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7 第七章 教育心理学 学习策略
7 第七章 教育心理学 学习策略
激 活 原 有 知 识
选 择 性 知 觉
新 命 题 进 入 命 题 网 络
智慧技能:应用习得 的概念规则, 对外办事
通过变式练习,命 题转化为产生式系 统
认知策略:应用习得 的概念规则, 对内调控
一、知识观
(一)传统知识观
•
知识是事物属性与关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 的主观映象,主要以表象、观念、概念、规则 等心理形式存在着。
第二节 一般策略与培养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一、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重复、抄写、记录、下画线
认知策略 精加工策略:想象、口述、总结、
笔记、类比等 组织策略:组块、要点、提纲、知识图
一、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首先,复述要及时(趁热打铁)
一、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一、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二)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规—例法)
六、影响概念与规则学习的条件
(一)认知结构的特征 (二)认知策略 (三)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 (四)变式与比较 (五)正例与反例 (六)知识的系统化
(一)认知结构的特征
在下位学习中新的概念的学习以认知结构 中的已有的上位概念为条件;掌握规则以 规则所包含的概念为条件;新的规则学习 以原有规则的掌握为条件。
1. 错误概念
错误概念(misconception):与当前科学
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概念。
2. 概念转变
概念转变(conception change)指个体 原有的概念由于受到与其不一致的新经 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概念转变 是知识学习的重要方面。
3. 概念转变的过程及条件
波斯纳(Posner)提出概念转变模型,认为 概念要发生转变,应满足四个条件:
赠予
关 系 时间
主体
曾 凯迪拉克车 2
尼克松
1
接 受 者
客体
勃列日涅夫
主 体 时间 关系
曾
关 系
3
客 体
漂亮的
领袖
苏联
佐证:按层级组织起来的记忆信息网络
结果:判断句子真伪的反应时是概念在记忆层次中的距离的函数。
3、图式(Schema)
图式是对范畴中的规律性作出编码的一 种形式,是对一般的真实性而非特例的真实 性所作的编码。
四、中小学生学习策略能力的发展过程
(1)儿童学习策略的早期,大致在学前期,这时幼儿还不 能掌握学习策略; (2)过渡期,大致在小学时期,这时小学生初步掌握了一 些学习策略,但是还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充分提高 学习成绩;这一时期,如果教师给以有效的指导,他们也 能运用这些学习策略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3)学习策略的后期,相当于初中、高中时期,部分中学 生在他们熟悉的领域,可以不按教师的指导,能够自觉地 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并能根据学 习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五)正例与反例
正例(肯定例证):一切包含概念本质特征 的事物叫概念的正例。 反例(否定例证):一切不包含概念本质特
征的事物叫概念的反例。
正例的变式有利于概括,反例有利于分化。
(六)知识的系统化
沟通知识各部分乃至各学科知识的关 系,融会贯通,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认 识中的矛盾与混淆之处,提高已有知识 的领会水平;另一方面系统化了的知识 又是今后领会新知识的强有力的工具。
智慧技能的学习
一、加涅与安德森对智慧技能划分的比较
二、辨别技能的学习(模式识别)
三、概念学习与规则学习的性质
四、概念的学习 五、规则的学习 六、影响概念与规则学习的条件
一、加涅与安德森对智慧技能划分的比较
加涅的分类 辨别 智 慧 技 能 概念 规则
高级规则
安德森 的分类 模式识别
智 慧 技 能
操作步骤
2.命题网络
命题网络是享用同一些主题的若干命题发 生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例:“尼克松曾将一辆漂亮的凯迪拉克车赠 予苏联领袖勃列日涅夫”。 这一句子包含三个命题: (1)尼克松赠予勃列日涅夫一辆凯迪拉克车 ; (2)这辆凯迪拉克车是漂亮的; (3)勃列日涅夫曾是苏联的领袖。
表征这一句子的命题网络可以是:
(一)对知识获得过程的解释
(二)对知识保持和遗忘过程的解释
有意义遗忘的机制,是遗忘性同化,或“擦迹 同化说”。 设A为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a为新知识。可以 表达为:
A a A'a ' A' a ' A' a '
获得 保持 遗忘
一、程序性知识与技能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
编码的“条件—行动” 规则(condition-action
规则,简称C-A规则)。
2.产生式系统
产生式系统被认为是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当 一个产生式的活动为另一个产生式的运行创造了 所需的条件时,就组合成产生式系统。 如,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B' C'
A(A')
B
C
产生式系统示例
P1
如果
则
目标是要证明 △ABC ≌ △A'B'C' 但不知道那些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建立子目标以寻找哪些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目标是要寻找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已知AB= A'B' AC=A'C' 不知道BAC与 B'A'C'是否相等 不知道BC是否等于B'C' 建立子目标寻找BAC是否等于 B'A'C',或BC是否等于B'C' 目标是要寻找BAC是否等于B‘A’C‘,或BC是否等于B'C' BAC与B'A'C'是对顶角
房子的图式表征如下 (安德森):
上位集合:建筑物 组成部分:房间
材料:木头、砖头、石头
功能:供人居住 形状:直线形或三角形
面积:10-1000平方米
(三)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的方式表 征的。
1、产生式(Production)
产生式是一种以“如果/则”(if/then)形式
李白是唐代诗人。
•
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网络形式或图式的形 式表征的。
(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 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
•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 怎么办”的知识。
如果 目标是要整顿课堂秩序 有哪位学生再在课堂上捣乱 则 我就批评他(她)
(二)广义知识观
•
把知识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 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广义知识包括陈述性 知识、程序性知识(后者也可分为对外办事的 程序性知识和对内调控的策略性知识)。
二、知识的分类
(一)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 ,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关于 “是什 么”、“为什么”的知识。
(1)对已有概念产生不满 (2)新概念必须是可理解的(intelligible) (3)新概念必须是合理的(plausible)
(4)新概念必须是有效的(fruitful)
4. 概念转变的促进
促进错误概念转变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洞察学生原有观念 (2)引发认知冲突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例—规法)
(一)概念及其分类
1.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维果茨基) 2.难下定义概念与易下定义概念(赫尔斯 S. H. Hulse) 3.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D. P. Ausubel)
4.具体概念与下定义概念
(二)概念的诸方面
1.概念的名称 2.概念的定义
3.概念的例子
4.概念的属性
(三)概念的认知功能
使人们可以对复杂的现实世界作简单 化的、概括的或分类的反应。由于概念使 环境简化和标准化,因而促进了接受学习 、解决问题和人与人之间的经验交流。
第七章 学习策略
广义知识观对学习阶段的划分
广义的知识的学习可分为新知识习得阶 段、知识的巩固与转化阶段、知识的迁 移与应用阶段。
1. 新知识习得阶段
2. 知识巩固与转化阶段
3. 知识迁移与应用阶段
。
通过复述和精加工, 命题网络重建和改 组 陈述性知识被提 取,回答“是什 么”的问题
注 意 与 预 期
二、辨别技能的学习(模式识别)
(一)模式识别过程 (二)模式形成过程 (三)模式内部存储假设
(一)模式识别过程
分析
比较
决策
(二)模式形成过程
模式是有若干元素集合在一起形成 的结构。模式的形成包括概括与分 化两个过程。这与概念形成过程相
同。
(三)模式内部存储假设
1、模板(template)假说 2、原型 (prototype)假说
(四)概念学习的过程
1. 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指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归纳出一类
事物的共同特征。
2. 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指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
关观念,以下定义的方式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
一般特征,学习者由此获得概念的过程。
(五)概念的转变
1.错误概念
2.概念转变 3.概念转变的过程及条件
4.概念转变的促进
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的能力),故智慧技能可分为
模式识别与操作步骤两类。
加涅将智慧技能定义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顺利办
事的能力。包括: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一)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
智慧技能
功能 是否可 意识可调 控 对外办事 自动化的,有时
认知策略
对内调控 是一种高级的
也可在意识的控制 认知活动,是可以 下进行的。 意识的和可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