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实验诊断

第十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实验诊断

• 形式: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乙酰基结 合,甲基结合,谷胱甘肽给等.P232表10-4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15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二 致癌物质的生物转化
(一)致癌物的分类: 1.人工合成: • 芳香类化合物:苯并芘(烃类),二甲基氨基
偶氮苯(偶氮类,奶油黄). • 杂环化合物:1-氧-4-硝基喹啉 • 脂肪族化合物:芥子气 • 有机卤化物及无机物:666及砷化物 • 亚硝基化合物:二乙基亚硝胺及亚硝酸盐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细胞内酶的主要定位 微粒体 微粒体 微粒体 微粒体 微粒体 胞液为主、微粒全少数 胞液、线粒体 微粒体、线粒体 胞液 微粒体 微粒体、胞液 微粒体、胞液 微粒体、胞液 微粒体 线粒体 胞液 胞液 胞液 胞液
12
(一) 第一相反应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 1、氧化反应:肝C的微粒体、线粒体及 胞液中进行,酶系以加单氧酶系、胺氧化 酶系、脱氢酶系;以细胞色素P450为重 要成份的加单氧酶系:氧分子中的一个氧 原子掺入到底物中,另一个氧原子使 NADPH氧化生成水,一种氧分子发挥两 种功能,只有一个氧原子参加反应。
的结果表明,胆红素来源有: 1、大部分胆红素是由衰老的RBC破坏、降解而
来。由衰老RBC中Hb的辅基血红素降解而产 生的占75%。 2、小部分来自组织(主要肝细胞)中非血红蛋 白的血红素蛋白质(细胞色素P450、b5、过 氧化物酶等)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30
第四节 胆红素代谢与黄疸
3、极小部分是在造血过程中,骨髓 内作为造血原料的Hb或血红素在未成 为成熟RBC之前少量分解,即无效造 血产生的胆红素。
⑤餐后2小时:胆汁在回肠末端被吸收进入肝循环, 若肝细胞受损时此功能低下,而进入血液,其比 空腹更能反映肝C轻微损伤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26
第三节 肝与胆汁酸代谢
(2) CA,CDCA及CA/CDCA
CDCA参考值0.46~5.9umol/L,比值 0.34~1.22
①急性肝炎早期: CA,CDCA急剧。
• 肝细胞膜构成:蛋白质与磷脂等,指状突起使相 邻肝细胞相互连接;有利于物质交换;胆汁成份 的排泄
• 肝细胞合成功能:血浆蛋白质(ALB Fib PT)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2
第一节 一 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
• 丰富的氨基酸代谢酶类:食物吸收及 组织蛋白分解的AA肝脏→摄取→转氨 基、脱氨基、转甲基、脱硫和脱羧→ 酮酸及其它化合物;肝功严重障碍→ 血AA↑,血氨↑,尿素↓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5
第一节 三、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障碍
三、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障碍
(一)肝细胞损伤时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 正常人:每天合成10g左右 • 肝功受损时:ALB及A/G 、-G、血
氨 、尿素 • 重症肝炎及急性黄色肝萎缩:、及球
蛋白 • 肝细胞损伤:胞质、线粒体内酶血血
液中多种酶活性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25
2 测定意义:
第三节 肝与胆汁酸代谢
(1) CA:参考值:< 4.6umol/L
①急性病毒性肝炎:与ALT平行,治疗后ALT正常, 但CA仍高,评价急性肝炎恢复情况.
②慢肝:慢迁肝时较ALT敏感,
③肝硬化:常规肝功正常,但CA高于正常.
④肝癌:明显,阳性率达100%,40±10umol/L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13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2、还原反应: • 偶氮还原酶:在微粒体内,NADPH供氢,
在有氧条件下生成胺,酶属P450酶类。 • 硝基还原酶:在肝肾肺微粒体中,FAD型还
原酶,厌氧条件下由NADH供氢使硝基苯 及氯霉素还原成-NH2。 3、水解作用:酶类,酰胺类及糖苷类药物在 酯酶,酰胺酶,糖苷酶作用下水解.
6
第一节 三、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障碍
(二)肝细胞损伤时的脂类代谢变化 • 脂肪肝的形成:TG在肝中合成及向循环中释
放脂肪在肝脏中蓄积磷脂酰胆硷磷 脂及VLDL合成障碍肝脂肪体循环TG 在肝细胞内堆积
• 重度肝C损伤CHO合成,如肝C炎症及变 性坏死等
• 慢性肝损伤:糖利用,脂肪分解↑酮症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肝内生物转功能最强,其次还有 肾、胃肠道、肺、神经、皮肤等,均 含有生物转的酶系。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10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一、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分两相反应:见表10-1 P230 • 第一相:氧化、还原、水解反应:毒物、
药物肝细胞先氧化,有些水解,有些 还原使非极性物质有极性物质,使其 易溶于水增加其排泄,使毒物解毒或活化, 药物,药物活化或灭活。 • 第二相:结合反应
92%~100%,慢肝(非活动 型)70%~82%. (5) 尿胆汁酸测定:血中则尿中 • 以每g Cr含量报告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28
第三节 肝与胆汁酸代谢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29
第四节 胆红素代谢与黄疸
第四节 胆红素代谢与黄疸
一、胆红素的来源、生成与运输
(一)胆红素的来源与生成 用14C标记的甘氨酸的示踪实验及其他实验研究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19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五、有关生物转化与排泄功能的肝功能试验
(一)溴酚排泄试验(BSP,磺溴酞钠) • 主要看肝细胞功能是否障碍,急,慢性肝炎
及肝硬化,肝昏迷时滞留. (二)靛青(ICC)排泄试验 • 内源物如:肝汁酸,肝红素,肝固醇等及外源
物如药物,毒物,染料等在肝内适当代谢后 排出体外,若肝细胞损害则排泄功能减退.
胆红素的生成: 1、衰老的RBC在网状内皮系统被破 坏,去除蛋白后而分离出血红素。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 与实验诊断
附院检验科 李兴武
1
第一节 一 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
第一节 概

一、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
• 肝脏是人体内体积最大的实质性腺体,代谢功能 复杂(线粒体、内质网、核蛋白体及大量酶类) 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呼吸链、氧化磷酸化等 溶酶体—与肝细胞溶解与坏死、胆红素分泌等 高尔基体—分泌排泄代谢产物及合成糖蛋白等
水合氯醛 (还原) 三氯乙醇 (催眠作用)
毒性化 扑热息痛经N-羟化,还原后可与核酸结合引起肝细胞坏死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18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四、毒物的生物转化P235表10-7
• 过程:第一相单氧酶系氧化而活化,第二 相与毒物结合后排泄体外。
1、毒物代谢活化 • 二甲基苯 CytP450系 对-甲基苯甲醛 • 乐果 氧乐果 CytP450系 2、毒物解毒 • 乐果 酰胺酶 乐果酸+甲胺 • 甲苯苯甲酸 甘氨酸、ATP、CoA马尿
第三节 肝与胆汁酸代谢
• 胆汁酸与高脂蛋白血症:
1 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变而来,是 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代谢去路。
2 胆汁酸的代谢影响胆固醇的代谢 (CHO 1~5g/d, 0.4~0.6g转变 为胆汁酸)。
3 对食物中CHO的吸收起协调作用, 吸收的CHO影响体内CHO的合成。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二) 致癌物的生物转化
主要在肝细胞微粒体内,可被激活成为致
癌物,也可被灭活而排泄(P233表10-5)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17
三、药物的生物转化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 场所:肝细胞滑面内质网内
药理活性消失苯巴比妥(芳香环羟化)羟基苯巴比妥(催眠作用消失)
代谢活化 偶氮磺胺(偶氮基还原)磺胺
(抗菌作用)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11
表 10- 1 生 物 转 化 反 应 的 一 般 类 型
反应类型 第
反应性质 羟化反应
脱烷反应
环氧化反应

氧化
脱硫反应
脱卤反应
醇氧化反应

醛氧化反应
脱氨反应
还原
醛还原反应

偶氮还原反应
硝基还原反应
水解
酯水解反应

酰胺水解反应



结合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葡萄糖醛酸结合 甘氨酸结合 乙酰化反应 甲基化反应 谷胱甘肽反应 硫酸结合
• 作用: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对脂类的消化 吸收及胆汁中胆固醇溶解起重要作用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21
第三节 肝与胆汁酸代谢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肠管内初级及次级胆汁酸被重
吸收入血(回肠部主动,其余被动), 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入肝,被肝细 胞摄取,游离型胆汁酸被重新合成结 合型胆汁酸,再随胆汁排入肠管。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20
第三节 肝与胆汁酸代谢
第三节 肝与胆汁酸代谢
• 按胆汁中的存在形式分类:五种
• 按来源分类:
初级胆汁酸:胆酸(CA)及鹅脱氧胆酸 (CDCA)
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 及熊脱氧胆酸(UDCA)。
• 合成: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初级胆汁酸 肠道形(三)肝C损伤时糖代谢的变化
*酶活性改变:有部分,部分 *特点:磷酸戊糖途径及糖酵解相对,
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环血丙酮酸 *慢肝时酮戊二酸。 *不同肝病时糖耐量曲线呈低平,高峰 高坡型,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8
第二节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
• 生物转化作用:
②慢性肝炎: CA/CDCA<1表示预后不良, CA/CDCA>1表示好转或肝功改善。
③胆道阻塞时:CA及CDCA (CA/CDCA>1)
④肝实质细胞损伤: CA/CDCA<1.故 CA/CDCA比值可作为肝胆阻塞性疾病与 肝实质性疾病的鉴别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