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起跑课时教学计划授课教师:常青一中黄艳武授课年级:十一年级(高二(8)班)内容短跑项目---蹲踞式起跑技术教学重点“预备”时提臀、移重心课型新授课教学难点起跑与加速跑的自然衔接模式合作互动式教学目标初步学习短跑项目蹲踞式起跑,基本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要领,80%以上的同学能利用蹲踞式快速起跑,其中50%左右的同学能将起跑与加速跑自然衔接;通过练习,继续提高速度、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学生顽强品质与合作精神。
结构课的内容、要求教学过程主体与主导活动组织形式准备热身10分一、课堂常规1.集合整理队伍2.师生问好,考勤记载3.宣布课的任务及要求4.队列队形二、热身练习1.花样慢跑要求:集中注意力2.徒手操练习要求:动作舒展、大方三、游戏——长江黄河要求:遵守规则,反映快速一、明确目标,精神饱满1.整队,听口令快速成四列横队。
2.记考勤,安全教育并安排伤病及特殊体质学生。
3.明确本课内容及学习目标。
4.听口令,进行三面转法的练习。
二、热身活动1.教师手势引导,学生呈一路纵队花样慢跑;控制好速度,领头人对手势判断准确。
2.教师示范、引导学生集体进行徒手操练习。
三、明确规则、快速反应规则:采取各种准备姿势,听到信号后一队逃,另一队规定距离内追赶,触到身体即为追到。
集合队型图学习体验27分四、蹲踞式起跑技术:各就位、预备、跑的指令三个环节。
1.起跑技术动作要领的探讨2.学习“各就位”的动作要求:两脚站位准确3.学习各就位、预备动作要求:保持起跑姿势稳定4.研讨交流、体验动作要领要求:稍提臀、重心前移5.学习起跑技术的完整动作要求:积极蹬摆,起跑快速6.师生集中研讨、改进技术。
7.展示、检验、评价五、课课练:俯卧撑要求:身体平直,动作有节奏。
四、导入:当今短跑飞人是谁?他在比赛中采取何种起跑姿势?谁知道蹲踞式起跑的历史吗?1.教师讲解示范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要领。
2.教师喊口令、讲要领引导学生集体“各就位”的动作学习,巡回纠错。
3.教师喊口令、讲要领引导学生集体“各就位”“预备”的动作学习,巡回纠错。
4.两人或四人一组互相帮助体验技术要领。
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5.讲解“跑”的动作要求,并口令指挥,完整技术练习,跑出10米左右。
6.集中纠错,学生再次体验完整技术动作。
7.选派学生展示,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五、教师引导,学生集中进行俯卧撑练习,部分臂力小的女生可以用立撑30秒替代。
课课练队形身心放松3分六、整理放松七、课堂总结八、宣布下课六、师生引导学生集体参与放松活动。
七、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并点评本课完成情况。
八、指定学生归还器材,布置课后任务,师生再见。
场地器材场地:篮球场(或田径场)器材:音响1台、展板1块、标志桶10个、白色粉笔5根。
预计练习密度40-45%预计平均心率130次∕分黄河长江逃追放松队形图起跑练习队形图“蹲踞式起跑技术”课的教学反思本周星期三上午,我在高二(8)班上了一节田径短跑“蹲踞式起跑技术”课。
仔细回顾了教学过程,观看了录制的教学视频,我对这节课的构思有了新的认识,现将教学反思向各位进行汇报,请批评、指导。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1、教材内容处理灵活,重点难点定位准确。
与球类等教材相比较,田径教材显得很枯燥,以蹲踞式起跑为教学内容就更为突出。
但是,在本次课时,我将教材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和价值,经反复推敲,重、难点定位较为准确,并通过手势指挥、正误对比、相互帮助、条件作业、重复练习等手段,突出重点,力求突破难点。
2、教学过程严谨,教法学法实用。
本节课,对蹲踞式起跑技术教学的展开自然、合理,教与学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严格遵循体育教学的相关规律。
教法的选择比较实用,如准备阶段,把枯燥的、学生不大喜欢的跑步活动采取以手势信号引导学生花样慢跑,为了使学生及时看清手势信号,并与见习生进行信号互动,让学生及时看清并判断变向指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热情,同时对学生强化了田径运动中关注手势信息的意识。
方法手段运用上,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比较好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统一。
3、教学设计清晰,组织管理规范。
在蹲踞式起跑技术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体验、改进、提高等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课堂组织管理规范、细致,顾及到了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两位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见习生,在本节课中,我为其安排了手势解析、协助发令、场地布置、音乐播放、指挥游戏等诸多事务,两位学生俨然成为了田径场上的小裁判,并且通过两位学生的积极协助,他们也了解起跑的技术要领和田径运动的有关知识,符合新课标“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制定的比较明确、具体,教学步骤安排合理,在安全教育上,不仅从语言上、技术上多次强调,而且对练习场地的布局采取错位站立的方式,有效的防范了短距离跑时相互冲撞,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4、运动负荷适中,目标效果较好。
通过对录制的视频观察,运动强度适中,练习密度在42%左右,符合课堂设计的预设密度,85%以上的同学基本掌握了蹲踞式起跑技术,一部分同学能与加速跑有效衔接,目标完成的效果较好。
二、主要不足之处1、评价环节较为薄弱。
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了学生的进行整体的评价及概括性的评价,而没有细化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主要原因是担心练习的时间受到影响。
这也是这节课中最大的憾事。
2、合作学习没有充分展开。
本次课堂教学中虽然在“各就位”、“预备”技术环节开展了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方式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没有留给学生小组自主探究的时间。
主要原因是疑虑本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不敢放开。
3、课课练环节未执行。
对整个教学设计只进行了大致的时间分配,导致各个活动环节的时间分配上过长或过短,在蹲踞式技术学习活动完成之后,本应该安排学生进行专门身体素质练习的,但是因为时间不足而直接进行了放松活动。
三、改进策略本次课让我感觉到不管是什么教材和内容,只要用心组织、创新教法,一定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想从这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改进,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1、要细化评价标准。
可以设计、制作蹲踞式起跑技术评价表4份,用展板张贴,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进行自评互评,甚至给予评分,让学生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学习有更加清楚的认识,用量化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练习热情。
(见下表,本人创设)蹲踞式起跑技术学习评价表第组技术环节要求序号/姓名各就位30分预备30分跑的指令30分素质练习10分总分站位准确姿势正确重心前移姿势稳定反应快速衔接自然自10 他5 自10 他5 自10 他5 自10 他5 自10 他5 自10 他5 自评1012345678910112、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提前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状况,对教学的核心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与技术的能力。
3、预设好每个教学环节的所需时间,有所侧重的分配好时间,提高课堂的掌控力和教学环节的执行力。
反思后的课堂教学核心部分重新呈现(如下表,红色为重新构建部分)学习体验23分四、蹲踞式起跑技术:各就位、预备、跑的指令三个环节。
1、起跑技术动作要领的探讨2、学习“各就位”的动作要求:两脚站位准确3、学习各就位、预备动作要求:保持起跑姿势稳定4、研讨交流、体验动作要领要求:稍提臀、重心前移5、学习起跑技术的完整动作要求:积极蹬摆,起跑快速6、师生集中研讨、改进技术。
要求:评价客观,实事求是7、展示、检验、评价五、课课练:俯卧撑8~15个×3组,完成评价表要求:身体平直,动作有节奏。
四、导入:当今短跑飞人是谁?他在比赛中采取何种起跑姿势?谁知道蹲踞式起跑的历史吗?1、教师讲解示范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要领。
(2')2、教师喊口令、讲要领引导学生集体“各就位”的动作学习,巡回纠错。
(2')3、教师喊口令、讲要领引导学生集体“各就位”、“预备”的动作学习,巡回纠错。
(2')4、2或4人一组合作探讨技术要领。
并进行自评、互评,填写相应的评价表。
(5')5、讲解“跑”的动作要求,并口令指挥,完整技术练习,跑出10米左右。
(2')6、集中纠错,按原小组探讨完整技术动作,并进行自评、互评,填写评价表。
(4')7、学生展示,教师与学生比赛互动。
(2')五、教师引导,学生集中进行俯卧撑练习,并对任务的完成程度进行自评,客观公正地完成评价表。
(4')课课练队形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恳请大家批评、指导!谢谢!黄艳武2015年5月22日起跑练习队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