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 PPT课件
(二)流行病学
成人人口中终生患病率将近1%。 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 发病高峰年龄:15-25岁,女性稍晚。 自杀风险高,约10%最终死于自杀。 易发展物质依赖。 我国流调终身患病率6.55‰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复杂,具有多种表现型,目前研究提 示一些可能性较大的一些候选基因GRM3、 DISC1、dysbindin等。
偏执型:以妄想为主要表现,发病年龄晚,多
同时存在数种妄想。可伴有幻觉,以言语性幻 听最常见。幻觉和妄想的内容多较离奇,抽象, 脱离现实,情感,行为常受妄想,幻觉支配。 部分患者情感反应与妄想内容不协调,缺乏相 应的情感反应。 未分化型:此型患者的精神症状符合精神分裂 症的诊断标准,但常常存在着不止一个类型的 精神症状,因此难以判断哪个为主要临床相, 难于归入上述各型。
(四)临床表现
前驱期症状:发病前、非特异。 情绪改变:焦虑、抑郁、易激惹等 认知改变:一些古怪异常观念。 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行为改变:退缩、多疑敏感等 躯体改变:睡眠、饮食改变等
显症期症状:
感知觉障碍:常见的幻听(具有诊断价值: 评论性、争论性、命令性)
感知综合障碍:变形、移位、人格解体等
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漠不关心、麻木不仁,面对大喜 大悲事件,却心如死水。缺乏正常的心境变 化。
情感倒错:如流着泪唱愉快的歌曲,笑着叙 述自己的痛苦等。
情感反应与思维的不协调:如患者在讲述其 母亲去世这一令人伤心之事时哈哈大笑。表 明体验的统一性、内心活动与表达的相关性 出现了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
精神分裂症
(一)概念的历史回顾:
早发性痴呆----法国的Morel(1857) 青春型痴呆-----E.Hecker(1870) 紧张症-----Kahlbaum(1874) 早发性痴呆----Kraepelin(1896) 精神分裂症----E.Bleuler(20世纪),提
神经发育:边缘系统和颞叶结构缩小,半球 不对称等;影像学发现部分患者有脑室扩大 和脑皮质萎缩;额叶功能低下等。
神经生化
① 多巴胺(DA)假说:功能亢进。--D2受体 ② 5-羟色胺(5-HT)假说:--- 5-HT2A受体 ③ 谷氨酸假说:功能不足。 ④ GABA ⑤ NE ⑥ Ach
心理社会因素:一些应激事件
意志缺乏:表现动机缺乏、活动减少、行为 被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志低下。
意向倒错
紧张性木僵或紧张性兴奋
定向力: 记忆力: 智能: 自知力:严重确乏,注意评估。
(五)临床分型
单纯型:本型较少见,多为青少年期起病, 病程呈慢性持续发展,以阴性症状为主。表 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懒散,情感淡漠,意 志缺乏等,日益脱离现实生活,最终发展成 为精神衰退。此型患者早期常不易被人注意, 缓解者少,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影响患者的思维和行为。
思维障碍:
思维联想障碍:联想松散或思维散漫、破裂性 思维等。缺乏连贯性、具体性和现实性。
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 诡辩症、逻辑倒错。错误的判断和推理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 影响妄想最为常见。具有诊断价值是原发性妄 想。内容荒谬、泛化,不可理解、不可纠正。
残留型:残留个别的阳性症状或阴性症状, 至少2年内一直未缓解。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在病情好转未痊愈时出 现抑郁症状,持续2周以上,自杀风险高。
病例: 患者女,19岁
系高中学生,学习成绩一向优秀。入前个月无 原因出现睡眠浅,老师反映其上课注意力不集 中,课堂上答非所问,之后考试成绩不理想, 有不及格。入院前1周出现哭笑无常,有时高声 唱歌,手舞足蹈。一会才哈哈大笑,转眼又痛 哭流涕。前言不搭后语:“我是妈妈的好女 儿”,“你是魔鬼”,“祖国万岁”,看到异 性突然抱紧对方,遭到劝阻显无所谓。经治疗, 病情好转,自知力恢复。
出4A症状(联想障碍、情感异常、矛盾意向、 内向性)
精神分裂症
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 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 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 碍,病程多迁延 。
精神分裂症 疯子
如何理解精神“分裂”症?
是指人基本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情感 和意志行为)发生了障碍,它们之间的联 系不协调了,与外界环境也不协调了。它 是大脑功能的“分裂”。而不是构造的 “分裂”。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CCMD-3;ICD-10;DSM-Ⅳ 诊断要点:①症状特点
②病程特点 ③其他特点
鉴别诊断:①躯体疾病 ②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致精神障碍 ③心境障碍 ④偏执性精神病 ⑤人格障碍
(七)病程与结局
自然病程:1895-1992年间320个分裂症结局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40患者明显改善。
障碍为主。
紧张性木僵:突出表现是精神运动性抑制。 轻者动作缓慢,少语,少动或长时间保持某 一姿势不动。重者终日卧床,不动,不语, 对周围环境刺激无反应。肌张力增高,可出 现蜡样屈曲,空气枕头。有时则相反,出现 主动性违拗。
紧张性兴奋:以突然发生的运动性兴奋为特 点。患者行为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内容单 调刻板,紧张性兴奋可自动缓解或转入木僵 状态。
青春型:本型发病多在15—25岁,急性或亚 急性起病。此型以情感,思维,行为不协调 为突出表现。主要表现为思维零乱,内容荒 诞离奇,甚至破裂;情感喜怒无常,变化莫 测;行为幼稚,愚蠢,作态,常有兴奋冲动。 可有意向倒错;有时有生动的幻觉。进展快, 及时治疗,疗效较好。
紧张型:多发于青壮年表现以精神运动性
长期预后:90年以来国外国外相关研究发现 痊愈和完全缓解的比例12%-32%;总体上约 2/3患者可获满意疗效;早期恶化20%-35%。
病程类型与结局状态:
影响预后因素:
有家族遗传史 起病年龄早 起病缓慢 病前无明显诱因 病前性格有缺陷 持续病程较长 发现较晚或治疗不积极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精神分裂症中单纯型 家庭和社会支持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