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蜗壳 尾水管设计

蜗壳 尾水管设计

蜗壳的型式及主要参数选择
一、蜗壳的作用及型式
(一) 作用
保证把来自压力水管的水流以较小的水流损失,均匀、轴对称地引入导水机构,使转轮四周所受的水流作用力均匀;使水流产生一定的旋转量(环量),以满足转轮的需要。

(二) 型式
1. 混凝土蜗壳
适用于低水头大流量的水轮机。

H≦40m, 钢筋混凝土浇筑,“T”形断面。


H>40m时,可用钢板衬砌防渗(H 达80m)
2. 金属蜗壳
●当H>40m时采用金属蜗壳。

其断面为圆形,适用于中高水头的水轮机。

●钢板焊接:H=40~200m,钢板拼装焊接。

●铸钢蜗壳:H>200m时,钢板太厚,不易焊接,与座环一起铸造而成的铸钢
蜗壳,其运输困难。

●二、蜗壳的主要参数
● 1.断面型式与断面参数。

●金属蜗壳:圆形结构参数:座环外径、内径、导叶高度、蜗壳断面半径、蜗壳
外缘半径
●混凝土蜗壳:“T”形。

(1) m=n时:称为对称型式 (2) m>n:下伸式 (3) m<n :上伸式(4) n=0:平顶蜗壳中间断面:
蜗壳顶点、底角点的变化规律按直线或抛物线确定。

2.蜗壳包角
蜗壳末端(鼻端)到蜗壳进口断面之间的中心角φ0
(1)金属蜗壳:φ0=340°~350°,常取345°
(2) 混凝土蜗壳:φ0=180°~270°,一般取180°,一大部分水流直接进入导叶,为非对称入流,对转轮不利)
(2) 混凝土蜗壳:φ0=180°~270°,一般取180°,一大部分水流直接进入导叶,为非对称入流,对转轮不利)
尾水管的作用、型式及其主要尺寸确定
一、尾水管的作用
(1) 汇集转轮出口水流,排往下游。

(2) 当H s>0时,利用静力真空。

(3) 利用动力真空H d。

二、尾水管型式及其主要尺寸
●尾水管的作用是排水、回收能量。

其型式、尺寸影响、厂房基础开挖、下部块
体混凝土尺寸。

●尾水管尺寸越大,η越高,工程量及投资增大。

●型式:
直锥形——用于小型水轮机
弯锥形——用于卧轴水轮机
弯肘形——(大中型电站)
弯肘型尾水管
减小厂房开挖深度,水力性能好,大中型号水轮机均采用弯肘型尾水管。

组成:直锥段、肘管、出口扩散段。

1. 进口直锥段:
●进口直锥段是一个垂直的圆锥形扩散管,D3为直锥管进口直径,θ为锥管单边
扩散角。

●混流式:直锥管与基础环相接,(转轮出口直径),θ=7°~ 9°
●轴流式:与转轮室里衬相连接,D3=0.937D1,θ=8°~ 10°。

●h3——直锥段高度,其长度增加将会导致开挖量增加。

一般在直锥段加钢板衬。

2. 肘管:
90°变断面的弯管,进口为圆形断面,出口为矩形断面。

F进/F出=1.3
●曲率半径R小——离心力大——压力、流速分布不均匀—h w大。

R=(0.6~1.0)D4
●为减小转弯处的脱流及涡流损失,肘管出口收缩断面(h c):高/宽=0.25
3、出口扩散段:
●矩形扩散管,出口宽度B5,
●B5很大时,加隔墩d5=(0.1~0.15) B5
●顶板α=10°~13°,底板水平。

4.尾水管的高度与水平长度
●尾水管的总高度和总长度是影响尾水管性能的重要因素。

●H=h1+h2+h3+h4 h1,h2由转轮结构确定; h4肘管高度确定,不易变动。

H取决于h3。

h3大→h w小→ηw大→开挖加大,工程投资大;
●L:机组中心到尾水管出口,L大→F出大→V出小→ηw大→h f大→厂房尺寸
加大,一般L=( 3.5~4.5) D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