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语言艺术课件:第四章第二节 散文朗读

教师语言艺术课件:第四章第二节 散文朗读


次》
——《第一
(没必要压着嗓子模仿老奶奶的音色,只要把老
奶奶担心、爱怜的感情表达出来即可)
例二: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 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 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 吧。”
山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 落到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儿 绿了……”
——楼飞甫《春雨的色彩》
(这是献给孩子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以诗化的语言表 现理趣。朗诵主体的娓娓叙述,勾勒出一副勃勃生机的美妙 画卷,洋溢着浓浓的童趣,与明亮的音色、舒展的气息、跳 跃的节奏共同构筑了朗诵主体的情感造型,在儿童听者群体 的欣赏期待中蔓延并得以升华。)
例三:
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 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间跳舞,妈妈,你会认识 我吗?
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有一定的遗憾与感伤,但更多的是阅尽沧桑后的淡然与
平适,这种恬淡从容的情感基调决定了朗诵主体情感领
域的浓度与深度,其情感造型丰腴细腻,流而不泄,意
味深长。)
(二)人物要写意化 训练要领——淡化人物角色感
例一: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 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 一把。”
上,我看到停放在那里的古炮,顿时产生出一种庄严之感。我在它的 前面不觉伫立许久。就在这尊古炮的附近,在一棵松树的浓荫下,砖 隙间生长出一丝青草,开放着几朵郁金香一般的鲜花。我在这些不知 名的鲜花前面,又不觉伫立了许久。
例二:
心肠的同志送我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有那么一 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 荔枝的味儿。
——杨朔《荔枝蜜》
(荔枝蜜之甜,就像真的嗅到、尝到了一样。这是 蜜蜂辛勤劳动奉献出来的“极好的东西”,因此,嗅觉 感受、味觉感受越具体,越有利于立意的开拓、丰满和 深沉)
例三: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闻闻嗅嗅,那冷雨。 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 上屋顶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 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 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 的时候,竟发生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 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 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 物的潜意识和梦吧。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 里微笑,却一声不响。
——泰戈尔《金色花》
(这是爱的诗篇,在孩子娓娓道来的语气中,洋溢着 童真和母爱的光芒。不可夸大人物的音色,一定要淡化孩 子与母亲的对话的角色感,创设美好、静谧的语境。)
(三)声音要轻柔化 训练要领——声气松弛、语言轻柔、语速适中
例一: 不知道他人看到了,有什么感觉?在山海关城楼前的空旷的城墙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这篇作品朗诵处理的原则是——语淡而味浓,与其说在听雨, 不如说在听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感受,对故土的感情,政 治上的隔阂,和历史的文化的渊源相比格外令他忧伤。朗诵者应通过 调动各种感官对作品的形象性加以感受,感受越具体,表达就越到位。 朗诵的基调应以沉郁为底色,饱满的感情蕴蓄于胸,流而不泻。这种 “不动声色”的表达更能让人感到一种内在的情感奔腾,也与作品的 色调相吻合。)
例一:
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 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杨朔《荔枝蜜》
(荔枝树之多,要像真的看到一样,力求获得“树 多”的视觉感受。这是饱含着对荔枝喜爱的心情看和说 的,不能冷眼旁观。由于荔枝树多,才有了荔枝蜜的酿 造,也才有了作者的联想和深情。立意便显现其中了)
散 文 朗 读
一、散文文体特征
1、以小显大,以点见面 2、形式多样,表现自由 3、形散神聚 4、具有文采
二、朗读准备阶段——再现情景画面
训练要领
①理清线索,摸准神韵 ②感受细腻,再现情景画面
(散文以抒情为主,这种抒情是流动式的,在不露痕 迹中缓缓溢出,应不露雕琢痕迹。朗读者需要细腻的感觉, 依据文章提供的材料,展开联想,想象,并产生较为具体 的心理感受,体味到其中的景和情,尤其要注意语言中的 形象感受,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运动觉及 综合感知的把握,从而传达作品的神韵。)
——《桂林山水》
例三: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 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 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 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 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 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
(文章在一驻一观一忆一去中显出非凡的功力——从 发现紫藤的自然之美到领悟生活中哲理之美,“花和人
三、散文朗读语言特征
(一)语流要舒展化 训练要领——语句化开,气长字连
例一: 离开家乡——已经——六——年——了,在
梦——里也想念——那条小河,我在那里长大, 在那里——经历——风——雨,小河知道——童 年的我——所经历的——一切。
——《小河》
例二: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 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 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 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 是——“舟行——碧——波——上,人在— —画——中——游——”。
例四,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 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 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余秋雨《三峡》
(作品把文化历史景观和自然景观水乳交融地结合成艺术的形象,
用李白和刘备这两个人文景观来解释三峡的自然景观,赋予自然景观 人文的内涵,让情感和智慧交融其间。文字间富含激情与理性的双重 色彩,朗诵主体在外化有声语言之前要准确定位作者心中内敛却激越 的丰富情感,使情感得到强有力的理性支撑,才能外化出作品的深刻 意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