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朝核危机产生的背景与根源

论朝核危机产生的背景与根源

论朝核危机产生的背景及根源一、朝核危机产生的背景首先,自从小布什上台后,美国政府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多边主义、全球合作的政策,转而侧重通过单边(武力)行动来确保美国安全和美国利益。

从而逆转了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发展起来的大国合作,合作安全和综合安全的趋势。

其次,2002年3月份美《核态势审议》报告把包括中、俄、朝在内的7个国家列为潜在核打击目标。

其三,小布什上台后放弃了克林顿政府对朝的“接触”立场,转而发表了对朝的强硬立场,指责朝为“邪恶轴心”、“无赖国家”。

其四,美加强了军事部署重心由欧洲向亚洲转移的速度。

特别在朝鲜半岛,仅2003年上半年,美国就部署了“爱国者”导弹并增添了“斯端克旅”。

同时加强了驻韩美军的训练强度和与韩国军方的演习强度。

其五,美的军事战备出现了新的进攻性的调整。

美在其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提出了“前方遏制”新概念,就是“赋予部署在前方的部队(美国的海外驻军)只需稍许增强力量就能迅速摧毁敌人的军事和政治目标的能力,强行遏制在关键利益的地区发生侵略行为。

”其六,美发动了对伊拉克的第二次海湾战争。

毫无疑问,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无疑会极大的刺激朝鲜敏感的神经。

对朝鲜而言,自1994年10月,朝美达成了《美朝核框架协议》和1999年9月18日美克林顿政府下令全面放宽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之后,现在的战略环境极大的恶化了,并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

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美国现行政策对朝鲜形成了极大的压力,并且这种不利局面严重削弱了朝鲜经济改革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甚至直接威胁到了朝鲜的国家生存。

对朝鲜而言,现在一切矛盾的核心在美国。

因此,朝鲜不得不有所行动而杀出一条血路。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判断,朝鲜核危机突然的爆发出来,并迅速的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抛出核危机这张牌的时机和行动步骤是经过了精心的选择的,并非孤注一掷的冒险。

主要表现在:朝鲜利用了美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而无暇东顾的“时间之窗”,突然地引爆核危机;朝鲜逐步的,有计划地向外界发布有关朝鲜核问题的消息,始终保持了相当的弹性和模糊性;朝鲜选择在与美国特使单独会议时,发布朝有核武器的模糊信息,迅速升级了核危机,针对性非常强;朝鲜对于朝核危机的节奏始终有严密的控制,在长达一年多的危机高潮中,始终保持了对外界局势的灵敏反应;朝鲜始终紧盯美国,强调朝美双边解决核危机,目标非常明确。

二、朝核危机的根源追根溯源,朝鲜半岛核危机是冷战的产物。

朝鲜半岛被人为地一分为二,埋下了南北双方冲突的种子。

朝鲜战争结束50年来,交战双方只签订了停战协定,至今还未缔结和约,因此从根本上不能说这场战争已经完全结束。

而且半个世纪以来,半岛南北双方仍然在三八线两旁部署大量兵力,呈现对峙状态。

美国在韩国和日本的大量驻军以及曾经在韩国部署的大量核武器对朝鲜形成了直接而现实的威胁;而朝鲜对美国、韩国和日本也一直存有敌视,再加上意识形态的严重差异和美国霸权主义的需要,使得朝鲜半岛局势始终处于不战不和、时紧时松的状态。

朝鲜战争之后50年南北双方和朝美双方这种危险的军事对峙,一方面原因是美国对朝鲜的敌视政策以及美国全球霸权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来自朝鲜本身政策认识上的原因以及长期对外封闭而时常采取的边缘政策。

朝鲜通过核危机想要达到的目的,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两点:其一,对抗来自美国的核威胁,增强其军事实力和国防实力,在国家安全遭遇威胁时成为一种防御的工具,为自身营造一种安全均势。

其二,以核武器作为向美国等国家讨价还价的手段,增加自己的谈判筹码,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粮食和能源方面的援助,获得美国或国际社会的安全保障,为国内改革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和物质支持以及保持政权的稳定。

但在美国看来,朝鲜的核设施或核武器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也就是说,基于双方社会制度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了双方极端的不信任与尖锐对立。

因此,朝核危机是朝美关系的产物,是冷战的进一步延续,是朝鲜战争的后遗症。

危机能否解决,关键在于朝美双方的态度,只有双方都拿出诚意,抛弃前嫌,抛开冷战思维,才有可能最终解决问题。

其次,朝核问题引发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全球战略背景下对朝政策的产物。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利益遍布全球,维护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是其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亚太地区是美国的重点战略地区,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掌握朝鲜半岛问题的主导权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维护其霸权地位的重要条件。

倘若朝鲜半岛事务脱离美国的掌握,例如南北自主和平统一,不仅美国在韩驻军成为大问题,而且整个东北亚的政治地图都有重写的可能。

最近一次核危机正是在朝鲜主动发展同韩国、日本等国关系的背景下发生的,韩国总统金大中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都实现了对朝鲜的访问,南北离散家属也多次团聚。

这些都大大加快了南北自主和平统一的进程,但却对美国在朝鲜半岛的掌控权形成了威胁。

美国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对金大中的“阳光政策”提出批评,并进而对朝鲜实施了强硬政策。

其目的是希望牢牢掌握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安全事务的主导权,维护其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

美国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希望保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地位,这完全是出于对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同样,美国也不愿意看到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南北关系趋向缓和,更不愿意看到南北自主走向和平统一。

可以说,朝核危机的反复出现,与美国的对朝政策直接相关,掌握着主动权的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由此可见,朝核危机的根源是冷战,是朝美双方尤其是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依然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方式和美国全球霸权主义的需要。

尤其是布什总统的总体国家安全战略以及他对朝鲜的态度以及政策,直接加剧了朝鲜半岛和平的脆弱性和安全的脆弱性。

布什政府怀抱黩武主义的国际政治理念,奉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策略,认为国际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所谓“失败了的国家”或“无赖国家”,这些国家由于国内的原因奉行高度冒险的对外政策,对外输出种种不安全的因素,美国的安全将受到这些国家的严重威胁。

特别是布什总统把朝鲜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之一,列为核打击的对象,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和充分理由的前提下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这自然使朝鲜对自己所处的安全环境越来越担忧,因此不惜以极具冒险的战争边缘政策来换取自身的安全,希望在成为美国下一个打击目标之前,通过核问题背水一战,增加谈判的筹码,实现签署朝美互不侵犯条约,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以确保其安全。

当然,朝鲜作为本次核危机的发动国,不顾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只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试图通过这种“危险的游戏”来换取自身的利益,甚至谋求成为核国家,对地区和世界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对核危机的不断升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朝鲜国内来看,金日成和金正日父子在国内搞先军政策,国家经济濒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建国几十年老百姓吃饭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国际援助。

自我封闭导致朝鲜长期被隔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同时对国际环境的评估不够准确,对国际政治的看法悲观成分太多。

遇到危机,又时常采取令人难以接受的边缘政策。

这种战争边缘政策非常危险,不仅加深了朝美之间的矛盾,而且还把朝鲜半岛推到战争的边缘。

所有这些都不利于朝鲜的安全。

朝鲜如果改变其对内对外政策,主动出击,发展同世界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韩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的关系,其国际安全环境将会得到大大改善。

现在,对于朝鲜来说,打出核牌,如果其目的只是作为一种谈判的筹码,换取自身外部的安全和国际社会的援助以及国内政治的稳定和改革的顺利进行,那么问题就有解决的可能性。

但如果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想以核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则恐怕是灾难性的。

对于朝鲜来说,应当极其慎重地使用手中的“核牌”,利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通过谈判和平地解决目前的核危机。

这次朝核危机实际上是美国与朝鲜在核问题上的争论和争论的延续。

综观美朝核问题的争论,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进行核查。

朝鲜反复声明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到它的安全。

由于朝鲜同韩国在1991年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了安全协定,并同意接受核查,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氛才得到缓解。

从1992年5月到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6次不定期核查,但双方对检查的对象和结果各执一词。

1993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作出对朝鲜核设施进行强制性“特别检查”的决议,同时,美国与韩国恢复了曾于1992年暂停的“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

同年3月12日,朝鲜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退出它于1985年加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半岛局势再度紧张。

在此情况下,美国同朝鲜举行了两轮的副外长级会谈,在援助朝鲜改造核设施等问题上达成了协议,朝鲜则宣布暂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994年2月下旬,朝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达成妥协:朝鲜同意对其7个核设施进行核查,美韩同意停止1994年度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同意与朝鲜举行第三次高级会谈。

第二阶段:1994年10月21日,朝鲜与美国经过3个多星期的谈判,在日内瓦签署了《美朝核框架协议》。

根据这一协议,朝鲜同意冻结现有的核计划,即同意不再对一座5兆瓦的核反应堆重新添加核燃料,停止两个石墨减速反应堆的建设,封闭其核燃料处理厂,并最终拆除这些核设施。

按规定,美国组建一个国际财团(KEDO),为朝修建两座轻水核电站(约46亿美元),即在2003年为朝鲜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者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

在此之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起,每年向朝鲜提供50吨重油作为补偿。

《美朝核框架协议》签署8年来执行情况尚可,原订于2003年完成的轻水堆由于“技术原因”而推迟到2007年。

但是朝鲜和美国近年来在履行《美朝核框架协议》的问题上争论不断,日趋激烈。

事实上,美国始终怀疑朝鲜秘密发展核武器。

美国的情报部门称早在数年前便发现朝秘密恢复核计划,朝鲜的这一行动在2001~2002年最为集中。

美国公开指责朝鲜秘密研制核武器,甚至声称朝鲜已拥有核弹,一再要求对朝鲜进行核查。

另一方面,美国国会不愿履行为朝鲜供应重油的协议。

朝鲜则指责美国没有按协议的要求在2003年为之建造轻水反应堆。

第三阶段:去年10月朝核危机再次爆发,美国与朝鲜之间的较量完全公开化,并不断升温。

此次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可说就是上一次核危机的延续。

三、个人看法朝鲜进行核试验是基于东北亚战略格局失衡,导致朝鲜前所未有的不安(1)、朝鲜内政外交的需要(2)、美国的敌视态度是朝鲜寻求核武自保的外部根源(3)、朝鲜半岛分裂的状态使朝鲜有着统一的宿愿和被统一的威胁中国在朝核危机的和平解决中应当有所作为自从1989年以来,中国外交一直贯彻邓小平提出来的二十八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