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人和测试题2019.9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欲有甚于生者(2)故患有所不辟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3、根据文意,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答:4、上面选段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观点的看法。
答:2,(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①行:操行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
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1.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3,阅读《陈涉世家》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诔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问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扶苏以数谏故( )②为天下唱(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翻译下面句子。
等死,死国可乎?3.在分析天下大势后,陈胜得出了“宜多应者”的结论,其理由有哪些? 4.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选段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
B.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C.文段中的“吴广以为然”从侧面表现了陈胜的谋略。
D.文段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陈胜这个农民起义领袖形象。
4,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赵田部吏①赵奢收田租,平原君②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之。
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③,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④,是无赵也。
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⑤则上下平,上下平,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⑥,国赋大平⑦,民富而府库实。
【注释】①田部吏:征收农田租税的官吏。
②平原君:赵胜,赵武灵王之子,号平原君。
③公子:诸侯之子。
④加兵:入侵。
⑤如法:依法办事。
⑥赋:赋税。
⑦平:公平合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皆以美于徐公②时时而间进③平原君怒,将杀之④法削则国弱2.下列与例句中“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皆以美于徐公A.皆朝于齐 B.岂轻于天下邪C.所欲有甚于生者 D.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答:②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答:4.细读选文,说说邹忌和赵奢说话的方式有何不同? 你更欣赏哪种方式?为什么?答:5,认真阅读下边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一天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
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请教,听取指点帮助。
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
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一首“新巧而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②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6,题目:不可忘却的记忆要求:①能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②字数600以上。
③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7,____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
8,我们读到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不禁会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的。
9,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0,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测试题答案1, 1、于:比辟:通“避”,躲避(或通“避”或躲避)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思想),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鱼,比喻生(生命);熊掌,比喻义4、①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②联系实际恰当,观点鲜明,表达通顺2, 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屋子辅佐2.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1.①因为②“唱”,同“倡”,倡导、倡议。
③驻扎、停驻、停留。
2.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3.①秦朝的残酷统治;②人民群众对秦二世杀害公子扶苏不满或人民群众对公子扶苏的同情;③楚人对项燕的爱戴或楚人有复国的愿望。
4.B4, 1、(1)以:认为(2)间:间或,有时(3)之:代赵奢(4)削:削弱2、C3、①由此看来,大王你因受蒙蔽而不明的程度已经很深了。
②如果我纵容了您家而不秉公办事,那么势必削弱法律的效用,4、邹忌以委婉的说话方式进谏,劝说齐王纳谏(婉言);面对平原君的问罪,赵奢当面直陈利害关系,使平原君幡然悔悟(直言)。
欣赏哪种方式均可,关键要言之有理。
【译文】赵国掌管田赋的官吏赵奢征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愿缴纳;赵奢依法处理这件事,惩办了九名给平原君管事的。
平原君发怒,要杀赵奢。
赵奢说:“您在赵国是尊贵的公子,如果我纵容了您家而不秉公办事,那么势必削弱法律的效用,法律的效用一削弱,国家将要衰败下去。
国家衰败,列国就要入侵了,赵国就有被灭亡的危险。
这样一来,您哪里还能够有富贵呢?凭您这么尊贵,如能奉公守法,上下就公平合理了,上下公平合理,国家就富强了,国家富强,赵国就巩固了,您是国君的亲戚,难道在赵国不是举足轻重的人吗?”平原君认为赵奢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
赵王让赵奢管理国家的赋税,他征收赋税公平合理,使得百姓富足,国库充实。
5, 略6, 略7, 略8, 略9, 略10,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