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行为学习题

消费行为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

A主动认知 B收集信息 C被动认知 D认知需要2.消费者小王在一次化妆品购物中,选择了某一品牌的化妆品,使用后,造成皮肤的过敏和损伤,留下了印记,该消费者从此不再购买这一品牌的任何化妆品,并将它遗忘。

该种遗忘为(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抑郁说 C压抑说 D情绪说3.小军从小的家庭教育告诉他多吃盐好,人有力量,身体健壮,工作后,同事们都告诫小军吃盐要适量,过多的食盐有害健康,小军总是抵制,或反驳,该消费者的现象被称为( )。

A介入程度问题 B人格问题 C预防注射问题 D情绪问题4.消费者购买使用某产品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担心会被品头论足。

这时,消费者感知到的是( )风险。

A功能风险 B社会风险 C经济风险 D机会成本风险5.根据参与者的介入差异程度,我国消费者购买住房这一行为属于( )。

A扩展型购买行为 B名义型购买行为C有限型购买行为 D习惯性购买行为6.影响中国城市消费者购买力和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是( )。

A可支配个人收入 B可任意支配个人收入C消费者的存款 D消费者支出模式7.消费者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一时所面临的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选择冲突8.消费者的意识域包括( )。

A 意识域、未意识域B 排除域、发展域、激活域C 排除域、惰性域、发展域D 排除域、惰性域、激活域9.导致社会阶层的终极原因是( )。

A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 B 职业和财产的个人所有C社会分工和财产的个人所有 D权利和财产的个人所有10.某种相关群体的有影响力的人物称为( )。

A“意见领袖” B“道德领袖” C“精神领袖” D“经济领导者”11.在食品包装上表明“不含黄曲霉素”是为了消除消费者知觉风险中的( )。

A 物质风险 B社会风险 C功能风险 D 经济风险12.随着新产品、新品牌的不断涌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必须经过多方搜集有关信息之后,才能做出购买决策,这本身是一个( )过程。

A动机 B知觉 C感觉 D学习13.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联想14.求新的心理动机的核心是( )。

A时髦、奇特 B时髦、夸耀 C装饰、美化 D显名、夸耀15.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认知的基础是产品的()。

A广告 B价格 C品牌 D实际品质16.弗洛伊德认为()反映的是人生物性的一面。

A本我 B超我C自我 D潜意识17.认为消费者最终态度是由趋近和回避两种因素的相对强度来决定的理论是()。

A诱因论 B认知失调论C平衡论D习得论18.品牌忠诚的原因主要有时间压力、风险因素、产品吸引和()。

A学习 B习惯性购买 C重复消费 D自我形象19.学习是因()而生的。

A经验 B知觉 C注意 D感觉20.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

A刺激的泛化 B刺激的辨别 C刺激的强化 D刺激的重复1.购买动机是一种心理状态,外人无法直接了解,只能从消费者的行为中推断,这是因为动机具有( )。

A冲突性 B 内隐性 C好癖性 D履约性2.可被消费者察觉且能用来指示或判断另一类不易观察属性的属性,常用来判断产品质量的叫( )。

A语言差别量表 B零售引力 C溢出销售 D替代指示器3.心理学中的( ),是指决定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全部动力,并为个体所独有的心理特点。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4.( )与产品的物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有关。

老年人使用的产品一定要注重该绩效,才能更好的影响老年人的消费行为。

A工具性绩效 B象征性绩效 C感觉性阈限 D差别性阈限5.某消费者年纪六十岁,酷爱购买橡皮,从不使用,该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 )A求新动机 B求美动机 C好癖动机 D求实动机6.消费者的归因是指( )A消费者购买原因的归纳 B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理过程C经营者对消费者购买原因的归纳 D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解释7.社会群体按是否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正式的组织机构、成员有着具体的角色规定可分为正式群体和()。

A主要群体 B非正式群体C隶属群体D参照群体8.反映个体对事物肯定或否定的倾向是()。

A个性 B生活方式 C态度 D认知9.着眼从情绪和情感体验角度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是()。

A决策导向研究 B经验导向研究法 C行为影响研究法 D消费心理研究法10.弗洛伊德认为()反映的是人生物性的一面。

A本我 B超我C自我 D潜意识11.学习是因()而生的。

A经验 B知觉 C注意 D感觉1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精神需要和()。

A生理性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安全需要 D物质需要13.品牌忠诚的原因主要有时间压力、风险因素、自我形象和()。

A学习 B习惯性购买 C重复消费 D产品吸引14.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有行为的参照、对偏离的恐惧和()。

A内在压力 B消费压力 C个体压力 D群体的凝聚力15.广告属于消费者信息来源的()来源。

A商业来源 B记忆来源 C大众来源 D个人来源16.瞬时记忆又称为()。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期记忆 D模糊记忆17.短暂性是()特点。

A态度 B情绪 C信念 D知觉18.()是消费者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A信念 B态度 C感觉 D知觉19.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A需要 B态度 C诱因 D感觉20.熟悉的品牌或包装更可能从琳琅满目的商品货架上“跳出来”的现象体现了消费者对刺激物组织过程中遵循的()。

A简洁性原则 B完形原则 C形、底原则 D联想原则多选1.参照群体概念在营销中的运用体现在( )。

A名人效应 B专家效应 C“普通人”效应 D经理型代言人2.自我概念与象征性产品中提出象征性产品应具备的特征( )。

A商品的使用可见性 B购买能力差别 C商品变动性 D拟人性3.消费者知识主要包括()。

A产品知识 B购买知识 C使用知识 D社会知识4.信息的大众来源包括()。

A政府机构 B大众媒体 C消费者组织 D广告来源5.人的个性具有()。

A多面性B一致性和稳定性C可改变性D不可改变性1.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态度有着很大差异。

能让消费者认可的“意见领袖”的是( )。

A退休老工人 B大学营养学科教师 C健康营养师 D保健品售货员2.参照群体概念在营销中的运用体现在( )。

A 名人效应B 专家效应 C“普通人”效应 D经理型代言人3.知觉风险类型包括( )A功能风险 B物质风险 C 经济风险 D社会风险E心理风险4.消费者购后不满意的表达方式有( )。

A自认倒霉 B 向商家要说法 C向专家要说法 D 向第三方讨说法5.消费者对产品的知觉包括()。

A刺激物的展露 B对刺激物的理解 C对刺激物的注意 D对刺激物的感觉判断1.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有社会文化、社会阶层、需求与动机、社会群体、家庭。

( )2.个人在购买中的自信程度越低,参照群体对他的影响就越大。

()3.态度的三个构成要素是情感、认知、行为。

( )4.记忆的三个环节分别是记忆、保持、再识(回忆)。

( )5.本能是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6.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一般只扮演一个角色。

()7.通过朋友、家人、同事获取的信息来源是大众信息来源( )。

8.按消费者的介入程度消费者决策分为扩展、有限、名义三种。

一般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者主要采取名义决策。

( )9.消费者自身的主观因素会影响其对产品质量的知觉或认识。

()10.产生社会阶层的最直接原因是个体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的差别。

( )1.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部因素有:知觉、社会阶层、需求与动机、学习与记忆、态度. ( )2.动机的特征有:内隐性、多重性、实践性与学习性、复杂性( )3.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倡议者也是消费者。

( )4.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 )5.本我就是自我()6.消费者的购物中是先有动机,后有需求。

( )7.消费者行为就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8.按消费者的介入程度消费者决策分为扩展、有限、名义三种。

一般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者主要采取有限型决策。

( )9.社会群体是按社会地位来划分的。

( )10.社会阶层表现为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其存在具有积极的意义。

( )简答1.什么是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有什么特点?2.简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3.简述消费者的知觉过程。

4.简述刺激泛化和辨别原理及其在推出新产品应注意那些方面。

1.简述消费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的意义。

2.简述双因素理论对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启示。

分析2008年元旦,陈君、张嘉夫妇放假三天,妻子张嘉正在休息。

丈夫陈君却一个劲的嚷嚷:“嗨,我们去商店挑一台数码照相机吧”张嘉知道邻居家前不久刚买了一台数码照相机,丈夫看后十分羡慕。

于是张嘉说:“买数码照相机的钱咱们确实早已存下了,但是咱们都不懂数码照相机的购买知识,另外今年我们也没有出去旅游的设想,加上我最怕去那个商场了,它的噪音太大,空间太狭小了,还是你自己去吧!”丈夫无奈的说:“唉,还是先问问同事再购买吧”。

请分析:影响陈君、张嘉夫妇两人2008元旦没有购买成数码照相机的原因?1.2008年9月石家庄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对中国整个乳制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消费者对中国奶产品的安全产生了疑问,造成各种奶制品销量下降,国家已经下大力度监控奶制品的质量,但消费者仍然疑虑重重,请你用何种方式方法改变消费者的态度,为中国奶业的发展做一份贡献。

2.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年轻的女孩为防止眼袋和眼角纹的出现,很早就开始使用眼霜,而玛丽是一位个性很强的职业女性,她却不以为然。

“自己才25岁,眼袋和眼角纹的出现还很遥远。

”她认为如果岁月不留人,眼霜如何能留住青春。

而且据邻居说眼霜要上百元,用后不管事。

然而玛丽发现周围的朋友全在用眼霜,甚至许多人比自己年龄还小。

玛丽问朋友:“眼霜真的有用吗?”朋友说“至少感觉好”于是,玛丽开始注意眼霜产品,不久玛丽也用上了眼霜。

不久,周围的朋友开始流行彩妆,并一再说服玛丽效仿,但最终玛丽坚持原形象问题:请分析玛丽的消费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