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案】XX大学钢筋施工方案

【方案】XX大学钢筋施工方案

【关键字】方案1.钢筋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为筏式基础,抗震等级:剪力墙为二级,框架结构为三级。

该工程钢筋类别为Ⅰ级(HRB235)、Ⅱ级(HRB335)两种,钢筋规格较多,最大钢筋直径为Ф25,最小钢筋直径为φ6,整个工程的钢筋总量为1950t。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的钢筋全部在现场加工制作,钢筋的保护层采用塑料垫块和定位筋来控制。

2.施工准备2.1材料准备,做出配筋单,提前10天提出各种规格、级别的钢筋原材料计划,分批进场。

为了节省钢筋,Ⅱ级钢筋可分9m和12m两种定尺提出,以便搭配使用。

,本工程约需要绑扎丝100t。

,本工程约需要冷挤压钢套筒15000个。

2.23.施工安排3.14.4.1钢筋的订购所需钢筋由我公司采购,并负责运至加工场地。

我公司根据ISO-9000:2000质量标准的要求对供货单位进行评定和认可,建立合格的供方档案。

工程所用钢材均在合格供方中选择,为材料的质量提供保证。

4.2钢筋的检验要求钢筋进场时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每批钢筋进场必须按规格附带一张该批钢筋的试验报告单,且试验报告单上的代表数量不应小于所进场的数量,试验报告单必须是原件,不得使用复印件。

材质试验报告单上注明的含碳量差≤0.02%,含锰量差≤0.15%。

钢筋出厂时,在每捆(盘)上都挂有不少于两个标牌,印有厂标、钢号、炉(批)号、直径等标号。

钢筋进入施工现场时应分批进行验收。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缝、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

同一种规格每批重量不大于60t,在每批钢筋中的任意两根钢筋上各取一套,每套试样从每根钢筋端部截去50cm,然后再截取两根,一根做拉伸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另一根做冷弯试验。

试验时,如有一个试验结果不符合规范所规定的数值时,则应另取双倍的试样,对不合格的项目做第二次试验,如仍有一根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不予验收。

根据本工程抗震要求,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用于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3。

5.钢筋堆放要求堆放钢筋的场地要坚实平整,在场地基层上铺设一层碎石,并从中间向两边设排水坡度,避免基层出现积水。

堆放时钢筋下面要垫垫木,垫木厚度不应小于20cm,间距1500mm,以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

5.1原材堆放钢筋原材进入现场后,按照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位置分规格进行堆放,不能为了卸料方便而随意乱放。

5.2成品钢筋堆放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分部、分层、分段和构件名称按号码顺序堆放,同一部位钢筋或同一构件要堆放在一起,保证施工方便。

5.3钢筋的标记钢筋原材及成品钢筋堆放场地必须设有明显标记牌,标记牌采用400×400mm的木板制作,钢筋原材标记牌上应注明钢筋进场时间、受检状态、钢筋规格、长度、产地等;成品钢筋标记牌上应注明使用部位、钢筋规格、钢筋简图、加工制作人及受检状态。

(图1)6.钢筋调直、加工制作的工艺要求6.1钢筋的调直本工程I级钢筋采用卷扬机冷拉法进行调直,钢筋的冷拉率不得大于4%;对于II级钢筋,供货厂家在运输过程中能保证钢筋不弯曲、不变形,如果出现弯曲、变形情况,可采用锤直或扳直的方法进行调直,钢筋的冷拉率不得大于1%。

6.2钢筋的加工制作根据工程的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请我公司专业配筋人员对工程各部位进行详细的钢筋配置,配置过程中,若发现梁、柱、板交叉处钢筋过密,一定要先放样,提前采取措施,便于现场的加工制作。

配筋单必须经项目主任工程师审核签字后方可进行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前,先对由于潮湿或雨水引起的钢筋锈蚀进行除锈.Ⅰ级钢筋采用冷拉进行除锈,II级钢筋采用钢丝刷进行手工除锈。

现场设置两台钢筋切断机及一台砂轮切割机。

切断机可切割直径小于40mm的钢筋,按照审核后的配筋单进行切断。

切断时要保证刀片与冲击刀片刀口的距离,直径<20mm的钢筋宜重叠1-2mm,直径≥20mm的钢筋宜留3mm左右,以保证钢筋的下料长度。

本工程I级钢筋采用砂轮切割机进行切割,II级钢筋采用切断机进行切断。

现场设置二台钢筋成型机,可成型直径6-40mm的钢筋,将切割好的钢筋按照配筋单分部位、分规格进行弯曲成型。

I级钢筋采用人工操作摇手扳子进行钢筋成型,I级钢筋末端做成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弯后的平直长度≥3d,根据设计要求,地上剪力墙的钢筋要求做成90°直钩,弯后的平直长度≥6d;箍筋的末端弯钩为135°,弯后的平直长度为≥10d。

II级钢筋采用钢筋弯曲成型机进行钢筋成型,II级钢筋末端做成90°或135°弯折时,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图2)钢筋焊接而成。

7.钢筋的连接本工程钢筋采用冷挤压和搭接绑扎两种连接方法。

对于钢筋直径≥20mm的采用冷挤压方法连接,对于钢筋直径<20mm的采用搭接绑扎方法连接,搭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必须离开钢筋弯起点≥10d。

当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时,其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应在纵向受拉钢筋的相应取值后乘以系数0.7取用,且不应小于200mm。

7.1钢筋绑扎接头要求,绑扎接头中钢筋横向净距大于或等于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连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心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届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以下规定:(1)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超过25%;(2)对柱类构件不超过50%。

7.2钢筋冷挤压接头要求,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较大受力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接头的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受拉区不超过50%;(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7.3钢筋接头位置,上筋设在支座,下筋设在板中或跨中1/3范围内,接头位置50%错开1.3倍的搭接长度。

,上筋接头设在支座,下筋接头设在跨中。

接头位置50%错开35倍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

,根据设计要求,50%错开接头,第一批接头距楼板面900mm,第二批接头距楼板面1800mm。

(图3),上筋接头设在跨中1/3范围内,下筋接头在支座。

接头位置50%错开35倍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

8.钢筋的绑扎要求8.1钢筋绑扎底板钢筋的主要规格为Ф18@150,双层双向布置,支座负加筋为Ф18@150。

基础梁的钢筋规格为Ф25、Ф22、Ф18、Ф14。

底板厚800mm,上下层钢筋之间采用Φ20的钢筋加工制作的三角凳铁支撑,间距@1200布置。

(图5)基础梁→底板下层钢筋→底板上层钢筋→墙、柱插筋1)将梁的上筋架在绑扎架上,绑扎架采用钢管搭设,高度1800,在上筋上画好箍筋间距,套上全部箍筋,箍筋开口朝下,且沿受力钢筋方向相互错开,按画好的位置与梁上筋绑扎牢固,穿梁下筋,与箍筋逐点绑扎牢固,最后穿梁腰筋,并且与箍筋逐点绑扎牢固。

梁箍筋按施工图的要求加密。

2)抽出梁绑扎架,将已绑好的梁钢筋落在已画好梁的位置线上,同时垫好垫块。

3)在底板垫层上画出下层钢筋分档线,按分档线排好钢筋,进行底板钢筋的绑扎,每个相交点必须绑扎牢固,同时垫好垫块。

4)按1200的间距摆好三角凳支撑,三角凳采用Φ20的钢筋加工并与下筋绑扎牢固,然后摆放上层钢筋,逐点绑扎牢固。

5)按照墙、柱在底板上的位置线进行墙、柱插筋绑扎。

6)底板及基础梁的钢筋采用绑扎铅丝进行绑扎,相邻绑扎点成八字形,并且绑扣的多余绑丝必须朝向构件内部。

搭接部位至少要绑扎三扣:距端头50mm各一扣,中间一扣。

1)轴线、柱边线已弹好并经过预检验收。

2)混凝土施工缝已凿去表面浮浆并清理干净。

柱的钢筋主要为Φ25、Φ22两种规格。

修整预留钢筋→钢筋冷挤压接长→划箍筋间距→套箍筋→绑柱子箍筋1)根据柱边线检查预留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有偏差的,按1:6的比例校正。

2)用钢丝刷将钢筋表面的砂浆清理干净。

此步工作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完能上人后立即进行。

3)采用冷挤压的方法接长柱子主筋,按箍筋的间距在对角线的主筋上划线,从柱顶部把箍筋套上,箍筋的开口要且沿受力钢筋方向交错布置,箍筋与竖向钢筋交点均应每点绑扎牢固.柱箍筋按设计要求加密。

4)柱子钢筋的箍筋采用绑扎铅丝进行绑扎,相邻绑扎点成八字形,并且绑扣的多余绑丝必须朝向构件内部。

5)柱上下层变截面时,必须在绑梁筋之前将下层柱筋露出的搭接部分按1:6的比例在梁高度内进行调整,若在梁的高度内无法按1:6调整,按构造做法进行施工。

1)轴线、墙边线已弹好并经过预检验收。

2)混凝土施工缝已凿去表面浮浆并清理干净。

剪力墙的钢筋主要为φ12@150和φ10@150,且双向双层布置。

设φ6@800的拉结筋。

修整预留搭接钢筋→墙体暗柱钢筋接长绑扎→墙体立筋接长、放置竖向梯子筋→放置水平梯子筋→上、中、下各绑一根横向筋→墙体钢筋网片绑扎1)根据墙边线检查预留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有偏差的,按1:6的比例校正。

2)用钢丝刷将钢筋表面的砂浆清理干净。

此步工作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完能上人后立即进行。

3)按柱子的绑扎方法绑扎暗柱。

4)采用搭接的方法接长墙体钢筋。

竖向梯子筋每隔900 mm布置一道,并代替墙体竖向筋。

用2-3根横向钢筋临时固定竖向钢筋,在根部及顶部超过要浇筑的混凝土面200 mm处固定水平梯子筋,在固定水平梯子筋时,要调整每一根竖向钢筋并保证其垂直,在上、中、下各绑扎一道横向钢筋后,开始墙体钢筋绑扎。

5)墙体钢筋采用绑扎铅丝进行绑扎,墙筋交点要每点逐一绑扎,不得漏绑,相邻绑扎点成八字形,并且绑扣的多余绑丝必须朝向构件内部。

6)墙体上下层变截面时,必须在绑板筋之前将下层墙筋露出的搭接部分按1:6的比例在板高度内进行调整,若在板的高度内无法按1:6调整或钢筋间距或等级发生改变,按构造做法进行施工。

1)模板已经过预检验收合格。

2)轴线控制线已弹好并经过检查验收。

3)预留钢筋已清理干净并校正完毕,特别注意墙、柱变截面的钢筋校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