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总课时数 1
课题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授课时间2016.10.
授课班级16.6 16.7授课类型讲授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出席人数缺席人数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教学分析难点
关键课堂教学模式
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能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提炼。
训练学生对课文中三个“劫” 的主要事例的概括,从而得出文章的主旨。
联系华罗庚的经历,从而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知难而进,锲而不
舍,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感知文章深刻内容,能提炼文章主旨。
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概括文章主旨。
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中职生。
讲授互动式
一、课堂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预习检测
四、文章思路
教学流程
五、艺术特色
六、课堂练习
七、布置作业
时间
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学法及学生活动安排
时间
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学法及学生活动安排
一、课堂导入
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来导入
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
教法:导学式
学生认真思考该怎样利
用时间,该怎样面对困
境。
学法:讨论法
二、作者简介
华罗庚,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形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
人和开拓者。
1910 年 11 月 12 日,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
1985 年 6
者华罗庚先生的简单介
绍。
通过图片展示作者的
月 12 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
主要代表作品。
日本东京病逝。
1.无学位大师,华罗庚说:“我
来剑桥不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
位。
”
2.报效祖国,新中国的诞生,牵动
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 教法:讲授法
年,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裕生
活,回到了祖国,表明了他的爱国
之心。
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及图片内容,对作者进行简单了解并进行记忆,做好文学常识的积累。
学法:记忆法
三、预习检测
1、字词梳理
劫难 jiénàn:灾难;灾祸。
历经劫难。
劫数 jiéshù:一种宗教用语,原
时间
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
安排
四、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 ( 第 1 自然段 )
点出作者自己的“自学”经历。
第二部分:(2-14 自然段)追述自
己三劫的经历。
第一劫:早年碰到种种困难,靠顽
强自学,刻苦专研,取得工作与成
绩。
第一劫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
1、最高学历是初中,靠自己的“啃”课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
书本来钻研学问。
小组,然后让他们讨论理
2、贫困失学,因病腿坏,在补习
顺文章的思路,教师给予
适当的点拨。
班教书,被认为“不合格”的教师,
后当会计仍发奋钻研。
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3、在清华大学办杂事的“数学系
助理”,仍继续抓紧学习
做个懒人可不行,要加强努力才赶
得上。
第二劫:抗战期间,在昆明的艰苦环境
中,由于坚持不懈有了成果,人家还是
不得不承认的。
教法:点拨、激趣法第三劫: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
坚持工作,做出了成果,得到世界上学
者的承认。
第三部分: (15-17) 自然段
作者指出任何时候都会遇到困难,但是
困难不会比以前遇到的严酷,在乘机面
前不能满足,做学问没有止境。
五、艺术特色
学法及学生活动
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同时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结合教师的提示去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学法:合作探究法
1、夹叙夹议,主旨鲜明。
作者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叙述时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叙述中始终
时间
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学法及学生活动安排
板书设计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华罗庚
面对困境:知难而进
锲而不舍
教学反思
通过阅读课文,对于作品及作者的了解能够使学生更快的理解课
文的内容,更加深刻的体会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做一个乐观向上、积极勇敢的中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