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阴阳学说)
阴阳失调是疾病的病机总纲。 四诊的首务是区别阴阳。
用于疾病的治疗
损有余, 补不足。
阴阳统八纲
“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 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 以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 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 矣。”
《景岳全书·传忠录》
互根互用
“阴阳离决,精神乃绝。”
消长平衡
消长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相互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极、重是促进转化的条件。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偏胜 偏衰 互损 转化
“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律。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相互对 立的概括,对立统一,是事物的相对属性。既可以 用以分析事物之间,也可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相互
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属性
属性划分的一般规律:
“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阳学说概论
如何看待太极图所 传递的关于阴阳的 信息?
阴阳的概念
“万物负阴而抱阳。” “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
古代思想家引申了阴阳的原有含义,看到一切
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用阴阳的概念来解释自然界
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
消长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基本属性,是宇宙的基本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就物质的运动变化而言: “阳化气,阴成形。”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引入医学领域,功能态有相对性。 在人体功能上,何为阴,何为阳?
强调
1、阴阳的概念具有 普遍性、 相对性、 相关性、 可分性。
2、考察事物的阴阳属性,二者必须有相互关联性, 或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即统一性为前提。
中医学哲学基础第一讲 阴阳学说
导言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阴阳家认识和把握自然和
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在阴阳 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
五行学说认为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元素是木、 火、土、金、水,在五种基本元素的相互滋生、相
互制约的运动变化中构成了物质世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
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四十二章》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 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对立制约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
胜则热,阴胜则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