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二生物学(北京版)-第十三章 生物的多样性-13.1生物的分类-1教案
初二生物学(北京版)-第十三章 生物的多样性-13.1生物的分类-1教案
【图片】喜鹊、灰喜鹊、家鸽、猪颈斑鸠
分类意义1:认识和鉴别生物
植物的分类依据:
花果实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动物的分类依据:
1、找到同源器官
2、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对应知识目标1
对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环节三
1、生物多样性最新数据
2、定位一个人的方法-区域分类等级
3、生物分类等级和单位
4、【图片】狼和犬,藏獒和柯基-种的概念
5、【图片】狼、犬、狐、黄鼬、猕猴、青蛙、蝗虫
归纳出,生物分类等级越高,包含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数量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五界分类系统
病毒界
6、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的分类有可能改变
举例:鼩鼱和树鸭
分类意义2:识别鉴别生物
7、稻水象甲和稻象甲
分类意义3:开展科学研究
对应知识目标2
对应能力目标1
对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生物命名的“双名法”规则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生物所属分类及生物命名判断亲缘关系远近
2、能够识别生物的学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分类学对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等级及命名的“双名法”规则
教学难点:通过生物所属分类及生物命名判断亲缘关系远近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环节四
1、生物命名混乱
同物异名举例:白薯、白头鹎
同名异物举例:青蛙
2、林奈的双名法
3、问题解决
举例:白薯学名Ipomoea batatas;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三种“青蛙”分别有其学名
稻水象甲学名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稻象甲学名Echinocnemus squameus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十三章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生物的分类
学科
生物
学段: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生物学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年1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2、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和单位
对应知识目标3
对应能力目标2
对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环节五
小结重点
归纳提升
环节六
练习巩固
检验反馈
环节七
学生发现新物种并进行命名
拓展激发好奇
环节一
认识生物多样性
1、回顾生命起源
2、【视频】《生物的多样性》
提出问题:面对物种繁多,生命现象复杂的生物世界,我们要如何展开研究呢?
激发学习兴趣,初步理解分类意义
对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环节二
情境一:花的观察-不同植物各有特征
【图片】蔷薇、月季、珍珠梅、桃花、连翘、迎春
情境二:鸟的观察-不同动物各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