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B

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B

《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B)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知觉是个体或群体对的知觉。

2、以己度人反映了原理。

3、以偏概全反映了原理。

4、马斯洛在其一文中阐述了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5、阿德佛提出人的需要的发展也遵循流程。

6、提出了成就需要理论。

7、信息沟通的正式途径有、、和。

二.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民族中心主义可以导致人际沟通障碍。

2、工作负荷不足也会导致工作应激。

3、目标管理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是同一个学者提出的。

4、自我效能感是一种期望。

5、当个体的行为所造成的一些后果是互相排斥或带有互不相容的因素时,就会产生
个人内部的目标性冲突。

三.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1958年出版了()一书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诞生。

A. 罗桑的《组织行为》
B.列维特的《管理心理学》
C.雪恩的《组织心理学》
D. 莉莲吉尔布雷思的《管理心理学》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管理心理学的重点是()。

A.心理分析
B.人机关系
C.劳动的一般性质
D.外环境系统
4.泰勒的标志性著作是()。

A. 《车间管理》
B. 《工厂管理》
C. 《科学管理》
D. 《科学管理原理》
5.设立光荣榜、开表彰大会,满足了六感指标中的()。

A.实惠感
B.方向感
C.成就感
D.温暖感
6.公认的科学管理之父是()。

A.法约尔
B.泰勒
C.韦伯
D.厄威克
7、雪恩在他的名著《组织心理学》中,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理论,在下列中,()不是
他提出的。

A.经济人
B.社会人
C.复杂人
D.利他人
8、()创立的人际关系学派企图将以“事”为中心的管理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为管理心理学的成熟做出了巨大被贡献。

A.贾尼斯 B.梅奥 C.欧文斯 D.雪恩
9.晕轮效应是指()的倾向
A. 将一类人的特征强加与该类人群中的某个个体
B. 以个体的某一个别特征来评价该个体
C. 人们把自己的特征视为他人的特征
D. 个体使自己免受一些观念、物体、情境威胁
10、具热情直率、精力充沛、易冲动、性情急躁、心境变化剧烈的特征的个体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1.、“新官上任三把火”应用了下列哪个社会知觉效应?()
A.第一印象效应 B.定型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12.在管理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方面,()提出的文化四维度受到众多关注。

A.屈斯特
B.波特
C.贾尼斯
D.霍夫斯泰德
13.中美两国在文化四维度上的相同之处是()
A.权力距离
B.男性度
C.集体主义
D.不确定性避免
14.在赫兹伯格看来,人际关系属于()。

A.激励因素
B.满意因素
C.保健因素
D.不满意因素
15.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强调()原理。

A. 挫折-上进
B. 挫折-退化
C. 满足-上进
D. 满足-退化
16.下列是过程型激励理论代表人物的是()。

A.阿德佛
B.马斯洛
C.亚当斯
D.赫兹伯格
17.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

A.阿德佛
B.佛隆
C.亚当斯
D.赫兹伯格
18.社会认知理论的提出者是()。

A.阿德佛
B.佛隆
C.班杜拉
D.赫兹伯格
19.公平理论认为人们产生公平或不公平的感觉过程是一个()过程。

A.自我比较
B.横向比较
C.纵向比较
D.社会比较
20.目标管理的深层原理是()。

A.自我控制
B.任务控制
C.质量控制
D.产量控制
21.目标设置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德鲁克
B. 洛克
C. 沃迪因
D. 阿德弗
22.心理学上把目标又称为()
A. 需要
B. 动机
C. 诱因
D. 期望
23.挫折后明知原有行为难以达成目标,仍然盲目次一再重复过去的失败,这种现象称为()。

A.直接攻击 B.固执 C.逆反 D.自我整饰
24.下列行为中属于妥协性行为的是()
A.自我安慰 B.固执 C.逆反 D.攻击
25.20世纪5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以大学生为测验对象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有效证明了群体压力的存在。

A.勒温 B.阿希 C.贝尔斯 D.霍桑
26..群体成员的制服、帽徽、肩章以及其他类似的形式是为了满足其()。

A.友谊、爱、交往的需要 B.安全感的需要
C.认同感和自尊的需要 D.自信感的需要
27.“安哥拉人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反映的是导致人际沟通障碍的()因素。

A.文化差异 B.身体语言 C.个人空间 D.文化挑战
28.选出不是正确处理传言的方法()。

A.区分传言性质 B.用正式消息驱除小道消息
C.正确处理传言造成的不良后果 D.正确对待与处理传言者
29.“安哥拉人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反映的是导致人际沟通障碍的()因素。

A.文化差异 B.身体语言 C.个人空间 D.文化挑战
30.选出不是正确处理传言的方法()。

A.区分传言性质 B.用正式消息驱除小道消息
C.正确处理传言造成的不良后果 D.正确对待与处理传言者
四.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2.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3.简述处理人际冲突的方式。

4.简述魅力型领导的特征。

5、简述处理“传言”的途径。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复杂人"假设的要点。

2.论述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对象
2、投射
3、晕轮效应
4、《人的动机理论》
5、挫折-退化
6、麦克利兰
7、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斜向沟通
二. 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三. 单项选择题
1—10:BCADCBDBBA
11—20:ADBCCCBCDA
21—3O:BCBBBCCBCC
四. 简答题
1、某种利益的一致性;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一致性;相类似的经历或背景。

2.被知觉者的特征;知觉者的特征;产生知觉的情景或背景。

3.逃避;强制;体谅;合作;折衷。

4.强调共同的愿景;促进共享意识;理想的行为模式;反映出的力量。

5、明确传言的性质;用正式消息驱除小道消息;正确对待与处理传言者
五. 论述题
1、
要点:“复杂人”假设认为,人是很复杂的,人们的需要与潜在欲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年龄和发展阶段的变迁,随着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随着所处境遇及人际关系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

论述:略
2.
基本观点:(1)着重研究个人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所获得的公平感;(2).是基于对投入与产出这两个变量的比较;(3).认为个体是根据其对于情况的认知判断,从而向不同的投入与产出变量分配权重;(4).当个体的产出-投入比率与相关者的产出-
投入比率相等时个体会有公平感,而当上述比率不相等时个体则有不公平感。

论述: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