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六书造字法之浅见 作者:马文许慎是东汉时期伟大的文字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字典。
5月23日,文联组织我市作家、诗人、摄影家等文艺自愿者怀着敬仰的心情乘车前往参观位于漯河市召陵区的许慎文化园进行采风。
汽车刚刚在许慎文化园门口的六书广场停稳,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六根亭亭玉立的石柱。
由于我的采写地点就是六书广场,因此就饶有兴趣的对石柱进行了认真地观看。
原来石柱上镌刻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确立的六书造字法: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造字法的定义和字例,前两种代表着我国的四种造字方法,后两种代表用字方法。
六书彰显了许慎对汉字使用和发展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
在对《说文解字》的学习方面我还是个小学生,开始对何谓六书造字法可以说一窍不通。
回来后,我认真查看了有关资料,请教了有关专家。
对六书造字法才有了初步的印象,下面说一点我理解的皮毛知识和浮浅见解。
说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专家批评指正。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他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
随後古人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這些文字就叫做「字」。
叫它为「字」,是说它來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
把文字寫在竹简、絲帛上,叫做「书」。
「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
[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長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禪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
直到许慎创造六书说,才有了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六书是许慎通过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是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进行了概括和归纳,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六书广场石柱上镌刻的六书的内容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含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下的定义是: 一曰象形,【《说文解字》把指事造字法放在第一位,我为了说明字的发展,把象形造字法挪在了第一位。
应以《说文解字》为准。
】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即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個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属于独体造字法。
明确说就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 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鬃、有四腿的马,鱼是一条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逐渐减弱,象征性质逐渐增强。
象形造字法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比如孝的出现,甲骨文的老是一个侧面拄着拐杖的老人。
去掉拐杖,由子女代替,就成了孝,表明孩子孝敬赡养老人。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象形字京发展情况。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合体象形字果的发展情况京的最初性状像不像城墙门,果’的最初性状像不像树上挂四个果。
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
《说文解字》《牙部》:牙,壮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母的甲骨文像一个敛手屈膝的女子,胸部的两点代表突出的乳房。
《说文解字》曰:母牧也。
从女,像孢子形。
其义是像养牛一样哺育子女,从女即怀抱孩子的样子。
身的甲骨文和金文像一个腹部隆凸的人形,是指妇女身怀身孕,篆文的身,像人的身躯。
《说文解字》曰:身,躳也。
像人之身...... 当然象形字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这就需要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造字法。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其它造字方法的基础。
二曰指事,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意思是一眼看去字形、結构看起來认得,但須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現的字意,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它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指事字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所谓纯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号来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
这类指示字可能是来自原始的刻划符号。
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点画性符号,以表明造字的意图所在。
如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画,指明是树木的下端,末与此相反,指明是树木的上端。
这一类指示字,有些文字学著作称为合体指事或加体指事。
三曰形声,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意思是字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洪、河、杨、柳等。
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 监,表示它的韵母与监字一样(古音及部分方言);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两字韵母相同。
也叫象声、谐声。
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
形声字是汉字中最能产的合成字。
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声字的组合方式很灵活,如: 形声字责,上面是主,是形符,下面是贝,是声符,贝[bei],责[zei],韵母相同。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形声字责发展情况 其它如:·左形右声:洪、河; 左声右形:锦、刊;上形下声:草、房;·上声下形:想、袈;外形内声:街、衷;外声内形:闻、衡。
有的声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个角落,宝,声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贝组成的会意字(西周金文中才开始在这个会意字中加上声符缶)。
形声字可能是比较晚起的造字方式。
早期甲骨文中形声字还比较少;后期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
由于这种方式灵活,适应性强,在汉字发展中,它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四曰会意,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意思是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即比联起事理有关的字素,構成文字;摻合字素的意义,可以得知新字的字义或旨趋,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它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 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表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有部分汉字,会同时兼有会意和形声的特点。
例如功字,既可视为以力和工会意,而工亦有声旁的特点;返字,既可视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变形作辶)会意,而反亦有声旁的特点。
这类字称为会意兼形声字。
会意也叫象意。
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会意字字中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组成的异文会意。
如《说文·林部》:戍,守边也,从人持戈。
《手部》:挚,握持也,从手执。
还有相当一部分会意字是叠文会意。
如《说文·林部》: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
《车部》:轰轰,群车声也。
从三车。
会意字的结构有助于认识一些汉字的本义。
如《说文·斗部》:料,量也,从米在斗中。
段玉裁注:米在斗中,非盈斗也。
视其浅深而可料其多少,此会意。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许慎说的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意思是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
即立一字为头、为根,创制类属字,类属字對根字的形音义有所承袭,與根字意义相通,如:考、老。
属于用字法。
各说文家解释不同。
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
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
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说文解字》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的例子。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
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
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转注是古人制造同义字的方法,换言之,转注就是用同义字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
许慎说:同意相受是统一字首的具体方法,即授与一个同义字,也就是说用一个同义字相注释,作为它的义符。
例如:语言(指口语)里〔lao三声〕这个词,既已制造了老字来记录它。
后来口语里起了变化,老念成丂〔kao三声〕,于是就在丂的上面注一个同义的耂(念lao三声,即现在的老字)字,写成考(即造出了一个新字考)。
耂(老)对于丂(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义相注。
就是说,用耂作了丂的义符)。
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纪大,它们是同义字,当然也是转注字。
转注字的特点是:字首(部首)的意义等于转注字的意义,因为用来注释的字首是一个同义字。
判断转注字的两个重要依据: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义相注。
转注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转注字的形和义密合无间,只要看看它们的形体就可以知道它的意义,也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同一群同义字。
这种造字方法解决了语言中同义词的创造问题,是孳乳文字(孳乳zīrǔ:派生,演变,繁殖)的重要方法,如雨、雷、雪、露、霜、雾等;身的本义是指妇女怀有身孕。
李孝定的《甲骨文字集释》曰:契文从人而隆其腹,像人有身孕之形。
身除引伸自己的生命,又引伸亲自之意。
继续发展,身也表示自身的品德、名节,但凡从身的字,大都与人的身体有关,如躬、躺、躯、躲等。
转注是我们祖先的一个伟大创举,到许慎方下了准确的定义。
举例说明:1.老、考、耆、耋①老:《说文》云:考也。
七十曰老。
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②考:《说文》云:老也。
从老省,丂声。
③耆:《说文》云:老也。
从老省,旨声。
(注:耆今读qi 二声: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④耋:《说文》云:年八十曰耋。
从老省,至声。
(注:耋今读die二声:年老,七八十岁的年纪) 2.至、到、臻①至:《说文》云: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从一,一犹地也。
象形。
②到:《说文》云:至也。
从至,刀声。
③臻:《说文》云: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