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论模拟(加主观题)判断题1、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任务,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
2、形成性评价目的是要提供证据以便确定如何修订课程计划,而不是评定课程计划的优良程度。
3、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的课程类型,二者是互补而非互相替代的关系。
4、形成性教育评价是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作出价值判断,也叫过程性评价,它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5、课程的功能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培养人,它的本体功能就是传递和选择文化。
6、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7、课程是文化的传递,课程是对文化的选择。
8、研究者在运用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时,把教师的言语行为分为三组,即思考问题、过程问题和结果问题。
9、在评价一个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时,参加集体活动的次数准确地反映了一个人的集体主义意识。
10、总结性评价的结果主要是为课程编制者改进课程所用,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主要是为课程决策者提供制定政策的依据。
11、有学者以档案袋的不同功能为标准,把档案袋评定分为: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以及课堂型。
12、教师经常认为学生必定按照自己讲的意义去理解。
13、“向学生学习”是因为学生对新事物的了解使得他们获得了新知识的话语权。
14、认知风格,亦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知觉、思维、推理、理解、解决问题和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风格。
15、直觉性思维是一种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它有严密的逻辑,能用言语加以描述,而分析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是非逻辑性的,跳跃式的,没有具体的步骤。
16、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师生双方对知识的性质怎么看,很自然地影响到各自的角色,影响到师生关系的互动,甚至影响到教学评价的模式。
17、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育过程(校内)的计划与组织的判断(决策),以及对学生成绩(学生学习成果)的判断。
18、对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来说,行为变化只是用来推测学习是否发生的外部指标。
这种行为指标有时能反映学习,有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学习。
19、智力的发展和生理上的发展一样,一般在18岁左右结束。
20、接受性学习和活动性学习,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21、从方法论上看,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研究学习时坚持研究施加的剌激(S)和机体的反应(R)之间的关系,其公式为S-R。
22、维果茨基提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
23、概念获得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家塔巴提出的。
24、20世纪末叶,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已成为时代精神的要求。
课程与教学呈现出了融合的态势。
对于这种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R.Weade)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教学课程”。
25、教师的提问不应限制和干扰学生的回答,把问题说清楚后,应要求立即学生作答,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
26、肯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否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27、学校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
28、陈述性知识有一部分可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即如何做的知识,如我们所学的一些概念、原理、规则。
另外一部分不可以转化,如基本的事实、名称,它们虽然不可以转化为如何做的知识,但可以被如何做的知识用来作为推理的成分。
29、儿童兴趣的发展是渐进的,由对简单事件的兴趣发展到对复杂事件的兴趣;由喜欢实际活动,发展到喜欢更为象征性的活动;由自我中心的兴趣,发展到社会性的兴趣。
30、一般认为,言语信息以表象的形式来表征。
31、“博学、审问、审思、明辨、笃行”说的就是“朱熹读书法”。
32、在超文本系统中结点所表示的信息不仅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或计算机程序。
33、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因素有着选择、改造、控制的功能。
34、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来加以培养,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鉴赏与评价信息、有效利用信息进行问题解决与创新等方面的修养与能力。
35、多媒体技术主要涉及对图文声像信息的处理。
二、单选1、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的革命,必将把21世纪的教育定位于()。
A、掌握信息技术B、培养公民的信息素养C、终身学习D、学会合作2、对刚进学校的职初教师进行一次评价,了解他们在师范院校中原有的教师基础和实践经验,这种评价是(B)。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过程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3、课程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学生再现的事实或要学生演示的行为。
这种定义的本质是认为()。
A、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B、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C、课程即社会改造D、课程即学习经验4、泰勒的评价原理是以(D)为中心而展开的。
A、内容B、过程C、实施D、目标5、研究表明,()是影响教学成效、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的重要因素。
A、教师的教育学知识B、教师的职业道德C、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D、师生交互活动6、影响师生交往的重要因素是()。
A、年龄B、情感C、教学策略D、教学风格7、()学习者则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
A、视觉型B、语言表达型C、直觉型D、感觉型8、多媒体是多种媒体——文本、图形、图象和声音等集成的一个交互系统,下列不属于多媒体的特性的是()。
A、多样化B、交互性C、集成性D、开放性9、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是()。
A、奥苏伯尔意义言语学习理论B、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C、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D、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10、差距评价模式的主要缺点是()。
A、只考虑到预期效应,忽视了非预期的效应B、目标的合理性的判断难以进行C、把课程实施过程前后的材料作为参照系数D、课程计划应该达到的标准与各个阶段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会遇到许多价值判断的问题,这是用一般评价手段难以解决的11、学校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是()。
A、班级管理B、师生互动C、课堂教学D、师生情感沟通12、具有较好的社会定向,在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这类学生的学习风格属于()类型。
A、冲动型B、场独立型C、场依存型D、分析型13、属于绝对评价的是()。
A、总结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过程性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14、斯巴克斯—兰格提出了反思的三种内容,它们是()。
A、认知的成分、情感的成分、实践的成分B、成功的成分、批判的成分、继承的成分C、认知的成分、批判的成分、教师的陈述D、教师的陈述、领导的意见、学生的反馈15、有人认为,我国古代的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这种观点把课程视为()。
A、课程即教学科目B、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C、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D、课程即学习经验16、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中,第三层级的主成分以()为主要标志。
A、记忆因素B、理解因素C、判断因素D、应用因素17、“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这一思想强调了行动与研究间的密切联系,它是由(A)提出来的。
A、勒温B、斯金纳C、布卢姆D、斯腾浩斯18、()将“研究”和“实践效果”有机结合,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教育教学指令的提高。
A、反思教学B、案例教学C、课堂观察D、行动研究19、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对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定向或偏好,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内容的学习者是属于()学习风格。
A、直觉型B、感觉型C、语言表达型D、总体统揽型20、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B)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理想国》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大教育论》21、关于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强调研究者以参与性观察者的身份,努力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概括与解释教育情境B、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C、在自然状态下对教育现象采用“故事叙述”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描述D、研究结论客观,适合所有的教学22、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就是(A)观点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文化23、布卢斐研究了作为学生学习正强化的教师的表扬行为,对表扬进行了分析,以下所提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表扬是教师对正确的回答的积极反馈B、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单独私下的表扬也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C、表扬表达出教师积极的情感(惊奇,欣喜,兴奋)D、不真诚的表扬是无效表扬甚至是有害表扬24、教育评价除了具有评价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其特殊功能。
其中,()是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使评价对象顺利完成预定任务,达到预期目的的约束功效和能力。
A、导向功能B、教育功能C、管理功能D、激励功能25、被称为“中国式掌握教学法”是由(A)提出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A、顾泠沅B、邱学华C、李吉林D、卢仲衡26、认识和对环境中的各种物种、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能力是()。
A、逻辑—数理智力B、自然观察者智力C、人际—交往智力D、个人内省智力27、(A)被认为与创造力关系最密切。
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求同思维D、分析性思维28、多媒体是多种媒体——文本、图形、图象和声音等集成的一个交互系统,下列不属于多媒体的特性的是()。
A、多样化B、交互性C、集成性D、开放性29、(C)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师说》一书中,在该书中他提倡尊师重教。
A、柳宗元B、王阳明C、韩愈D、朱熹30、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属于(B)。
A、总结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过程性评价D、相对评价31、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差异在于()。
A、测验的形式不一样B、答题的时间不一样C、计算测验有效性的方法不同D、解释分数的方法不同32、对某种教育行为、方式所具有的效力和作用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属于(C)。
A、动态评价B、静态评价C、效用评价D、定性评价33、下列工具软件中属于文字处理软件的是(B)。
A、DreamRiverB、WPSC、VisualD、dBASE34、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B)和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
A、知行结合B、学思结合C、长善救失D、藏息相辅35、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是()。
A、奥苏伯尔意义言语学习理论B、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C、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D、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36、心理测验一般属于()。
A、目标参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到达度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37、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划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
A、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B、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c、知识、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 D、知识、-分析、理解、应用、综合、评价38、中国古代提出“学思相资,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学者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