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细菌学检验一、目的和任务结核病人的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确定结核病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的可靠标准。
因此,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是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NTP)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室的职能为落实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中对结核病传染源监控要求,应建立各级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明确其职能和工作围。
各级结核病细菌学参比实验室(简称参比实验室),应明确为各自辖区的结核病控制工作服务的宗旨。
(一)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在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领导下,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负责全国结核病细菌学工作的规划,实施等技术管理,并向中心报告工作。
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应保持适当数量和结构的人员编制:专业人员15~2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名以上,中级10名,初级7名。
参比实验室的职能:1根据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的要求,规划全国结核病细菌学工作,制定实施措施,对全国结核病细菌学监控质量进行督导和评估。
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负有指导、协调、督导各省(市、自治区)参比实验室的工作。
2建立结核病细菌学实验技术标准化准则、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
推行WHO推荐的国际通用的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技术。
3建立可行的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控制系统。
4承担非结核分支杆菌菌种的最后鉴定,和其它非常规分析手段的实施。
5建立结核分支杆菌和非结核分支杆菌临床菌株库网。
制定库网的管理、交流和资源提供办法。
6开展结核病细菌学等实验诊断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研究,及其实际应用可行性评估。
7对我国结核病控制的实施性研究,提供细菌学服务。
此外,对常规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方法进行实施性研究。
8培训省(市、自治区)或地、市参比室技术人员。
(二)省(市、自治区)参比实验室省级参比实验室,是我国结核病控制规划细菌学监测中的重要环节。
在省结核病防治所(科)的领导和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的指导下,负责所在辖区结核病细菌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技术管理。
省级参比实验室,应有5~10名专业人员,其中含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名以上。
省级参比实验室,至少具有50平方米以上的实验工作场所。
具备开展检查项目的相应仪器和设备,包括:生物安全柜一台、高压蒸汽灭菌锅一台、培养基蒸汽凝固灭菌器一台、恒温培养箱和双目生物光学显微镜均不少于两台、荧光显微镜一台、离心机一台、冰箱1~2台。
已建立菌株分库的省参比室,应有-20℃或-80℃冷冻箱。
参比实验室的职能:1根据国家和省结核病控制规划的需要,规划本省结核病细菌学工作,制定实施措施。
协调省各级细菌实验室工作,对地、县结核病细菌学质量,进行监控、督导和评估。
2开展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药物敏感性检测和临床分离株种的初步鉴定。
有条件的省参比实验室,可建立完整的分支杆菌菌种鉴定体系,所有细菌学检查应严格遵照国家参比实验室制定的标准化准则、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进行。
3根据国家参比实验室制定的质控标准,对全省痰片镜检和分离培养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为地、市参比实验室开展分离培养,提供培养基服务。
核准地、市实验室自制培养基。
4承担药物敏感性测定,接受国家参比实验室和跨国参比实验室,定期药物敏感性测定质量控制。
5省临床分离野生株菌库,应参加全国菌株库网,遵守菌库的管理、交流和资源提供办法。
6为省结核病控制规划有关研究工作,提供细菌学服务。
7将省结核病细菌学监测工作、质量控制年报表上报国家参比实验室。
(三)地(市)级细菌学实验室在省参比实验室的指导下,地(市)级细菌学实验室负责本地(市)结核病细菌学监测。
应有相应的专用工作场所和不少于4名专业人员。
应能开展痰涂片镜检工作,并具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包括:无菌柜、双目光学显微镜(备油镜镜头)、蒸汽高压灭菌锅、紫外线灭菌灯、冰箱、离心机及染片所需的器材。
实验室职能:1在省参比实验室的指导下,制定本地(市)结核病细菌学检测工作计划。
2依照国家参比室制定的操作规程,开展痰直接涂片镜检工作。
为县(市)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提供抗酸染色液。
3依照国家参比实验室制定的操作规程,为各县(市)提供分离培养服务。
其培养基或由省参比实验室供给,或经省参比实验室核准后自制。
4定期督导和评价县(市)细菌学实验室的结核病细菌学检查工作,定期向省参比实验室报告其督导、评价结果和质控报表。
5定期培训所辖县(市)细菌学实验室技术人员。
监督辖区细菌学检验人员培训后上岗制度。
(四)县(市)级细菌学实验室在省、地(市)参比实验室指导下,负责全县(市)结核病细菌学工作。
应有1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开展直接痰涂片镜检工作。
应具有单独的涂片检查工作室,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包括双目光学显微镜(备油镜镜头)、蒸汽高压灭菌锅、紫外线灭菌灯、冰箱及染片所需的器材。
县(市)实验室职能:1在省、地(市)参比实验室的指导下,制定本县(市)结核病细菌学检测的工作计划。
2接受省、地(市)参比实验室的定期培训。
痰检人员应在培训后上岗,并保持稳定。
3按照国家参比室制定的操作规程,开展痰直接涂片镜检工作。
4应用统一的"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登记本",记录痰涂片镜检结果。
5保存3个月的全部痰涂片,留待上级实验室复验质控后方可销毁。
6运送需作分离培养的标本至上级实验室待检。
7条件具备的县(市)实验室,经省参比实验室核准后,依照国家参比实验室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工作。
并从省/地(市)参比实验室获得分离培养基。
8接受省参比实验室的定期质控检查。
(五)乡镇卫生院镜检站在一些远离县(市)结防所、交通不便的乡镇,可选择乡镇中心卫生院建立涂片镜检站,镜检人员需经地(市)或县(市)实验室培训后方可上岗,人员保持稳定,接受定期复训。
其涂片应全部保存,每1~3月由县(市)实验室负责人复验一次。
三、实验室人员培训(一)国家参比实验室1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每年召开省参比实验室负责人会议一次:报告工作,交流经验,研究和讨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结合工作会议,每二年举办一次结核病细菌学研讨会,介绍有关结核病细菌学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3举办省级参比实验室专题培训。
4接受省、地(市)实验人员的进修。
(二)省级参比实验室每年至少轮流培训下辖地(市)细菌实验室人员一次。
培训可扩展至县(市)专业人员,或安排地(市)实验室对县(市)专业人员的培训。
培训容包括:1结核病流行病概念和我国及本省结核病流行现状和问题。
2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的原则。
3结核病细菌学检查在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中的作用。
4痰涂片检查的规,包括细菌实验室的安全、显微镜使用和保养、涂片的制作,染色液的制备、染色和镜检操作,正确的记录、报告方法等。
5痰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的质量控制和报告方式。
6结核病细菌学检验工作督导、访视技术,督导报告及要求。
(三)地(市)细菌学实验室地(市)实验室应按省参比实验室的安排,结合痰片镜检和分离培养质量控制,每年对县级实验室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县(市)新任痰检人员,需经不少于两周的技术培训,方可上岗。
四、痰标本收集和送检的有关规定(一)对象1因症求诊者检查:凡因肺结核症状求诊者及转诊的可疑肺结核病人,均应送痰标本作涂片镜检(详见第三章"肺结核病人发现",第17页)。
2疗效考核:凡已确诊、登记、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在化疗期间应按规定定期作痰菌复查:1)初治涂阳病人在疗程满2、5、6月时,复治涂阳病人在疗程满2、5、8月时,各查痰一次。
2)初、复治涂阳病人在疗程满2月时,痰菌仍为阳性者,应在治疗满3月时增加查痰一次。
复治涂阳病人若满5个月治疗时痰菌仍阳性,应在满7个月时增加查痰一次。
3)确诊、登记的涂阴肺结核病人,即使病人因故未接受治疗,也应在登记后满2和6月时进行痰菌检查。
(二)要求1初诊病人应送3份痰标本(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
如无夜间痰,在留取清晨痰后2~3小时再留取一份痰标本;或在送痰时,留取两份即时痰。
疗程中或复诊随访病人按期每次送检两份痰(晨痰和夜间痰)。
2痰标本采集:即时痰为病人就诊时咳出的痰液。
清晨痰为清晨深咳出的痰液。
夜间痰为就诊前夜间咳出的痰液。
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痰量应为3~5毫升。
应由检验人员或专人验收痰标本,痰液不合格者,要求重新送检。
难以获得合格标本时,也应进行细菌学检查,但应注明标本性状,以供分析结果时参考。
痰标本的容器,应采用国家参比实验室推荐的国际通用痰瓶,或采用直径4厘米、高2厘米的塑料或涂蜡纸密闭盒。
留痰容器上应注明病人、编号(门诊序号,或病人登记号)及日期。
3痰标本的保存和输送:痰标本容器密封,勿倒置,严防痰液外溢。
不能立即作分离培养的痰标本,须置4℃冰箱保存,防止痰液干涸或污染。
需送上一级细菌实验室培养的痰标本,外送前应认真核对痰标本容器上标注,是否正确和清晰,是否与化验单一致。
痰容器应采用专用的结核杆菌和痰标本冰盒运送,或以纸和塑料袋封装、扎牢,顺序放置于包装袋。
盒外注明勿倒置标志。
4送检时,县(市、区)结防所(科)医师应填写检验单。
填写项目包括:病人、地址、登记号(或门诊序号)、送检日期(或初诊日期)、送检原因(初诊病人或随访病人)。
检验单应与痰标本分别放置在不同容器中,一齐送交上级实验室。
5收到痰标本后,实验室检验人员仔细核对标本和检验单各项容,察看痰标本是否合格。
随后按顺序编号,及时检查和登记。
对不合格标本要求重送。
填写说明:1)实验序号:初诊病人的3份标本,及其后每次检查的痰标本,均用同一实验序号编号。
2)痰标本来源:初诊病人门诊序号以门诊登记本为据;随访病人登记号以病人登记本为据。
3)痰标本性质,按脓样痰、干酪样痰、血性样痰、脓性粘液痰和水样痰分类登记。
6废弃标本和污染物的处理:1)痰盒和废弃标本等污染物,均须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丢弃或清洗,严禁不经灭菌随意处理。
2)痰盒等污染物如采用焚烧处理,须置于焚烧炉彻底焚化。
焚化不彻底,或暴露焚烧是有害的。
3)痰检工作面的消毒:可将痰标本置于一搪瓷盘中,在操作厨中进行痰涂片操作。
涂片操作完成后,将盘与废弃物等一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与操作台面同时以3%石碳酸或其它可靠的消毒液擦拭后,再以紫外线灭菌灯(距离1米)照射30分钟。
五、痰直接涂片检查法(一)涂片取经95%乙醇擦拭脱脂过的干燥、清洁、无油污、无划痕的新玻璃片,于玻片背面的左端1/3 处以蓝色或黑色记号笔(玻璃铅笔)编号。
用接种环或折断的竹签茬端,挑取痰标本的脓样、干酪样部分约005~0.1ml,于玻片正面的右侧三分之二处均匀涂沫成2×25厘米卵圆形痰膜。
自然干燥后待检。
一玻片只可涂沫一份标本。
玻片只应使用一次,不得清洗后再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