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PT
①社会根源
➢唯心主义的萌芽: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科学知 识极端缺乏
•不能解释做梦现象,因而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无法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如打雷、闪电和水旱灾害等, 认为在这个世界之外还存在着某种超自然的精神 力量,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就产生了,这 里面就包含着唯心主义的萌芽。
➢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正确认识
➢推论:物就是一些“观念的集 合”,或“感觉的组合。”
➢结论说:“存在就是被感知。”
➢最后导致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例如被虚构出来的离开人 和物质世界的“道”、“理”、“理念”、 “绝对观念”等等)确定为世界的基础,当 作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物质世界只不过 是“客观”精神的产物,认为物质世界是由 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反映并服务于进步阶 级的利益,唯心主义反源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 的统一。主观是客观的反映,认识是实践的 产物。
➢唯心主义产生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 的分裂。思维方法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 性,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产生的认识根源。
•“直线性和片面性,死 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 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 认识论根源。” —《列 宁选集》第二卷第715页
•“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 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 部分片面地、夸大地…… 发展(膨胀、扩大)为脱 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 神化了的绝对。”—《列 宁选集》第二卷第715页
列宁
•如果人们任意夸大主观能动性,把主观 能动作用夸大到不受物质世界发展规律制 度的程度,以为意识可以创造一切,就会 陷入唯心主义。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宋代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
中国宋代哲学家 陆九渊认为: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明代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
明代大哲学家 王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
你未看桃花时,桃花一片黯然, 你看桃花时,桃花一片灿烂。
➢英国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
➢出发点:否认物体的客观存在, 只承认感觉。
➢朱熹的理一元论客观唯心主义
➢“理”是唯一的最高存在。朱熹认为: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地万物三纲 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理在事先”是朱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 本命题。程朱学派的“理”是指一般性 的概念、观念、原则。
➢“理”化生万物的图式:
太极(理)---阴阳(气)---万物。
提 问:
——问题:朱熹提出作为“永恒原则” 和“万物本原”的“理”是一切事物 的最终根据,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朱熹割裂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 系,把理论说成是第一性的。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
➢“绝对精神”: 黑格尔认为,在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不依赖人,也 不依赖自然界,客观地存在着一种“宇 宙精神”,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精神” 或“绝对观念”。这是唯一真实存在的 东西,它是整个宇宙的基础,是一切存 在的源泉。
•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在现代科学成就的 基础上;
•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 •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创立了唯物史观。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
把主观精神(例如我的“感觉”、“经 验”、“心”等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作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不过是 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禅宗惠能的佛学主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通过极端抬高人的理性,来抬 高人的地位,反对宗教封建思想。通过 夸大人的精神的主观能动性来把人的 “自我意识”、“理性”说成是客观存 在的宇宙万物的真实存在。
➢“依照思想、建筑现实”。他认为世界 上的一切都是思想、理念的产物。
提问
——问题: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 是本原,这种观点的主要错误何在? 如何理解一种对历史有重大推动作用 的理念与现实的关系?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最高、最科学的形态—辩证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是由某种或几种原始物质演化发 展而来,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复归 于它。
•中 国:金木水火土
•古印度:地水火风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那些垄断着理论活动的剥削阶级的思想代 表,又往往会夸大精神的作用,并且把它系 统化、理论化,这就使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 发展。
阶级根源
统治阶级夸大自己精神的作用。
“劳心者治人,劳力 者治于人。”
—孟轲
•在阶级社会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 立和斗争是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对立和斗 争在哲学上的反映。
•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适应,出 现了一批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 国唯物主义者。
•18世纪法国革命是一次较彻底的资产阶 级革命,而以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 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是 “战斗的唯物主义”,它的传播成为资产阶 级政治革命的先导。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不可能保持在唯物和唯心观念中的 中立和独立地位,必然最终陷入唯心主 义。
➢笛卡尔的二元论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两个,
即心灵和物体,这二者是彼此 互不依赖、各自独立存在的两 个实体。
➢二元论的根本矛盾和最大困
难是,它不能说明心灵和肉体 互相一致和统一这个最明显的 事实。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源
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人们作用于自然界, 改变着自然界,就逐渐认识到周围事物是 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东西,这就 是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
➢正式形成理论形态的哲学:阶级分化的 产物,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
•一些人脱离体力劳动去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能够对实践经验、科学知识进行理论的加工, 从而形成唯物主义哲学。
——黑格尔无视理论来自实践,理论 靠实践发生对现实的作用。
评价
➢黑格尔哲学体系是一个以“绝对精神” 为起点,又以“绝对精神”为终点的封 闭的圆圈。
➢黑格尔哲学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 尤其是他的辨证法思想,为马克思主义 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二元论
二元论的特点:
——认为世界有思维和存在两个平行独 立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