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社会治疗理论

心理社会治疗理论

第七讲
心理社会治疗法
第一节 心理社会治疗理论概述( 1 )
一、理论背景
◆地位——主导,奠定基础
◆时间——20世纪30年代,汉金斯首先使用
案社会工
60年代,霍利斯的《个
作:心理社会治疗法》。
◆理论基础——心理分析理论;自我心理学; 社会学的角色理论;人类学的家庭理论; 学习理论;系统理论
第一节 心理社会治疗理论概述( 2 )
第二节 理论应用(9)
心理模式动力反映: 探寻和讨论早年经历所形成的对人、对事的 反应模式和倾向。
人格发展反映: 协助案主认识和修正自己对早年经验的反映
第二节 理论应用(10)
(二)、间接治疗的技术——针对环境 重要他人:以感情联系为主的人 并行者:以工作关系为主的人 主要的沟通技巧(霍利斯): (1)支持 (2)直接影响 (3)宣泄 (4)反映讨论
第一节 心理社会治疗理论概述( 5 )
(四)非评判的原则。工作者的角色是了解和帮 助案主,而不是对案主做出是非对错的评判。 (五)真诚或表里一致的原则。即是指工作者 在和案主建立的专业关系中一直保持着开放和 诚实的态度。 (六)保密的原则。即是要保守案主在专业关 系中所显露的秘密。
(七)受控制的情绪反应的原则。即是指工作者 的情绪要受到理性和专业的控制,正确处理好 “移情”,不让自己产生“反移情”
第三节 治疗理论评述(1 )
一、工作者的角色 (1)提供者 (2)找寻者 (3)创造者 (4)传译者 (5)中间人 (6)攻击性干预
第三节 治疗理论评述(2 )
二、理论特点
◆“人在情境中”的理论模式是一个突破; ◆吸收了自我心理学和系统理论的学说,使治疗更加有效; ◆丰富细腻的工作技巧;
探索—描述—宣泄是一个协助案主自助的方法 ◆环境工作为治疗方法提供了宝贵的方向; ◆霍利斯对工作者角色的划分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第三节 治疗理论评述(3 )
三、局限与不足 ◆花时较多 ◆似乎要求案主有相当的沟通能力、内省能力和一个完整
的自我;
和形成的 (3)、分类诊断
按生理情况、情绪状态、社会功能进行 分类,并作出临床评估。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节 理论应用(6)(四)、治疗目标
减轻案主的焦虑和不安 减轻“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失调 增强当事人的自我适应技巧和“人在情境中”
系统的功能 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改善环境以解决问题
第二节 理论应用(7)
二、理论假设 (一)“人在情境中”理论
系统理论、人的问题是由他的家庭、学校、工 作等互动来决定的。
(二)个人的成长经历对当前状况的影响
重视个人对其成长经历的体悟和解释; 重视对人格结构的分析和解释; 重视个人的防卫机制 ……
第一节 心理社会治疗理论概述( 3 )
(三)个人与其环境的互动,他的家庭和 社会角色的影响,对超我和自我理想的建 立都有着重大意义。
第二节 理论应用(3)
(二) 心理社会研究
立足点:“人在情境中” 收集的资料包括:
生理方面 心理问题 成长经历 案主对自己问题的看法
第二节 理论应用(4)
(三)诊断与治疗
霍利斯将诊断分为: (1)、心理动态诊断 本我、超我、自我之间的互动 心理防卫机制
第二节 理论应用(5)
(2)、病因诊断 纵向诊断 案主的成长经历 人的矛盾和冲突是在过去的经历中产生
二、治疗的方法
(一)、直接治疗——针对案主本身 (1)非反映性治疗的技术
①支持 ②直接影响:强调、提议、忠告、逼迫、 实际干预 ③探索—描述—宣泄 宣泄的主要有:愤怒和憎恨、悲伤、内疚、 焦虑
第二节 理论应用(8)
(2)反映讨论 ——运用评语、提问和解释等技术来探讨案主的处境和心
态的过程。 人在情境中的反映讨论 ①外在反映:他人、健康及情境的讨论 ②内在反映:内省 ③介乎二者之间的反映:决定、后果及变通 ④对环境刺激的反映:外在刺激与个体反映的互动 ⑤自我评估 ⑥对工作者和治疗的反映
第二节 理论应用(1)
一、工作过程 (一)建立关系 (1)开始接触
决定是否接案
案主
——
求助的原因
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机构 能够提供的服务
思考:请用实例说明,工作的阶段是不是截然分开的?
第二节 理论应用(2)
(2)、建立专业关系 专业关系贯穿整个过程,是工作成败的关键 案主的移情VS工作者的逆向移情 如何处理好案主求助的矛盾、焦虑的心态? 如何处理好案主对工作的预期?
(四)每个人都被视为有价值和有待发展潜 质的个体。
第一节 心理社会治疗理论概述( 4 )
三、理论原则 (一)个别化原则。即是将案主看成独特的个 人,重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感受与看法。 (二)接纳的原则。即是要承认案主有自由表 达情感的权利,工作者应投入的聆听,既不阻 止,也不责备。 (三)案主自决的原则。即是承认案主有自己 选择和决定的权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