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能第1节建立咨询关系心理咨询过程:建立关系确立目标制定方案实施咨询评估效果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彼此信任、亲睦和谐、互相协作。
咨询师的四种基本能力:1.沟通能力;2.洞察能力(了解语言、行为背后反应的内在行为);3.预见能力(来访者接下来的情绪发展方向);4.传递希望的能力。
尊重,意味着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
尊重应当体现为对求助者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
罗杰斯提出了著名的“无条件尊重”的观点,并将其列为求助者人格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键条件之一。
尊重的意义:1.可以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
2.可以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
3.是咨询成功的基础。
4.可以唤起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成为对方模仿的榜样,起到开发潜能的作用。
如何恰当表达尊重: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3.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4.尊重意哦味着信任对方;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求助者的潜力影响咨询师的表达:第一种,咨询师深信求助者有内在的潜力去面对挑战和成长,因为他会很尊重求助者个人的决定和意向,对求助者的言行不加半点评论和干涉;第二种,咨询师虽相信求助者有能力改变,但认为能力有限,需要包括咨询师在内的外界帮助,因而,他虽尊重求助者的意见和选择,但同时也认为有必要加以指导和提醒;第三种,咨询师相信求助者有能力应付日常生活的琐事,但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则有赖于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帮助;第四种,咨询师不那么相信人有内在潜力,有的则认为人的自然倾向是消极堕落的,人身上有许多原始、野蛮、罪恶的倾向,有某种劣根性,有原罪,趋向于自我毁灭,等等。
热情,与尊重相比,与求助者的距离更近一些。
热情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体现在咨询的全过程。
咨询师热情的具体体现:1.求助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2.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3.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
真诚,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预防式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带假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
表达真诚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表达要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2. 真诚不是自我发泄--咨询师的情感流露应适度,不能卷入其中;3.真诚应实事求是--注意个人形象;4.真诚要适度--真诚意味着真我,没有虚假和做作。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共情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共情的同义词:投情、神人、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家认为,共情是影响咨询进程和效果的最关键的咨询特质。
共情的重要性:(1)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2)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3)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缺乏共情容易使咨询过程出现障碍,具体表现为(1)求助者感到失望;(2)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3)影响求助者自我探索;(4)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一下几点:(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5)把握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
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咨询关系,促进沟通,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
咨询师应把积极关注贯穿于整个咨询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使用积极关注:(1)避免盲目乐观;(2)反对过分消极;(3)立足实事求是鼓励角度:(1)咨询中的良好表现;(2)身上的某些长处,特别是不肯定处;(3)咨询过程中的进不处;(4)以往的表现和能力积极关注的价值:(1)促进求助者的自我发现、潜能开发,从而促进自我成长,正是心理咨询的最高目标;(2)积极关注既是咨询师应有的理念,亦是一种咨询的技术;(3)咨询师不仅要让求助者多关注自己的光明面,咨询师自己也要多立足于求助者的潜力和价值,这正是建立对求助者信心和对咨询工作乐观态度的基础。
积极关注组成要素:(1)承诺(2)理解(3)非评判态度第二节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实施程序:收集资料(列出问题所在)判断问题(问题类型与严重程度)选择问题(优先解决的问题)咨询要素(有效咨询的基本要素)远近目标(近期与远期目标整合)确定咨询目标:(1) 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1.了解求助者有关资料的切入点:(1)Who--他是谁;(2)What--发生了什么事;(3)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4)Where--在哪发生的;(5)Which--与哪些人有关;(6)How--事情是如何演变的;(7)Why--为什么发生2.收集资料的方式因人而异:(1)年龄特征;青少年(家庭、学校--学习和社交)、成年早期、成年期、老年前期、老年期(2)性格特征;内外倾向、情绪稳定、神经质、暗示性(3)问题特征;现实冲突、危机状态、理念与道德冲突(4)文化特征3.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以参照如下思路:(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3)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4)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
(2) 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1.心理问题评估:(1)心理测验、访谈技术;(2)从重到轻又粗到细。
a.症状表现:症状分布、是否泛化;b.持续时间:1-2M,3-4M,>4-6M;c.功能影响:工作、学习、社交;d.危机程度:潜在危机、现实危机。
2.心理障碍归类: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精神障碍、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3.心理障碍的筛查思路:(1)精神病:违反“三原则”/精神病性症状/无自知力;(2)神经症:典型神经性症状/精神痛苦/有自知力;(3)可疑神经症:神经性心理冲突/精神痛苦/有自知力;(4)严重心理问题:现实刺激-情绪反应-危机冲突;(5)一般心理问题:现实刺激-情绪反应;(6)发展性问题:成长的烦恼;(7)危机事件:危机冲突-危机反应4.判断严重程度的参考因素:(1)求助者的主诉;(2)求助者实际的情绪反应和社会适应表现;(3)求助者家人、同事、朋友的反映;(4)心理测验的结果;(5)咨询师的经验。
(3) 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1.找出求助者主要问题。
最关心、最困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
a.有时求助者急于解决的问题不止一个;b.有时求助者有无直接联系的问题同时存在;c.有时求助者的问题有主次难易;d.有时求助者提出的首先解决的问题可能与咨询师考虑的有差距。
(4) 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七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
注意事项:(1)有时目标需要随时调整;(2)不同流派可有不同的咨询目标;(3)咨询师的个人经验影响目标的设定;(4)目标可以评估。
(5) 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终极目标:促进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个人完善,就是咨询的终极目标。
从大目标着眼,从小目标着手。
注意事项(一)求助者不能提供有效目标:1.非自愿咨询;2.资助者自己目标模糊;3.求助者目标不切实际;4.发展中出现的新目标(二)咨询目标中的误区1.咨询师应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2.咨询师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3.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师目标,想使求助者无忧无虑,没有创伤、没有痛苦、没有困惑、没有心理不适应;4.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3)不同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1、人本主义学派:咨询目标为自我实现。
马斯洛认为咨询的终极目标是协助求助者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实现的人。
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的基本动机。
自我(现实、经验、他人理想)的整合2、行为主义学派:咨询目标应以具体的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目标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行为主义咨询师将广泛的目标化成确切的目标。
期望帮助求助者学习建设性的行为以改变和消除适应不良的行为。
3、精神分析学派:咨询目标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
4、完形学派(格式塔):咨询目标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
5、理性情绪学派:咨询目标是消除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帮助他们更能容忍与更好的理性的生活。
6、交互分析学派:咨询目标是帮助求助者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他们想成为的人,帮助弹门检验早年的决定,并能再觉察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决定。
7、现实治疗学派:咨询目标强调引导求助者学习真实与负责任的行为,发展一种成功的统整感。
帮助他们对行为作价值评估,并决定改变的计划。
制定咨询方案:一、划分咨询阶段;二、制定咨询方案1、划分咨询阶段:1.心理诊断:第一阶段(初期)建立关系--收集资料--心理诊断--调整动机--确立目标--制定方案2. 咨询阶段:第二阶段(中期)是心理咨询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
(1)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2)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3.巩固阶段:第三阶段(后期)是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
包括两种结束:(1)一次咨询的结束;(2)整个咨询的结束。
2、制定咨询方案:目的:可使咨询双方明了行动方向和目标,便于操作,便于检查,便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
制定者:一般由咨询双方共同商定(1)咨询方案的内容1.期望达到的目标或结果;(有效性的七要素)2.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4.咨询的具体方法与过程和原理;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6.咨询的费用;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个性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1、参与性技术常用的技术要点:1.倾听;2.询问(开放性询问、封闭性询问);3.鼓励与重复;4.反应(内容反应、情感反应);5.具体化;6.参与性概述;7.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