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案及教学反思《夹竹桃》教案及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文质兼美的散文,体会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把握中心句。
教学构想: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19、夹竹桃,齐读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
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三、理清课文脉络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同步》。
板书设计: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二、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2、4、5)2、课文的2、4、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竹桃的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努力把课文读好。
学习第2自然段1、默读,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2、讨论,交流:(1)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火与雪:不相容——融洽)3、轻声读,体味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学习第5自然段1、轻声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讨论: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
3、默读,思考:(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读第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练习:我想它是地图()。
()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
(),()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
(),(),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5、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6、练习朗读。
学习第4、3自然段1、那么第4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的什么呢?轻声朗读2、讨论: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默读,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自由读,交流,出示:(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②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③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5、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反衬)6、指导朗读7、小结:这两个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8、练习背诵学习第1、6自然段1、自由读第1、6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前后呼应,总结全文)作业设计:1、抄写词语2、造句: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无不——板书设计:韧性夹竹桃值得留恋和回忆爱上了夹竹桃幻想《夹竹桃》教案及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出示画面,引导观察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
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
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
(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3、过渡:咱们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学习第2自然段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学习第3、4自然段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
全班交流。
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
试背。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接着来领略她月下的风采吧。
五、境中悟幻,启发写作1、老师范读,你看到了什么?2、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3、学习作者想象丰富六、拓展延伸,深化感情1、这么美妙的墨竹作者怎么能不喜欢呢?2、自然界中,还有好多事物像墨竹那样值得赞美的,如青松、腊梅、荷花、仙人掌、小草、蜜蜂……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
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
(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
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
(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
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
(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三、学习第2自然段: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
夹竹桃花期很长。
(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