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如何理解_资本论_是大写的逻辑
如何理解_资本论_是大写的逻辑
三、从内容体系上看《资本论》的大写的逻辑 逻辑并不是单纯是有效的论证,而是对有效性的规则 进行考察,所以只有当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进行推理或论述 的材料,逻辑才能自然产生。“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方面 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由于缺乏深度的抽象思维 能力,因此,不仅是李嘉图,而且几乎所有的资产阶级国民 经济学家都只能就利润和地租这种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 值,而不能发现剩余价值本身,即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因 此,资产阶级始终把经济学当成一门“具体科学”,这与马克 思的经济学具有本质的不同,关于这一点西方马克思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卢卡奇曾经深刻地指出:“成熟马克思的经济 著作虽然始终如一地集中在经济学的科学性上,但它们与 资产阶级把经济学当作一门纯粹的具体科学毫不相干。”马 克思的《资本论》之所以能深入揭示资本的本质和“秘密”, 发现了“剩余价值”,宣告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在很大的程 度上决定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成功地运用了黑格尔的具 有形而上本体论性质的辩证方法:“马克思的经济学贯穿着 一种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未放弃在本体论的意义上的这种 更为自觉和更为批判的变化过程,不如说,他把本体论的意 义作为一种持久、有效的批判性标准,把它运用于对每一种 事实或每种关系的确定中。”因而《资本论》就决不是一部纯 粹经济学著作,她首先是一部哲学著作。 对于《资本论》的体系结构,马克思指出:“不论我的著 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产是一个艺术的 整体。”还指出“:在象我这样的著作中细节上的缺点是难免 的,但是结构整个的内部联系是德国科学的辉煌成就。” 《资本论》的第一卷是整个《资本论》的基础部分。恩格 斯指出:“第一卷是一部相当完整的著作,并且 20 年来一直 被当作一部独立的著作。”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于《资本 论》 第一卷通过对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提示了资本主义的 一般基础(也就是商品经济),剩余价值的秘密,资本的本 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在而从根本 的层次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问题, 并且有始有终,首尾呼应,具有逻辑和历史的相对完整性, 所以,学习《资本论》一定要首先学好《资 (下转第 26 页)
一、研究方法上看《资本论》大写的逻辑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含义非常丰富,包含着一个多层 次的方法体系。 首先看《资本论》的总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是一切 科学研究的指导方法,当然也是指导《资本论》研究的总的 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强调研究《资本论》的基本 方法是唯物辩证法。马克思说:“我的辩证法,从根本上来 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 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 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不是冤家不聚头
“与时俱进”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历史表 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
明,一个萎靡不振、精神颓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 坚持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发扬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
53
马克思主义,而且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甚至会被时代淘汰。 是在认真分析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情况,借鉴了
只有“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才有生命力,党的事业才能兴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必然结论。
旺发达。因此, “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包括以下三点:首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
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 西不外是移入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 已。”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从一开始在研究方法上就使 用唯物辩证法总的指导。
恩格斯曾这样评价:“马克思过去和现在都是唯一能够 担当起这样一件工作的人,这就是从黑格尔逻辑学中把包 含着黑格尔在这方面的真正发现的内核剥出来,使辩证方 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方法在使它成为唯一 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式的简单形式上建立起来,马克思对于政 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是以这个方法作基础的,这个方法的制度,在 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划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而且 是涉及哲学、逻辑学、历史、法学、数学、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的关系等多学科、多领域,博大精深、琳琅满目的马克思主 义理论宝库。
马克思在这部书中,以严密的逻辑,生动的文笔,丰富 的材料,运用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从个别到一 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剖析,达 到了极为完美的程度,成为科学研究的典范。它通过对资本 主义发展过程的解剖,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唯 物主义原理,并且告诉了我们观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列 宁说:“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 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 一问题”。这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一段著名论述。“马克 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 种种问题。”这部书还是一部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它 指出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并且从对 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剖析中,提出了新社会制度必须 建立公有制,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等基本 原则。实践表明,这些原则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遵循的。 《资本论》规模宏大,光彩夺目,构成为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 理论体系。全书四大卷,3000 多页,中文译文近 300 万字。前 三卷属理论部分,第四卷属历史部分,通常说的《资本论》是 指前三卷。下面我从几方面来分析为什么说《资本论》是大 写的逻辑。
《资本论》研究的中心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但它始 终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把资本主义经济 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这充分体证法的实质:对立统一规律,从分析商 品内在的矛盾入手,一步一步地提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全 面矛盾。第一卷着重说明了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与 雇佣劳动的矛盾。第二卷着重说明了剩余价值再生产实现 过程中的矛盾。第三卷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剥 削集团在瓜分剩余价值的矛盾,所有这引起矛盾,都根源于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并表现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预选。正是这些矛盾 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由上边文献可知,从一开始 马克思就以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作为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
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但总的来说是一致的,这是因为, 客观事物发展的大趋势是从最简单的关系到比较复杂的关 系,而且在充分发展的复杂关系中包含着以往的简单关系 的成熟的规定性。例如价值在资本以前就存在,资本是价值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形式,但只有在资本主义 的商品经济中,价值关系才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资本 论》从分析商品开始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符合历史发展 的总进程,体现了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马克思指 出“:逻辑的研究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但是,实际上这种 方式无非是历史的研究方式,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 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
2010 年 2 月 总 第 25 卷
社科纵横 SOCIAL SCIENCES REVIEW
新理论版
如何理解《资本论》是大写的逻辑
安士强 张冬苹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08)
【内容摘要】《资本论》不仅是一部划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而且是涉及哲学、逻辑学、历史、法学、数学、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 关系等多学科、多领域,博大精深、琳琅满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 命的。因而《资本论》就决不是一部纯粹经济学著作,她首先是一部哲学著作 【关 键 词】资本论 哲学思维 逻辑体系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 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 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 照内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 何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总 之,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叙述方式,非但不是对历史发 展进程的违背,恰恰相反,是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本质反映。
二、从叙述方法上看《资本论》的大写的逻辑 马克思说:“当然,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 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 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 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一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 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 的结构了。” “对经济学的批判,即使按照已经得到的方法,也可以 采用两种方式:按照历史或者按照逻辑。既然在历史上也像 在它的文献的反映上一样,大体说来,发展也是从最简单的 关系进到比较复杂的关系,那么,政治经济学文献的历史发 展就提供了批判所能遵循的自然线索,而且,大体说来,经 济范畴出现的顺序同它们在逻辑发展中的顺序也是一样 的。这种形式看来有好处,就是比较明确,因为这正是跟随 着现实的发展,但是实际上这种形式至多只是比较通俗而 已。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如果必须处处跟 随着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 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并且,写经济学史又不能撇开资产阶 级社会的历史,这就会使工作漫无止境,因为一切准备工作 都还没有做。因此,逻辑的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但是,实 际上这种方式无非是历史的方式,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 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 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 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 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 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 发展点上加以考察。 为什么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唯一正确的叙述方法 呢?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实在的具体的经济机体是由多种因 素和规定性组成的,在对这些构成因素和规定性没有认识 以前,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具体的经济机体是混沌一团的,所 以科学的理论体系不能把这个浑沌一团的具体对象作为逻 辑的起点,只有经过分析,分别认识有关的因素和规定性, 并把反映这些因素和规定的一系列概念按照从抽象逐渐上 升到具体的思路综合为一个系统,才能使人们清楚地认识 实在的具体的经济有机体。正是在这个时候,这个经济有机 体对人们来讲就不再是浑沌一团的现象,而是一个清晰可 见的有骨头有血肉的对象了。对此,马克思指出“:具体之所 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 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中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 起点。”必须指出: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法(或逻辑的方 法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之间,尽管不完全一致,历史常常是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