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与写作2》课程教学大纲

《阅读与写作2》课程教学大纲

《阅读与写作2》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阅读与写作》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共5学分,在第1、2学期开设。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一定数量、不同文体的习作(见附件1),形成较扎实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及思想经典深入阅读与优美作品的深入赏析,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和写作能力;
2.开发学生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基本的审美能力;
3.拓展学生思维向度,在古今中外视野的融合之下,触发、促进学生对人类共通的大问题进行初步思考,认识人类普世价值,逐渐养成基本的人道关怀。

四、课程进度:
1.指导教师集体讨论,制定推荐阅读书目(见附件2),确定学生每学期完成的不同文体的习作及数量。

2.每位指导教师在集体推荐的书目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独立为本组学生增加阅读内容。

3.督促检查组内每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组内交流,每个月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交流1次,学期结束完成学生8篇习作的批改,并给出学期成绩。

五、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20 级汉语言文学(师范)《阅读与写作》
学生习作登记表
(20 -20 学年第学期)
姓名:学号:导师:
导师(签名):审阅时间:
汉语言文学(师范)《阅读与写作》
推荐阅读书目
文学
第一部分中国文学
1《诗经选》(毛舜钦注)
2《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3《魏晋南北朝诗选》(丁夏选注)
4《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
5《唐诗三百首》(朱洙)
6《宋诗三百首》(金性尧选编)
7《唐宋词选释》(俞平伯编)
8《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编)
9《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10《鲁迅全集》
11《女神》(郭沫若)
12《子夜》(茅盾)
13《家》(巴金)
14《骆驼祥子》(老舍)
15《围城》(钱钟书)
16《曹禺选集》
17张爱玲选集
18《青春之歌》(杨沫)
19《红岩》(罗广斌、杨益言)
21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王蒙、余华、马原、王小波、王安忆、莫言、苏童、洛夫、白先勇、严歌苓等诗人作家经典代表作。

第二部分中国文化
22《论语》
23《孙子兵法》
24《孟子》
25《老子》
26《庄子》
27《荀子》
28《论衡》(王充)
29《坛经》(慧能)
30《读通鉴论》(王夫之)
31《严复集》
32《仁学》(谭嗣同)
第三部分外国文学
33《伊利亚特》(荷马)
34《奥德修记》(荷马)
35《神曲》(但丁)
36《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37《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38《浮士德》(歌德)
39《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40《红与黑》(司汤达)
41《悲惨世界》(雨果)
42《高老头》(巴尔扎克)
43《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
44《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45《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46《玩偶之家》(易卜生)
47《卡夫卡短篇小说选》
48《泰戈尔诗选》
49《雪国》(川端康成)
50《老人与海》(海明威)
51《百年孤独》(加西亚)
第四部分外国文化
52《理想国》(柏拉图)
53《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
54《忏悔录》(圣·奥古斯汀)
55《思想录》(帕斯卡)
56《社会契约论》(卢梭)
57《西方哲学史》(罗素)
58《科学史》(丹皮尔)
59《西方的没落》(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60《悲剧的诞生》(尼采)
61《精神分析引论》(佛洛伊德)
62《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李凯尔特)
63《人论》(卡西尔)
64《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
65《中国科学思想史》(李约瑟)
66《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丹尼尔·贝尔)
67《从混沌到有序》(普里戈金)
历史学
1《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世界图书出版社。

3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

3谭其骧主编:《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

4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5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谢和耐,《中国社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7钱穆:《中国史学名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8米尔恰·伊利亚德:《宗教思想史》(套装共三册),上海科学院出版社。

9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

10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

11巫鸿,《美术史十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2莫米利亚诺:《现代史学的古典基础》,商务印书馆
哲学、美学
中国部分: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三联书店。

2孔子:《论语》,中华书局,程樹德/杨伯峻版。

3老子:《道德经》,中华书局王弼注版。

4慧能:《坛经》,中华书局。

5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

6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

7宗白华:《中国美学史论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8朱光潜:《谈美书简》,中华书局。

9彭富春:《论中国的智慧》,人民出版社。

10邓晓芒:《文学与文化三论》,三联书店。

西方部分:
11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12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对话集》,商务印书馆。

1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

14《圣经》(《新约》部分)中英对照版
15卢梭:《忏悔录》,商务印书馆。

1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

17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商务印书馆。

18福柯:《规训与惩罚》,商务印书馆。

19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

20鲍桑葵:《美学史》,人大出版社。

社会学
1《社会学》,戴维•波普诺,辽宁人民(或华夏)出版社。

2《现代性的后果》,安东尼•吉登斯,译林出版社。

3《社会契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

4《社会学》,格奥尔•西美尔,华夏出版社。

5《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

6《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列文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著,三联书店2005年版。

8《风险社会》,贝克著,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9《现代性的后果》,吉登斯著,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0《乌合之众》,勒庞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11《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一版),艾尔•芭比著,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

12《消费社会》,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13《逃避自由》,埃里希·弗洛姆著,国际文化出版社。

14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5《乡土中国》费孝通
文化研究
1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2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3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罗钢、刘象愚:《后殖民文化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刘健芝、许兆麟:《庶民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7[英]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英]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9[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0[美]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11户晓辉:《现代性与民间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法学
1柏拉图《理想国》
2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3洛克《政府论》
4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5 王铭铭、王斯福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6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7哈耶克《自由宪章》
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9房龙《宽容》
10 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
11彼得·萨伯:《洞穴奇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