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 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知道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搜集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材料,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有全方位了解,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从多角度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较全面地认识辛亥革命的功绩与教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辛亥革命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大势,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影响。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的原因,辛亥革命的评价。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
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涉及,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认识却比较浅显。
通过影视媒体的宣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并不一定科学。
对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孙中山较为熟悉,但对其他革命者了解不是很多,这一切有待通过系统有效的学习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探究法等方法,通过相关史料的展示,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如何认识《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成果为什么落入袁世凯手中,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学会挖掘本课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和抽象思维能力以逐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导入(旧知复习):世界历史步入近代以来,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实现了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了民主化、法制化,对外则积极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如对中国先后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奋起反抗,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只可惜农民阶级两次运动因自身局限性而功败垂成,地主阶级洋务派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资产阶级维新派因软弱和妥协而饮恨京城。
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要使中华民族摆脱亡国灭种的命运,中国必须在制度上进行根本的改变,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领导了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
这就是——辛亥革命。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因起义发生在农历的辛亥年,所以称为辛亥革命。
这场革命是如何爆发的,它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3 课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辛亥革命的背景师:辛亥革命的发生绝非偶然,革命的酝酿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我们应该从革命前的中国社会状态中,寻找它爆发的原因。
请同学们浏览课本结合大屏幕上的提示,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必然性、可能性和偶然性)。
生:(1)必然性:列强侵略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可能性:经济基础:清政府先后打出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革命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思想基础:革命知识分子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学说。
组织基础:1894 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1905 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建立。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
(3)有利时机:1911 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师:同学们概括的还是比较准确、完整的,再强调两个问题,第一个:关于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救运动,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实际的效果却是加剧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奖励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兴办新学、派遣留学生出国,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训练的新军更成为辛亥革命时革命军的主力。
当皇族内阁建立后,清廷的立宪骗局被戳穿之后,原本主张改良的立宪党人也加入到革命阵营中,清王朝陷入了更加孤立的境地。
第二,关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 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核心是三民主义,它集中解决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师过渡: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用革命的方式挽救中国,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革命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支持。
与此同时,革命还具备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军事上的准备,再加上保路运动的有利时机,一场伟大的革命即将爆发。
二、惊天动地谱春秋——辛亥革命的过程师:关于这一过程,以地点为依托,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篇章:武昌篇,南京篇,北京篇,分别对应革命的爆发、高潮、结局三个阶段,请同学迅速浏览课本后面两目,完成基础梳理,指出在这三个阶段主要有哪些事件发生?生:武昌篇(惊天一枪)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
南京篇(改天换日)(1)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 年元旦成立,定都南京,国旗五色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北京篇(花落袁家)(1)清灭亡。
1912 年2 月12 日,溥仪帝退位,清朝覆亡。
(2)袁世凯取得革命果实。
1912 年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师: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一过程中的几个重难点知识进行一一突破。
<一>、武昌起义师:通过一组数字来了解下辛亥革命的进程,说明了什么问题?8 小时: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 小时。
41 天:从武昌首义到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去的独立,仅41 天。
生:辛亥革命震撼了清王朝,使其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师:进展迅速,影响全国的“多米诺”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生: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
<二>、中华民国之多少师:一起来了解下中华民国的知识。
生:时间:1912 年1 月1 日;国都:南京;国旗:五色旗;纪元: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
师过渡: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以暴力夺取了政权,随即又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的形式来巩固政权,(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部《临时约法》。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师: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上的材料,概括指出《临时约法》的内容有哪些?生:主权在民;国民权利;实行三权分立,责任制内阁;师进一步提问:帝制时代主权在谁手中?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具有什么进步意义?生:在君主手中,意义在于以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师:《临时约法》中为什么要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何在?生:为了限制即将担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的权力,希望借此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师:通过对《临时约法》内容的解读,《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其意义分别是什么?生: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典题对练】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师过渡: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决心开辟中国灿烂未来美好愿望,但这一美好的愿望很快就化为了泡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一段视频,指出袁世凯取得革命果实原因有哪些?生:1、袁世凯手握重兵,实力强大;个人的阴谋与权术(一方面以武力威胁革命军,另一方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2、列强支持袁世凯(军事、外交、经济),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3、革命党内部旧官僚、立宪派施压革命党人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
师过渡:在这种种形势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被迫妥协,(南北议和)达成协议,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我们应如何评价这场辛亥革命,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幕——青史功过后人评。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评价的标准,从不同的史观来认识一下辛亥革命。
师:【深层探究】——结合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如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生: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师:虽然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他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中,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结局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近代中国的国情呼唤着新的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这个新的阶级指的是无产阶级。
1919 年,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将要学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总结升华: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觉醒,是五千年文明史、七十年屈辱史、几万万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交织在一起,是一种强大的、足以震撼世界的洪流。
它的丰功伟绩将昭示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探索富国强民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去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