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
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
历史背景(2)
• 19世纪前半叶,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获得 19世纪前半叶,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 世纪前半叶 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英国:日不落帝国、 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英国:日不落帝国、世 界工厂、垄断航海业.英国廉价工业品如潮 界工厂、垄断航海业 英国廉价工业品如潮 水般涌入德国市场, 水般涌入德国市场,使德国幼稚工业受到沉 重打击. 重打击 • A.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代表了英国产业 A.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代表了英国产业 资本的利益, 资本的利益,而德国还处在封建割据的农业 国阶段,为了发展德国本国的工业, 国阶段,为了发展德国本国的工业,对来自 英国的工业品,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英国的工业品,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并 在意识形态上对抗英国的斯密理论。 在意识形态上对抗英国的斯密理论。
3、关税保护与经济发展阶段论
一个国家的经济一般必须经过以下五 五 个发展阶段,即“原始末开化时期、畜牧 个发展阶段 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 时期”。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实行不同的政 不同的阶段应该实行不同的政 策。 当一个国家从原始末开化时期向畜牧 时期、农业时期和农工业时期过渡时,对 经济发展最有利的政策是自由贸易。
他特别强调,实行关税保护不应妨碍国 内工业的发展,提出新式机器和现代化生 产资料的进口应当尽可能的不因关税而受 到阻碍。
把保护关税制度仅仅看作将来在国际范 围内实现自由贸易的一种手段, 围内实现自由贸易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 的。 正是这一点使他既区别于传统的重商主 义,又不同于英法古典经济学,而是二者 的一种结合。这种结合代表了德国产业资 产阶级的利益,因而在当时的德国具有一 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李斯特认为,当时的德国正是一个在工 业上大大落后于英法的国家,因而他主张 只有通过关税保护制度,首先使德国实现 工业化,然后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实现自由 竞争。李斯特从当时德国具体的历史条
件出发,反对普遍的自由贸易, 件出发,反对普遍的自由贸易,而主张 在德国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在德国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李斯特生活的德国:19世纪初,还是一个 德国: 世纪初 世纪初, 德国 封建农奴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落后国家。 封建农奴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落后国家。社会 经济和政治发生剧烈变动,德国分裂为许多封 , 建小邦。封建割据势力仍然很强,资本主义工 。封建割据势力仍然很强, 业刚刚起步。 业刚刚起步。邦与邦之间关卡林立,严重阻碍 了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 的形成。 作为产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李斯特发表 了大量的评论和演说,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 呼吁在德国国内消除封建割据,要求建立统一 的民族市场。
(二)经济思想与政策主张
1、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 2、关税保护与生产力理论 3、关税保护与经济发展阶段论 4、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1、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
主张在德国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如果任何一个国家,不幸在工业 上、商业上还远远落后于别国,那么 它即使具有发展这些副业的精神与物 质手段,也必须首先加强它自己的力 量,然后才能使它具备条件与比较先 进各国进行自由竞争。”
(3)生产力理论评价
李斯特论证当时在德国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 的必要性,并且把组织管理和教育等看做影响生 产力的重要因素,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任意扩大生产力概念的含义,甚至把基督教、 任意扩大生产力概念的含义 一夫一妻制、王位的继承等都包括在生产力的范 畴之内,这表明他还不能够正确地理解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1)欧洲板块背景
法国和俄国不希望德意志统一和强大,俄国还觊觎 德意志东部的波兰领土,德意志联邦中的大邦奥地 利则希望德意志联邦维持衰弱状态,英国则希望普 鲁士崛起以牵制法国。 • 德意志的分裂严重阻碍了其工商业的发展。 • 拿破仑战争强烈刺激了德意志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 义情感,德意志各邦出现了强烈要求统一和宪政改 革的呼声。 • 德意志东北部的军国主义国家普鲁士试图统一德意 志各邦。
历史学派先驱者 李斯特的经济学
生平、 (一)生平、著作和学说特色 (二)经济思想与政策主张
(一)生平、著作和学说特色 生平、
1、生平 2、主要著作 3、学术特色
1.生平: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 生平: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 李斯特( 生平 ) 德国经济思想家,贸易保护主义倡导者。 德国经济思想家,贸易保护主义倡导者。 出身于德国一个制革匠家庭。 出身于德国一个制革匠家庭。曾担任书记 会计检查官、图宾根大学财政学教授、 员、会计检查官、图宾根大学财政学教授、 议会议员等职。最终因反动势力的迫害、 议会议员等职。最终因反动势力的迫害、 政治幻想的破灭以及生活的窘迫致使其精 神完全崩溃, 神完全崩溃,于1846年11月30日在奥地利 年 月 日在奥地利 自杀身亡。 自杀身亡。
到了农工业阶段,则必须实行关税保护政策,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本国的工业免遭外国工业的竞 争。进入农工商业时期以后,由于国家的幼小工 业已经成长起来,具有同其他先进国家的工业竞 争的能力,因而自由贸易原则又重新得以适用。 当时的德国正处于第四个阶段,即由农工业 时期向农工商业发展的时期,应采取关税保护制 度,以发展德国的民族工业,通过他所谓的“工 工 业关税教育”,提高德国的工业生产力。 业关税教育 当德国强大的工业建立起来以后,它也要参 与世界范围内的自由竞争,以使德国达到在经济 上和文化上都高度繁荣的农工商业时期。
– 3.一国生产力的增进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工协 一国生产力的增进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工协 作和国际间分工协作的结果。 作和国际间分工协作的结果。 分工的原理不仅适用于某一行业, 分工的原理不仅适用于某一行业,而且也适用 于整个国家。 于整个国家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分工是精神工作与物质工作 精神工作与物质工作 的划分; 的划分; 在物质生产中最重要的分工和协作是工业与农 工业与农 业的划分和协作,二者也是相互依存的。 同一个国家各个不同地区各个行业之间一样, 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分工与生产力的协作关系,这 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分工与生产力的协作关系 种协作对生产力的增进也起着积极作用。
主要理论缺陷 • 1、对斯密的“交换价值”概念不理解,轻 视微观分析,理论难以深化。 • 2、把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当作生产力本身, 混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界 限。
谢谢观看
经济发展阶段论的不科学性 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是不科学的,他 把社会历史的发展仅仅理解为国民经济部 门的演进,而完全抛开了社会经济更迭的 主要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根本因素, 因而不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作 出科学的说明。
4、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李斯特的独特的国民经济学体系,对于后来 的历史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反对个人主义的抽象研究方法,主张从历 史的民族的特点出发去建立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 系。 (2)否认普遍的经济规律的存在,强调经济发 展的民族性。 (3)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由于这种影响,李斯特一般被看做历史学派的先驱 者。
关于生产力问题的观点: 关于生产力问题的观点:
– 1.生产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一个社会的生产 生产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生产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力不仅是物质财富累积的结果, 力不仅是物质财富累积的结果,而且也是科学 与艺术、国家与社会制度、智力培养、 与艺术、国家与社会制度、智力培养、创造发 明等人类精神财富累积的结果。 明等人类精神财富累积的结果。 – 2. 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一代的 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 教育, 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 的。由此,他认为教师、音乐家、医师、法官 等人的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而且他们的生产 性比单纯的物质生产者还要高,因为他们生产 的是生产力,而后者只是生产了交换价值。
学说特色
(1)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面 ) 双重任务: 临着 双重任务:一方面需要在国内结 束封建割据,实行自由贸易;另一方面, 束封建割据,实行自由贸易;另一方面, 要求在国际贸易中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要求在国际贸易中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这使得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特 即反对英法古典经济学说, 点,即反对英法古典经济学说,强调政 治经济学的民族性。 治经济学的民族性。
流行学派的理论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这种学说始 终只是以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为惟一对象,而完全没有顾及各 个国家的不同的利益。 “国家经济学 国家经济学”,是以事物本质、历史教训和国家需要为依 以事物本质、 国家经济学 以事物本质 据的。他写道:“作为我的学说体系中一个主要特征的是国家。 据的 国家的性质是处于个人与整个人类之间的中介体,我的理论体 系的整个结构就是以这一点为基础的。”“从民族的立场出发 所理解的政治经济学。”
2.主要著作
《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1827),《政治 经济学的自然体系》(约写成于1837年, 1961年正式出版),《政治经济学的国民 体系》(1841)等。 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的国 《 民体系》 民体系》,该书分为四编:第一编为历 史,第二编为理论,第三编为学派,第 四编为政策。与英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 经济学不同,他从讲述各国经济发展的 历史展开他的论述。
2、关税保护与生产力理论 (1)保护关税与发展生产力
古典学派从世界主义经济学出发,只重视财富和交换 价值,而忽视了生产力。 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 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为了发展德国的生产力, 李斯特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他说道:“因此,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 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这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由此使 国家不但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增进,而且一旦发生 战事,可以保有工业的独立地位。”
• 1818年以来普鲁士一直试图说服各邦建立 统一的关税体系,对外实行统一关税。 1834年,在普鲁士努力下,德意志中南部 17个邦建立关税同盟。但北部一些邦受英 国影响,西南部各邦受法国影响拒绝加入 关税同盟,奥地利也拒绝加入关税同盟。 • 普鲁士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 利,1870年击败法国。1871年,普鲁士国 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登基,建立德意 志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