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体育康复学

什么是体育康复学

什么是体育康复学体育康复学是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

一门将康复医学运用于体育的学科。

研究对象主要是需实施康复和保健性体育的老弱病残者。

研究内容为与康复有关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手段、措施、效果、组织、方法、指导和监督等一系列问题。

因而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保健学等体育学基础理论学科紧密联系,以指导体育运动与实践。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

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

体育疗法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根据伤病的特点,采取体育运动的手段或机体功能练习的方法,以达到伤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的目的。

放松运动放松运动是一种常用的有节律的、柔和而费力少的练习。

矫正运动矫正运动是一种用来矫正脊柱和胸廓畸形、扁平足及外伤引起的畸形的运动。

在有利于矫正畸形的预备姿势下,进行选择性增强肌肉的练习,以增强被畸形牵拉而削弱了的肌肉,加强能促进畸形矫正的肌肉群,同时牵伸由于畸形的影响而缩短的肌肉和韧带。

协调运动协调运动是一种恢复和加强协调性的运动。

动作应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个肢体到多个肢体的联合协调运动。

包括上下肢运动协调、四肢躯干的运动协调、左右两侧肢体对称或不对称的运动协调等。

上肢和手的协调运动应在训练动作的精确性、反应速度以及动作的节奏性方面进行锻炼;下肢的协调运动主要练习正确的步态和上下肢动作的配合、协调等。

平衡运动平衡运动是一种锻炼身体平衡能力的运动。

锻炼时身体的支持面应由大逐渐到小,身体重心由低逐渐到高,由视觉监督练习逐渐过渡到闭目练习。

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的一种运动。

常用的有一般呼吸运动、局部呼吸运动和专门呼吸运动三种。

一般呼吸运动有单纯的练习、配合肢体躯干运动的呼吸等。

局部呼吸是重点作用于某一侧或某一部分肺叶的呼吸练习。

器械运动器械运动是依靠器械进行的主动、助力、抗阻或被动运动。

利用器械的重量、杠杆作用、惯性力量和器械的依托来增强肌力,扩大关节运动幅度,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应用器械还可以使体操动作多样化,提高病人锻炼的兴趣。

医疗运动医疗运动是指将一般体育手段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

自然力锻炼自然力锻炼是利用日光、空气和水等自然因素的作用来改善机体调节功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活跃生命过程,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常用的有日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

日光浴日光浴指按照一定的方法使日光照射在人体上,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的锻炼方法。

空气治空气浴是利用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气压、散射的日光和阴离子等物理因素对人体的作用,来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一种健身锻炼法。

冷水浴冷水浴主要是利用水温、水的器械和化学作用来锻炼身体的方法。

康复性医疗体育又称“康复体育疗法”。

利用体育手段和方法进行康复医疗的一种措施。

也是康复医学中最基本、最积极、最重要的措施。

常用的方法有:(1)主动锻炼,如力量、柔韧性练习,拳、功、操、有氧训练,步态训练及适宜康复的某些体育运动项目等;(2)被动锻炼,如按摩、牵引和利用机械力、电刺激等;(3)自然力锻炼,如日光浴、空气俗和水浴的锻炼等。

保健性体育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预防医学方面的一个内容。

家庭康复以家庭为基地进行康复的一种措施。

帮助患者具有适应家庭生活环境的能力,参加家庭生活和家务劳动,以家庭一员的身份与家庭其他成员相处,使家庭康复成为康复医疗整体服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由家庭训练员(患者家属)负责。

主要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内容有疾病知识介绍和防治处理方法,简易康复器材的使用,康复性医疗体育训练,家务活动训练等。

社区康复亦称“基层康复”。

以农村乡镇或城市街道为基地,对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任务是依靠本身的人力资源,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社区团体、卫生人员、志愿人员、残疾人及其家属参加的基层康复系统。

工作内容是对残疾人进行普查和预防,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使分散在社区的残疾人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

有五个基本点:(1)依靠本社区的人力资源;(2)尽可能利用社区原有的卫生保健和民政工作网点;(3)使用简化的适宜的技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社区和家庭条件下可以发挥作用;(4)以康复中心为后盾,帮助解决复杂的康复医疗、咨询、培训等问题;(5)在社区对残疾人进行身体的、精神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使残疾人就地得到全面康复,回归社会。

社区康复是初级卫生保健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动运动患者在没有辅助情况下完成的一种运动。

分为等张训练、等长训练和等动训练。

等张训练可引起关节活动的肌肉收缩和放松运动,又称动力性运动,在康复体育中应用最广;等长训练是一种静力性肌肉收缩训练,无明显的关节活动,能有效地增长肌肉力量,特别用于被固定的肢体和软弱的肌肉及神经损伤后的早期;等动训练是等张和等长训练的综合,它是利用专门器械(如等动练习器)进行的有效的发展肌力的一种练习,在训练时肌肉以最大力量做全幅度的收缩运动,依靠器械的作用,运动速度基本维持不变,使肌肉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持续保持高度张力,从而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

助力运动病人患肢尚无足够力量完成主动运动时,由医务人员、患者本人的健侧肢体或利用器械提供力量来协助患肢进行的一种运动。

助力要与主动用力配合一致,避免以助力代替主动用力。

遵循主动运动为主,助力运动为辅的原则。

适用于创伤后无力的肌肉、或不全瘫痪肌肉的功能锻炼,以及体力虚弱的病人。

最常用方式有滑轮。

各种回旋器、水的浮力和治疗人员的帮助。

被动运动一种完全依靠外力帮助来完成的运动。

外力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由他人或本人健康肢体的协助。

进行时,被动运动的肢体肌肉应放松,利用外力固定关节的近端和活动关节的远端,根据病情需要尽量作关节各方向的全幅度运动,但要避免动作粗暴。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能起到放松痉挛肌肉,牵引挛缩的肌健、关节囊和韧带,恢复和保持关节活动幅度的作用。

抗阻运动肌肉在克服外来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

阻力的大小根据患肢肌力而定,以经过用力后能克服阻力完成运动为度。

阻力可由他人、自身的健肢或器械(如哑铃、沙袋、弹簧、橡皮筋等)进行。

能恢复和发展肌力,广泛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肌肉萎缩。

牵张运动又称“伸展运动”或“伸展疗法”。

用被动或主动的强制性动作完成的一种康复运动。

牵张力可以由治疗师采用的手法,通过机械装置施加,或由患者利用桔抗肌群的收缩施加来产生,从而拉长关节周围软组织、肌健或短缩的肌肉。

适用于软组织弹性丧失而引起的活动度范围受阻的病例。

在辛张运动前倘作热疗、按摩和用止痛药等,治疗效果则更佳。

本体促进法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及其他感觉器官,来促进和加速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如利用对动作施加阻力以加强肌肉收缩;利用牵张反射、反牵张反射、姿势反射以及利用刺激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受器来加强运动。

是瘫痪病人在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肌力很弱、主动运动困难者,亦可用于一些骨关节疾病和软组织损伤的康复治疗,以增强肌力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康复体操使病伤者达到预防、治疗和康复目的而专门编排的徒手,或借助器械而进行的肢体运动和功能锻炼。

特点是选择性强。

对损伤、手术后、瘫痪病人运动器官的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也可用于某些内科疾病(如内脏下垂、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等)的防治。

可分为医疗性康复体操、矫正性康复体操和保健性康复体操三类。

治疗性康复体操针对某些疾患而进行防治的一种康复体操。

如降压操、呼吸操、内脏下垂操等。

矫正性康复体操用以矫正某些姿势缺陷和畸形的一种康复体操。

如脊柱侧弯操、扁平足矫正操等。

保健性康复体操为提高全身机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一种康复体操。

如广播体操、有氧体操、健美操等。

正常步态人体两足行走时的两个时相,即“触地相”和“跨步相”。

病理步态步态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但是,其中某个系统或某些方面的功能障碍,都可引起步态异常。

常见的病理步态表现可分为下列几类:短腿步态(两腿长短不等)、关节强直步态、短促步、肌肉软弱步态、酒醉步态、慌张步态(前冲步态)、肌痉挛步态、臀大肌步态(挺腰凸腹的体态)、臀中肌步态(鸭步)等。

矫治的原则是:尽可能查明引起步态异常的原因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步态训练。

但是要注意某些肌肉瘫痪引起的畸形步态,如臀大肌步态、臀中肌步态等本身是一种功能代偿现象不能用步态训练矫正,如果肌力无法恢复,只有使用支架代替肌肉功能练习,使步态有所改善。

关节活动度训练康复方法之一。

恢复或增大关节活动度的一种康复性训练。

因关节自身损伤,关节周围组织损伤,神经麻痹以及老年退行性病变等,均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

训练可分为矫正性措施和预防性措施。

常配合其他物理疗法,如按摩、牵引等。

一般用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助力运动,或配合器械运动等方法。

变换体位训练康复方法之一。

为保持患者肢体功能和关节活动度,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肢体挛缩、褥疮、呼吸道感染及神经压迫等采取的一种康复性训练。

训练的基本体位有:仰卧位(从俯卧至仰卧)、侧卧位(左右翻身侧卧)、俯卧位(从仰卧至俯卧)和坐位等。

对脊髓损伤、脊髓炎、格林一巴利综合症、脑卒中偏瘫和其他意识丧失等患者,应根据疾病特点进行躯干姿势以及四肢位置,以不同的方法进行体位变换训练,由护士或康复体育训练指导员协助或自行完成。

训练应注意病人安全,减少疲劳,并经常轻轻地搓、揉、拍病人的肢体和躯干。

平衡训练康复方法之一。

以恢复或改善身体平衡能力为目的的康复性训练。

利用平衡板、平衡木或在窄道上步行、身体移位运动、平衡运动等方式进行练习。

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而导致平衡能力差的患者。

移动动作训练康复方法之一。

以病人的移动活动达到康复为目的的一种康复性训练。

有立位移动、扶持行走、独立行走、平行杠内行走、扶杖架拐行走、上下楼梯、轮椅等。

身体病残的人在移动时,往往需要依赖工具(诸如手杖、拐杖、轮椅等)的帮助。

必要时还需装配一些矫形工具以及靠他人扶持方可进行。

移动动作训练要争取早日进行,当病情稳定,基本上能掌握站立。

坐起动作时即可开始。

训练步骤要因病而异,例如脑瘫患儿与成年人即有所不同,因为前者出生后从来没有步行经验,因此移动训练时,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爬行,再转为架拐行走的训练。

轮椅训练康复方法之一。

借助轮椅进行病残者身体活动功能锻炼的一种康复性训练。

轮椅是使病残者得以生活活动自理的一种重要的用具。

语言疗法康复方法之一。

对口吃、失语、发音不清、发音困难、聋哑患者进行语言训练的一种康复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