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小结
• 细胞内液或细胞外液中的含水量明显增加或降 同时也会引起电解质浓度的剧烈变化, 低,同时也会引起电解质浓度的剧烈变化,从 而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而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人体往往通过水的平衡调节来保持电解质含量 的动态稳定,最终保持内环境的自稳态。 的动态稳定,最终保持内环境的自稳态。
滤过作用
血 液
肾 小 球
肾 小 囊
原 尿
水分、葡萄糖、 水分、葡萄糖、 氨基酸、 氨基酸、大部分 无机盐离子、 无机盐离子、尿 酸、尿素
各种血细胞以及大分 子的血浆蛋白则不能 滤过
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看图 页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看图46页
• 全部葡萄糖 、 氨基酸 , 大部分无机离子 , 绝大部分的 全部葡萄糖、氨基酸,大部分无机离子, 水通过管壁重吸收回血液, 水通过管壁重吸收回血液,这个过程称为重吸收作用 重吸收作用 部分水分子、 集 原 肾小管 尿 部分水分子 、 尿酸、 尿素、 尿酸 、 尿素 、 合 集合管 水 分 子 协 助 扩 散 , 液 少量无机离子。 少量无机离子 。 尿 葡萄糖、氨基酸、 管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水和无机盐成分基本相同,只是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水和无机盐成分基本相同, 血浆 血浆中有血浆蛋白,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无血浆蛋白。 血浆中有血浆蛋白,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无血浆蛋白。
三、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1、无机盐的平衡:钠钾平衡 、无机盐的平衡:
钠 、 钾 的 来 源 食盐 食物
溶液浓度越高, 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 透压越高; 透压越高;溶液浓度越 溶液渗透压越低。 低,溶液渗透压越低。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HCO3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HPO42- 、H2PO4和蛋白质。 和蛋白质。
比较分析
• 书本 书本P43:表2-1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主要 :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主要 电解质的含量 比较 ——Na+、HCO3-:血浆、组织液 细胞内液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K+、 H2PO4-、HPO42- :
•
四、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的调节
• 水的摄入: 水的摄入:
大脑皮层渴觉中枢(神经调节) 大脑皮层渴觉中枢(神经调节) ——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 水的排出: 水的排出: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 ) 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
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 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脏
五、肾 脏
• 在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起到重要作用。 1、结构 、 • 皮质 • 髓质 2、基本单位:肾单位 、基本单位: • 肾小体: 肾小球:由大量毛细血管构成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成凹陷的囊结构 肾小囊: • 肾小管
五、肾 脏
肾小球
排出
过滤 重吸收
原尿
膀胱
重吸收
尿 液
肾小囊
肾小管 集合管
输尿管
肾盂
五、肾 脏
2、功能:形成尿液 、功能:
血液 肾小球 过滤 原尿
肾小管 集合管 重吸收 尿液
尿量的多少由抗利尿 激素调节肾小管, 激素调节肾小管,集 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血细胞、蛋白质 血细胞、 等大分子除外
水:被动运输 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 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主动运输
食物水 代谢水 700 300 皮肤蒸发 呼吸蒸发 排遗 合计 2200-2500 合计 500 400 100 2200-2500 摄入量( ) 摄入量(ml) 排出量( ) 排出量(ml)
小结
• ①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 排出量 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 摄入量=排出量 • ②水的摄入有三条途径,水的排出有四条 水的摄入有三条途径,水的排出有四条 三条途径 途径 • ③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其次是食物 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 其次是食物 饮水, • ④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尿液 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尿液
钠 、 钾 的 排 出 途 径 主要是肾脏 少量的钠由汗液和粪便排出 钠 排 出 的 特 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钾 排 出 的 特 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调节盐代谢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调节盐代谢的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2、水的平衡 、 • 水含量的相对稳定是由摄入量和排出量决定的。 水含量的相对稳定是由摄入量和排出量决定的。
•水的作用? 水的作用? 水的作用 •人体中哪些生理过程能产生水? 人体中哪些生理过程能产生水? 人体中哪些生理过程能产生水 1200-1500 1200-1500 饮用水 尿液 •水含量的相对稳定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水含量的相对稳定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水含量的相对稳定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练习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A 、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 • ②血红蛋白、O2 和葡萄糖 血红蛋白、 •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葡萄糖、 •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激素、 • A.①③ B.③④ . . • C.①② D.②④ . .
练习
2、( 、(2009年上海生物)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 年上海生物) 、( 年上海生物 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B ) • • • • • • •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血浆与组织液的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 C.血浆与组织液的Cl.血浆与组织液的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组织液与淋巴液的
• • • • 吃的东西过咸,为什么会感到口渴? 吃的东西过咸,为什么会感到口渴? 为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 为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 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盐水? 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盐水? 以饮料代水”的做法科学吗? “以饮料代水”的做法科学吗?
一、人体中水和电解质的含量
1、电解质 、 • 是指在溶液中能解离成离子,并能导电的 是指在溶液中能解离成离子, 化合物。 化合物。
三、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3、水的失调 、 >体重的 :脱水、口渴 体重的2%:脱水、 体重的 失水 >6%:极度口渴、尿少、虚弱、体温升高 :极度口渴、尿少、虚弱、 >15%:昏迷、甚至死亡 :昏迷、 水潴留:超过体重 水潴留:超过体重2%——水中毒 水中毒
讨 论——失水现象 失水现象
1、当人体饮水不足或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 、当人体饮水不足 大量出汗时 饮水不足或 浓度( 的渗透压( ),水分 浓度( 升高 )的渗透压( 升高 ),水分 子通过( 方式, 子通过( 被动运输 )方式,从( 细胞内液 ) 运输到( 运输到( 细胞外液 )。 2、当人体大量出汗或呕吐腹泻时,补救措施 大量出汗或 、当人体大量出汗 呕吐腹泻时 补充淡盐水。 是:补充淡盐水。如果只补充水不补充 NaCI,则会使细胞吸水,造成组织液以及 ,则会使细胞吸水, 血浆等细胞外液失水。 血浆等细胞外液失水。 3
H2O + CO2 • PH值大(偏碱)依靠 H2CO3 )调节; 值大( 调节; 值大 偏碱)依靠( 调节 • Na2CO3的方程式: 的方程式: Na2CO3 +H2CO3 → 2NaHCO3
呼吸运动 排出
肾脏 排出
复习
血细胞-? 血细胞-?血浆 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组织液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 淋巴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 血浆、 血浆、组织液 口腔上皮细胞、 口腔上皮细胞、皮肤细 淋巴液、 淋巴液、组织液 胞? 组织液
二、不同部位体液水和电解质的交换
被动运输:水、气体、 被动运输: 气体、 脂溶性物质; 脂溶性物质; 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钠、钾、 等离子。 氯、HCO3-等离子。 细胞内液
细胞膜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毛细淋巴管壁
水、无机盐:被动运输 无机盐:
(扩散作用) 扩散作用)
淋巴循环回流
阴离子 阳离子 有机酸 蛋白质等
一、人体中随和电解质的含量
2、电解质的分布 、
阳离子 K+为主 阴离子 H2PO4-、HPO42蛋白质
• 细胞内液
少量Mg 少量 2+ 、Na +
维持细胞内液PH值稳定 维持细胞内液 值稳定
一、人体中随和电解质的含量
2、电解质的分布 、
阳离子 阴离子 Cl-、HCO3-
• 细胞外液 Na+为主 细胞外液:
维持细胞外液PH值稳定 维持细胞外液 值稳定
思考
•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神经细胞内的主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 要阳离子是什么? 要阳离子是什么? ——都是 +离子 都是K 都是 • 血浆中 血浆中NaCl、NaHCO3的作用是什么? 的作用是什么? 、 ——NaCl:维持渗透压稳定;NaHCO3: :维持渗透压稳定; 稳定pH值 稳定 值 Na2CO3+CO2+H2O→ 2NaHCO3(弱碱性) 弱碱性)
复习
• 内环境中的主要缓冲液为 ( )和 和 NaHCO3/H2CO3 ( Na2HPO4/NaH2PO4 ) • PH值小(偏酸)依靠 值小( 调节; 值小 偏酸)依靠( NaHCO3 )调节; 调节 • 乳酸的方程式: 乳酸的方程式:
CH3CHOHCOOH + NaHCO3 →CH3CHOHCOO Na+ H2CO3
四、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的调节
1、机体失水 、
渴觉中枢 兴奋 失 水 血浆渗透压 升高 血量 减少 下丘脑分 泌抗利尿 激素增加 中的 、 水的调节 尿量 减少 主动 饮水
水 平 衡
2、机体潴水 、
水平衡调节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