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扶贫汇报材料

产业扶贫汇报材料

稳坪镇产业扶贫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安排,现我就稳坪镇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一)贫困现状
稳坪镇辖2个社区17个行政村117个村民组,国土面积61.27平方公里,总人口6204户22330人,农村人口4886户19402人,贫困人口1012户3544人,有9个贫困村,其中一类贫困村5个、二类贫困村1个、三类贫困村3个,贫困发生率18.27%。

(二)经济社会发展
上半年,全镇完成地方生产总值590万元,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万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5525万元,增长3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012万元,增长10%;贷款余额4102万元,增长9%;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元,增长15%;森林覆盖率达60%。

二、产业发展概况
2017以来,我镇以“三变”促“三金”推动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形式组织生产,在全镇范围内累计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实施精品水果1800亩、花椒1200亩;实施石漠化治理项目移栽油茶6477亩;通过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发展红心肉柚800亩;管护花椒1.6万亩,补植补造花椒4000亩,使我镇产业总面积达2.8万亩,实现
了人均一亩产业的目标,下一步,我镇将持续规划种植花椒
1.3万亩,努力建成黔东北花椒重镇。

三、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一)金庄花椒产业示范园,“三变”惠农“三金”增收。

德江县稳坪镇金庄村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554户1351人,国土总面积5.2平方公里,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80人,贫困发生率20.7%,属于国家级三类贫困村。

位于镇东面8公里,北与桶井相邻,全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5.08亩,其中田375.8亩,土421.2亩,人均耕地不足0.7亩,村内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旱地达500亩,村办完小1所。

2014年,我镇按照“建设现代农旅一体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理念,以“大户+基地+农户”(大户出资发展并且管护,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发展,在后期有偿在园区务工,见成效后参与分红)的模式,在我镇金庄村种植花椒1308亩,其中涉及农户306户982人,其中贫困户86户396人。

2014年参与种植花椒农户累计获得工资性收入18万余元;2015年在园区参与务工的群众工资性收入达26万余元;2016年在园区参与务工的群众工资性收入达30万余元;2016年万进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及金庄利民花椒专业合作社累
计为务工群众发放工资35万余元。

2017年,是我镇金庄村花椒产业园首个投产年,2017
年至今,已累计为群众发放工资90余万元,现花椒正在有
序采摘中,园区每日务工群众达200人。

据金庄村支部书记张月利介绍,今年园区花椒单株均产5斤,保底价5元每斤,平均每亩产出3750元。

而今年稳坪镇金庄村花椒产业园区投产面积1300亩,产值480余万元,也就是说,当年以土地入股的农户将分红240余万元。

资源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金、农民摇身变成了股民,金庄村产业发展让“三变”改革彻底落了根,生了芽,让群众获得了真正的实惠。

(二)铁坑社区,从蔬菜起步,到村集体经济年入百万。

德江县稳坪镇铁坑社区有18个村民小组,共887户3490人,国土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57.1亩。

全村青壮年以外出务工为主,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400人,贫困发生率11.79%,属于国家级三类贫困村。

2012年,铁坑村支两委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引进专技人员入股,参与指导蔬菜生产、积极整合现有资源,租用土地匹配生产,拉开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序幕。

为了帮助逐步掌握蔬菜种植技术的群众打通蔬菜销售
渠道,铁坑村支两委组建了强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构建蔬菜销售平台。

同时通过远程教育、互联网等平台发布蔬菜供售信息,大大增宽了蔬菜销售渠道。

仅2012年4月,5亩面积的白菜就收入38000余元。

2013年铁坑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45万元,营利12万元,2014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0万元,营利20万元……2016年全年村集体经济共收入219.2万元,营利67.55万元。

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来,截至2016年,铁坑社区共转移劳动力就业460余人,务工支出240余万元;累计为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万元;资助大学生2名、重点高中生4名,共计0.5万元;对铁坑完小前3名的学生及全镇教学质量排名第一的教师发放奖励奖金累计1.1万元;帮扶困难家庭19户发放资助金1.6万元;为困难党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累计发放慰问金5.5万元;直接带动计生入股户分红2.33万元。

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部分村交通、水利等条件还较差,防汛抗洪能力弱。

2、群众思想素质较为传统。

部分群众不理解产业发展才是持久增收的有力渠道,坚持种传统作物,导致有些地方产业发展不成片,有些适宜发展产业的土地没有合理的利用起来。

3、产业发展大户责任心不强。

我镇自2014年大规模发展花椒产业以来,除了少许村产业管护到位,今年已见成效外,其余村的产业管护迟迟没有跟进,导致产业发展没有起到助民增收的作用。

4、产业发展技术还不够成熟。

一是投入不足,产业发展技术推广上存在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二是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士与农户的衔接还不够协调;三是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大户培训过,也考察过,但是没有真正的将学到的技术用到产业发展上来。

5、大户与群众之间的利益机制不规范。

利益分配机制是决定产业发展是否能长期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当前我镇在全镇范围内集中连片发展了产业2.8万余亩,但是大部分产业发展大户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多都是口头约定,真正签订协议的只有百分之20左右,导致很多群众心里没底,产业发展积极性不高。

四、下步规划和打算
1、完善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努力建好已动工的产业路的前提下,积极争取更多产业路建设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通过修建水池、开挖水渠等措施,提高产业园区抗洪抗旱自救能力。

2、以点带面,积极宣传。

以今年已见成效的金庄花椒产业园区为示范点,为群众算好经济账,以实际收益引导群众,提高群众产业发展积极性,集中连片在全镇规划土地,争取在2017年继续种植花椒1.3万亩。

3、以“党建派遣单”的形式,责令各村(社区)督促产业发展大户启动产业管护工作。

镇纪委介入产业管护督查,对产业管护力的村(社区)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应责任人责任,对将产业置之不理的大户,我镇将对其实行劝退处理,不再任其在我镇发展任何产业项目。

4、加大投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改变我镇农业信息闭塞的现状,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管理技术等,实现我镇产业规模生产,进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信息化建设还能够让农产品在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利
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获取更大的价值。

5、合同签订,进一步完善大户与群众之间的利益链接机制。

在全镇产业发展的村(社区)由镇产业办牵头,召集群众及大户将合同全面签订完毕,明确产业管护责任,确定产业分红后的利益分割机制,提高大户管护责任感,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去抓,我镇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全镇产业发展当中,以产业助推精准脱贫,为我镇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提供坚强的后盾和坚实的基础。

汇报完毕!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