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三羧酸循环
异柠檬酸
顺乌头酸酶催化 C3上的羟基转移到C2上 中间产物顺乌头酸与酶结合在一起以复合物形式存在
2.2 第一次氧化脱羧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
-酮戊二酸
不可逆反应,三羧酸循环的调节点
第一次氧化脱羧反应特点:
(1) 由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此酶是三羧酸循 环的限速酶,三羧酸循环的调节点 (2)异柠檬酸脱氢酶有两种:
4. 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5. 产能
总反应: G Pyr 乙酰CoA CO2+H2O
同酵解 2ATP+2NADH+H+
5 or 7
Pyr脱氢 NADH+H+
2*2.5=5
TCA 3NADH+H++FADH2+GTP 2*10=20 30 or 32
6.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1.为呼吸链提供H+ + e; H+ + e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 的同
谷氨酸转变成CO2和水的主要代谢过程
谷氨酸→a-酮戊二酸+NADH+H++NH3 (Mit) a-酮戊二酸→草酰乙酸
+CO2+FADH2+2NADH+H++GTP 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
A →三羧酸循环
天冬氨酸转变成葡萄糖的代谢途径
天冬氨酸+ a-酮戊二酸→草酰乙酸+谷氨酸 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异生
Links between the urea cycle and citric acid cycle.The interconnected cycles have been called the “Krebs bicycle.”
Hans Krebs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53
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
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2.氧化脱羧:
a. 柠檬酸转变为异柠檬酸(isocitrate) b.第一次氧化脱羧 c. 第二次氧化脱羧 d. ATP的生成--底物水平磷酸化
3. 草酰乙酸的再生: a. 琥珀酸脱氢及延胡索酸的水化
b. 草酰乙酸再生
1.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 2 . 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的共同通路
FA 乙酰CoA AAPyr ,KG,OAA 乙酰CoA 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乙酰CoA 3 . 三大营养物质互变的枢纽-两用代谢途径
TAC中的某些中间代谢物能够转变合成其他物质, 借以沟通糖和其他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糖 乙酰CoA FA
3.2 草酰乙酸再生
苹果酸
苹果酸脱氢酶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再生反应的特点:
琥珀酸脱氢酶: (1)琥珀酸脱氢酶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与膜结合的酶, 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2)辅酶是FAD。 延胡索酸酶: 有立体专一性,
only for tra苹果酸脱氢酶:是醇脱氢酶。
(3)无游离中间产物生成,不致发生副反应, 不丧失能量。
2.4 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琥珀酸硫激酶 (琥珀酰CoA合成酶)
琥珀酰辅酶A
琥珀酸
底物水平磷酸化
3.1 琥珀酸脱氢及延胡索酸的水化
琥珀酸脱氢酶
琥珀酸
延胡索酸
延胡索酸酶 苹果酸
三羧酸循环总结
1.三羧酸循环的概念: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 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 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
2. TAC过程的反应部位是线粒体。
3. 三羧酸循环的要点 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 消耗一分子乙酰CoA, 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 CO2, 1分子GTP。 关键酶有: 柠檬酸合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异柠檬酸脱氢酶
* 反应部位
所有的反应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三羧酸循环的重要性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 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的联系枢纽。
三羧酸循环的提出:
H.Krebs在研究肌肉中糖的有氧氧化时,发 现柠檬酸能催化性地促进氧化过程。
C. Matrin与F.Knoop发现柠檬酸能通过酮戊二酸(KG)而生成琥珀酸(Suc)
A.Szent-Gyorgyi发现琥珀酸(Suc),延胡索 酸(Fum), 苹果酸(Mal)能促进组织呼吸 并能转变成草酰乙酸。
根据各种有机酸之间转变的关系,Krebs 于 1937年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概念。
Sir Hans Adolf Krebs (1900-1981), British biochemist who discovered the urea cycle and the citric acid cycle (aka Krebs' cycle). Won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in 1953.
1st in Mit-NAD, 2nd in Mit & Cytosol-NADP (3)6C 5C (4) 三羧酸向二羧酸转化
2.3 第二次氧化脱羧
-酮戊二酸脱氢酶
-酮戊二酸 不可逆反应,三羧酸循环的调节点
琥珀酰辅酶A
第二次氧化脱羧反应特点:
(1)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三羧酸循环的限 速酶
(2)由三种酶( 酮戊二酸脱氢酶,转琥珀酰基酶,二氢硫 辛酰胺脱氢酶)与五种辅酶( TPP,硫辛酸,CoA, FAD,NAD+) 共同参与,使α-酮戊二酸的脱羧、脱氢、形 成高能硫酯键等反应迅速完成。
1. ATP/ADP, NADH/NAD 酶被反馈抑制 2. Mit [Ca++ ] 酶- Ca++ Km 酶被激活
FIGURE 16–18 Regulation of metabolite flow from the PDH complex through the citric acid cycle.
糖元
脂肪
葡萄糖 脂肪酸+甘油
蛋白质 氨基酸
Ⅱ
乙酰辅酶A
草酰乙酸
柠檬酸
苹果酸
Ⅲ
琥珀酸
α-酮戊二酸
CO2
琥珀酰CoA 2H+ 氧化磷酸化
ADP+Pi ATP
第九章 三羧酸循环
* 概述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 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 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由于 Krebs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故此循环又 称为Krebs循环,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包括四次 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柠檬酸合酶
乙酰辅酶A 草酰乙酸
柠檬酸
柠檬酸合酶:能量由硫酯键提供,不可逆 对OAA的亲和力大,反应快速进行
柠檬酸合酶
2.1 柠檬酸异构化为异柠檬酸
COOH CH2 HO- C-COOH CH2 COOH 柠檬酸
COOH
H2O CH
H2O
C-COOH
CH2
COOH
顺乌头酸
COOH HC-OH
HC-COOH CH2 COOH
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的分解代谢 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起催化剂的作用,
本身无量的变化,同样中间产物也不能直接 在三羧酸循环中被氧化为CO2及H2O。
① 酵解途径:己糖激酶
关
丙酮酸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1
键
酶 ②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③ 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合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异柠檬酸脱氢酶
Pyr , OAA AA
4. 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两用代谢途径
琥珀酰CoA
卟啉
碳原子变化
2C
CO2
CO2
4C 6C 5C 4C
CO2的 C来源于 4C的OAA,而不是 CH3CO~SCoA
7 . TCA中间物的其他来源去路
来源:回补支路 去路:旁支反应
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调节点: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异柠檬酸脱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