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法教学案例
[案例一]
亿X康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走私手机案
1998年4月13日下午,A市保税区亿X康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向A海关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申报GC87C手机19000只出口,出口口岸文锦渡海关,转关运输,目的地香港。
由于该批货物转关的陆运费用比从A市到香港的海运费贵,同时转关的陆运运输速度比海运慢,基于上述疑点,A海关严格按转关运输要求办理手续。
同时,立即采用特快传递将邮路关封寄往文锦渡海关。
在收到转关回执后,立即发传真向对方海关进行确认,发现转关回执为假。
经调查,申报出口的手机已被擅自销售牟利。
【问题】
1、海关对保税货物的税费管理?
2、案件二中,亿X康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的行为的性质。
[案例二]
某保税库擅自销售海关监管货物案件
某保税库是1998年1月16日设立的,从当年2月4日第一次申报保税货物入库,到1999年底共申报入库货物361票,价值人民币3192万元,申报出库货物价值人民币448万元。
依此计算,该库库存货物价值应为2744万元人民币。
库内的保税货物绝大多数为计算机网络备件、电源、网卡、路由器、集线器等,这些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在15%左右,加上17%的增值税,应缴税款约802万元。
但2000年底北京海关在对该库进行实际盘点时发现,该库虽然存有少量物品,却均非当初申报入库的物品,该库实际库存为零。
由于涉嫌保税货物出库超期未申报、故意逃税、走私等违法行为,此案移交缉私局侦查处理。
[问题]
1、案例一保税仓库的类型?
2、案例一液体危险品保税仓库最低容积是多少?
3、案例二中,该保税仓库行为的性质是否违反海关法?
[案例三]
2005年5月19日,甲有限公司向A海关隶属B海关申报出口洗衣粉至美国纽约。
海关人员对该票货物进行分析,认为存在4个风险点:一、A关区近期低端化工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二、低端化工产品一般是销往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往往因其技术标准高,难于打入市场,而这次出口国却是美国;三、要打入发达国家的市场一般只能通过定牌生产的方式,而定牌生产较容易产生侵权情况;四、低端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技术要求低,容易被仿冒。
基于上述4个疑点,海关决定对该票货物进行开箱查验。
查验关员发现货物的数量、品名、规格与申报相符,但货物是定牌生产货物,商标为“ARIEL”,产地注明为墨西哥,外包装标有P$G字样,初步认定该批货物是宝洁公司的产品,经查证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系统,发现“ARIEL”是宝洁公司向海关申请保护的商标,中文商标为“碧浪”。
经宝洁公司代理人现场取样鉴定为假冒产品,于5月27日向海关提出保护。
至此,A 海关一举查获出口至美国纽约港的两个集装箱共1900箱总计36吨的假冒“碧浪”洗衣粉,是中国境内查获的最大一起侵犯美国宝洁公司商标权案件。
B海关通过对甲有限公司侵权案的进一步调查取证,发现该票货物是由一个名叫Robert的美国商人通过网上向当事人订购,这次交易共有4个集装箱的洗衣粉,分两个交货港口发运,另一个交货港是亚特兰大港。
为查明另两个货柜去向,关员向当事人进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法规教育,讲明海关政策。
经海关说服教育,当事人承认另有两个出口去美国亚特兰大的集装箱的洗衣粉已向海关申报但还
未出口,由于海关已查扣了出口至纽约的侵权货物,当事人将假冒洗衣粉暂存在堆场,准备见机行事。
由于海关关员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再次查获甲有限公司1900箱总计36吨的假冒“碧浪”洗衣粉。
在连续查获两起假冒洗衣粉案件后,海关对案件进行总结分析,将出口美国,境内货源地为泉州南安,发货单位为贸易公司特别是外地公司,货物品名为洗衣粉,作为查验重点,进行布控。
2005年7
月6日,再次有成功查获了查获重庆市潮海商贸有限公司出口美国纽约的3个集装箱、2850箱(54吨)假冒“碧浪”洗衣粉。
B海关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连续查获3起侵犯美国宝洁公司“碧浪”商标权案件,查扣侵权洗衣粉126吨,案值人民币近40万元,有效地打击少数境外不法客商利用网络交易、货运渠道连续闯关的手法从事不法侵权行为,有效遏制了出口假冒洗衣粉的势头。
目前,A海关已依据相关法规对上述3起侵犯美国宝洁公司“碧浪”商标权案件作出没收侵权洗衣粉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2005年8月10日,美国宝洁公司代表专程向A海关送上感谢信,感谢A海关2005年连续查获3起侵犯美国宝洁公司商标权专用权案件有效地打击了假冒侵权行为,维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问题]
试分析本案的通关中海关所运用的风险管理?
[案例四]
2002年11月23日,甲轮船公司(中国)有限公司所属“东方海港”轮(54航次)抵沪停靠A港某路装卸公司码头,甲轮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通过某外轮代理公司向海关申报载运进口空集装箱51只。
11月28日,丙集装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丙公司)将集装箱拉至公司堆场。
由于重型吊车出现故障,在使用轻型吊车时,发现其中13只集装箱为重箱,难以吊起。
乙公司雇佣的一临时工打开其中的一只集装箱查看,发现箱内装满29英
寸彩电,该临时工即向丙公司报告。
丙公司同乙公司联系后,按乙公司要求将空箱与重箱分开堆放。
次日,乙公司统筹部助理到丙公司堆场,为证实情况,又打开一个集装箱查看,确认均系彩电,该助理当天向公司经理作了汇报。
12月8日,在乙公司一经理授意下,乙公司船务人员将13只集装箱拉回到A港某路装卸公司码头,准备以空箱名义申报配船、离港。
但港区坚持认为重箱离港必须向海关申报方可配船,未果。
12月9日,乙公司又将13只集装箱拖至A港外码头,再次准备以空箱名义申报配船、离港。
港区集装箱道口在集装箱卡车过地磅时,发现箱重9-11吨不等,且有铅封,系重箱,要求乙公司作出解释。
乙公司见无法隐瞒,又谎称内装“公司物料”,不需向海关申报。
当天,外码头港区海关接到了“乙公司将13只重箱伪装成空箱出运”的举报。
经海关开箱查验,上述集装箱内装2028台松下IC-229彩电,价值约人民币2100余万元。
海关调查中,乙公司坚称上述彩电系日本发货人错发错运,要求海关准予其退运。
经海关调查,彩电外包装上印有“中国广州”字样,指运地应是中国境内;又查明,在过境船舶配载图上,13只集装箱分为6只和7只载于船舶左右两侧。
据了解,类似载运该批彩电进境的“东方海港”轮这类船舶,如左右两侧载重吨位相差50吨,会造成船舶向重的一侧倾斜,超出船舶航行安全系数。
而13只装有彩电的集装箱重约86.2吨,如船方因不明情况将重箱误作空箱配载于船舶同一侧,必然会使船舶严重倾斜,在航行中出现危险。
但由于“东方海港”轮系乙总公司所属,故海关不可能就此主观故意取到直接证据。
案发后,海关将案件移送某公安分局。
1996年1月19日,本案被退回海关作行政处罚。
根据上述事实,经总署批复,A海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条例》,决定以违规定性,科处乙公司罚款人民币50万元,责令其将上述2028台彩电退运出境。
[问题]
此案中海关的处理是否适当?为什么?
[案例五]
2005年1月中旬,甲公司以一般贸易方式向某海关申报进口农药一批,总价值人民币50万元。
某海关经审查发现,该公司所进口农药属于国家限制进口货物,该公司申报时未提交有关许可证件,其行为违反了《海关法》的有关规定。
2005年1月下旬,某海关根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认定该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海关监管规定,对该公司处以人民币5万元的罚款,同时决定不予放行涉案货物。
该公司对海关的行政处罚决定未提出异议,在规定期限内如数缴纳了罚款,并在此后多次向海关申请办理该批货物的通关放行手续。
因该公司一直不能提交涉案农药的进口许可证,某海关对其放行申请未予批准。
[问题]
国家限制进出口货物是否可以“无证进出口”?
[案例六]
申请人:A公司
2001年11月1日,申请人A公司委托某外轮代理公司(以下简称外代)向某海关申报进口铅锑氢氧化物一批,申报税号2620.2000。
经化验,进口货物为主要含铅化合物的残渣,应归入税号2620.2000,与A 公司申报一致,但该货物没有列入《禁止进口货物目录》中。
12月6日,海关根据国家环保局、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局、国家商检局《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环控[1996]204号),认定进口货物为禁止进口废物,以《××海关关于要求办理退运货物手续的通知》(××关函[2001]60号)责成外代办理货物退运手续。
2003年4月1日,海关又以《关于办理货物退运手
续的通知》(××关函[2003]11号)要求申请人于2003年4月15日前办理货物退运手续。
2003年4月15日,海关又以《关于同意延期办理退运货物手续的通知》(××关函[2003]17号)将申请人办理货物退运手续的期限延长至2003年5月15日。
2003年5月16日,申请人不服该海关的退运决定申请复议。
[问题]
申请人A 公司申报的货物是否为禁止进境的固体废物?海关对禁止进境的固体废物有无认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