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知识讲解
• ①居(来自常)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 进)
• ②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褰裳) • ③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许
行)
• 3、用“是”“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句
• 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常常将宾 语置于动词之前,并在宾语和动词之间 插入一个代词,用以复指前置宾语。这 些代词主要有“是、之”,他们只是宾 语前置的标志,一般不译(例句见教材 P292/中)。
• 3、古代强调行为数量时,把数词从动 词前面移到句尾作谓语;现代数量短语 一般不能单独作谓语。如:
•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 者三。(鸿门宴)
•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 熙而乐。(捕蛇者说)
• ⑴是疑问句代词作宾语。⑵是作动词或介词 的宾语。如:
• ①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 ②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
•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句
• 这种句式有两个要点:⑴宾语必须是代词。 ⑵必须是否定句中,即必须要有实际上也是 标志的否定副词“不、未、毋(无)”和否 定性的无定代词“莫(没有准)”,代词宾 语要放在动词与否定词之间,如:
• (二)特殊的行为数量表示法
• 古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与现代汉语有三点 不同:
• 1、古代不用动量词;现代一般要用动量词。 汉代以后,量词才逐渐多起来,最后形成了 现代汉语中庞杂的量词体系。
• 2、古代直接把数词放在动词前作状语;现 代一般是把数量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数量补 语。如:“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冯谖客孟尝君)
古代汉语语法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 在古代汉语中,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 语所没有的。主要有:
• (一)宾语前置句: 这是古代汉语中主要的 特殊词序。
• 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 • 疑问代词无论是作动词的宾语,还是作介词
的宾语,一般都要前置,这条规则在先秦是 比较严格的,也是同现代汉语不一致的。这 种句式有两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