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学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学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学“回归本真”的策略研究方案(一)课题名称: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学“回归本真”的策略研究(二)概念的界定1.“中职语文”是指针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一线初、中级专业技术操作人才为目标的各类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实施的语文教育。

2.“职业模块教学”一词来源于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表述,《大纲》在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结构”中指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

“职业模块教学”是指中职学生在完成了必修的基础模块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而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

3.“回归本真”,不论人们如何定义教育,教育有其不言自明的意义:那就是教育要使人成为人,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

中职语文教育职业模块下的“回归本真”:一是指回归现实生活,即现实生活场景和学生能够建构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回归实在的职场生活,将语文的情感功能渗透在职业意识中,形成于具体的专业和职业所需的语文技能中;三是回归丰盈的精神生活,使学生不是被动地适应,甚至是机械地重复已有的生活,而是要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以及工作的愉悦。

总之“本真的教育”是一种既教人怎样生存,又导人为何而生存的教育。

4.“策略”一般是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策略研究”指在回归本真教育理念指导下,在职业模块的框架中进行实践研究操作方式方法的集合。

(三)研究背景:政策背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纲要指出,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江苏省也颁布了《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江苏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出江苏省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该纲要明确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总之,政府在政策层面上,正在着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全面发展,深刻变革,作为中职公共基础课,应当呼应这个推动力量,积极求变,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做出贡献。

社会背景——进入十一五末期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加速转型期,现代化的企业需要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新型产业工人,逐渐成型的公民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现代公民意识的新型建设者,这对于以直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的中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最能培养人文素养的中职语文教育发出了有力的呼唤。

面对新的社会需求,中职语文教育应该以改革的姿态予以回应,在回归本真的教育探索和教学实践中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和新型技术工人。

教育背景——中职文化课特别是中职语文课长期沿袭普通高中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样态,忽视了中职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和现有条件下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忽视了职业教育面向职业、面向社会的根本特点,丧失了职教语文课的特色,丧失了其本应有的更大的实践性和人文性。

借此次中职语文教育改革推出“职业模块”,职教语文回归本真的探索有了一个良好的载体和探索空间。

[pages_luzhuba](四)研究价值:1.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职业模块的教学,课题研究的主旨是如何在职业模块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实施回归本真化的教学,课题研究的背景环境定位于课改背景下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现实——即盲目追随普高语文应试模式,导致最富有灵性的语文课不仅不能起到化人心魂的人文作用,即使是基本的工具性作用也举步维艰。

“职业模块”是新颁布的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结构中的一块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以及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课题对此展开研究,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主线”的职教语文新理念的落实开展有效的探索,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2.面对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如何让中职语文教学回归本真,上好上活上出文化味儿上出精气神,真正地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多种课堂教学样态体现出来,达到化育的目的,这是本课题着力要思考解决的,也是广大一线的中职语文老师迫切渴望找到教改门径的关键问题所在。

3.以点带面,激活语文教学。

本课题选取选修课职业模块作为切入点,充分考虑了当前总体中职语文低效沉闷的教学现状,在力求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小角度地从选修课切入,稳扎稳打,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突破,力求为中职语文教学在回归本真的道路上开辟一条新路,使职教语文焕发出更大生机和活力。

(五)文献综述教育的根本的内在性功能在于促进人的生成。

人的生成,意味着一个个具体的、完整的人的不断发展与成长过程。

教育应以追求人的全面生成为理想和目的,这也是任何教育教学的本真追求。

中职语文教学对无论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还是健全人格的塑造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中职语文课程的重要价值远未发挥出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妨碍了中职学生素养的培养。

面对现状,许多关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有识之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策略。

以1989---2010为限,通过维普数据库检索,在对800多篇中职语文研究论文进行泛读的基础上,我们着重阅读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论文20篇,中职语文的人文性相关论文53篇,以及涉及语文职业化的论文35篇。

我们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职语文界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的相似研究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相当重视具体而微的课堂教学技术与方法。

绝大多数中职语文老师基于当前的中职语文课堂现状,认为回归本真首要地就是回归到课堂的活力上来,回归到课堂的情趣上来,师生能够在特定的文本语境下展开一定程度的互动,从而促发更高级别的课堂生成以及情感共鸣。

这种想法虽然陈义不高,但是却极端现实。

如杨嘉华的《边唱边学语文——中职语文教法初探》,将音乐作品引入语文课堂,以歌代导,以歌代讲,“让学生收获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受,体会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这样的语文课自然妙不可言,还需要学生垂头丧气哑口无言吗”;又如靳矗峰在《电视散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中探讨了“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材,本学期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训练目标,给学生安排一些优秀的电视散文教学课,对语文教学做了一些新尝试”;再如刘丽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说中职语文课堂的亮点设计》,从自己的案例出发阐明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让每堂课都有一个小小的设计亮点,来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星星之火。

总的来说,由于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度重视,广大中职语文老师在探讨课堂教学的技术与方法上不遗余力,这些技术与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总览这些研究,基本上还是以术为主,带有一定的短期功利性。

2.在语文课的人文性上具有高度共识。

虽然在具体课堂操作上往往有意无意忽略人文性,但是理性层面上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中职语文回归本真,回归人文性,才更加容易取得共识。

这个方面出现了不少应然性的论述。

黄丽琼在《中职语文审美教育教学策略初探》中认为“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气质精神,使审美情感内化;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人格情感,达到审美素养的外化功能”;王晓燕在《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中职语文课程定位的思考》则主张中职语文教学不应再片面地追求教学目标的完成,“而是在课堂上用心去挖掘智慧、真、美、自由、公正、希望和爱”;吴倩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中以较大篇幅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和管理方式,阐述了语文学科人文教育实施的背景和必然性,并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科人文性教育的内涵,以及如何在现有的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实施人文教育,事实上,如何实施正是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地方。

3.就语文如何为专业服务各抒己见。

中职语文回归本真,在不少老师和研究者看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回归到职业二字上来,论者认为在讨论中职语文回归本真时,必须戴着职业教育的眼镜去研究。

因此,语文的职业性研究或者称为语文与专业结合的研究也是语文回归本真探索中的热点和难点。

刘蓓在《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本位思考》中提出“对于中职学校,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专业需求为本”“中职语文必须立足学生的专业”;陈跃芬在《中职语文职业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认为需要“构建中职语文职业化教学,突破传统的单一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体现综合职业能力发展要求的新型课程体系”。

但是,不同的专业和语文的对接难易程度平滑程度是不同的,这方面还有待更加细致的研究,这也关系到职教语文能否顺利回归职教本位和语文本位的难点所在。

[pages_luzhuba]4.对于回归本真的学理探讨着力较少。

历史地看,职教语文教学研究相对于普教语文教学研究本就十分薄弱,特别是职教语文教学理论的构建更是不尽人意。

就本专题研究而言,回归本真的学理探讨就更少。

沈彬在《职业性•实践性•生活性——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性与追求》中论述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追求应该是职业性、实践性、生活性;徐健在《职教语文教学的回归探寻》中将职教语文教学的追求更明确地定位为回归现实生活、回归职场生活和回归精神生活。

但都只是提出了一种倾向,对于在职教语文中如何体现这些追求和回归还缺少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职业模块选修为中职语文回归本真提供了实验的契机。

然而,由于职业模块是新大纲刚刚规定的教学内容,就目前来看针对职业模块的课堂教学研究尚属空白,我们研究的价值也就在此。

(六)研究内容1.对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有关调研。

通过对目前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习惯和需求进行调查,对原有语文教材的编写、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的评价、教学的手段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寻找到阻碍中职语文教育回归本真的原因所在;2.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选择贴近现实生活场景和学生能够建构的精神世界的教材,以及教授这类教材的教法研究;3.如何结合学生专业实际设计和开展项目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培养的案例研究;4.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的研究;5.通过若干传统文化专题的教学,研究如何利用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寻找精神的家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pages_luzhuba](七)研究思路首先通过对目前语文教学现状的调研,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课程结构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机制和激励形式等方面,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到实践基础,然后通过对有关教育理论和最新的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学习和研讨,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认识水平,为课题研究确定理论的出发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