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市消防安全工作经验介绍材料

某市消防安全工作经验介绍材料

为构建平安某市保驾护航——某市市消防工作经验介绍材料(二00六年五月二十日)近年来,某市按照广西区党委、区政府关于将某市市建成临海工业城市,将某市港建成临海工业港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深水大港、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抢抓国内外特别是重化工产业向我国沿海转移的机遇,积极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的发展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构建和谐,平安先行。

”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发展需要良好的安全环境作保障。

2003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为核心的社会消防工作机制,加快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切实提高消防工作社会化程度,有效遏制了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为创建“平安某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消防安全保障。

我市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切实履行政府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消防法》规定:“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能够充分认识到加强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做好消防工作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法为民的具体行动,真抓实干,措施得力。

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市政府把消防目标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范畴,市政府每年都与各县区政府(管委)、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推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实行消防工作目标管理,年底进行考核评比,实行消防安全工作“一票否决”。

与此同时,各县、区政府将消防目标管理进一步分解到各乡镇政府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形成了消防工作一级抓一级,消防责任层层落实的良好局面。

我市还认真贯彻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通过宣贯《规定》、试点推广、考核评比等方式,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逐步增强,消防安全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社会化、法制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消防效能建设,为某市的发展营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投资环境的号召,2003年以来,我市消防部门通过减少审批环节、审批业务提速、实现警务公开等方式积极做好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为某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一是加大对消防监督工作的改革力度,通过减少审批环节、加快业务受理流程等措施,实现消防审批的全面提速。

二是通过开展“四个一”、“五心工程”、“阳光工程”、“绿色通道”等活动,完善消防服务体系。

“四个一”活动指:群众来了迎一张笑脸,让一个座位,倒一杯热茶,给一个满意的答复。

“五心工程”活动包括“热心”为群众服务,“耐心”接待群众咨询,“公心”做好消防执法,“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尽心”做好防火监督工作。

通过详细而完善的服务,树立了我市消防部门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三年来我市没有接到过任何有关消防部门服务态度的投诉。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征求业主意见完善消防部门的工作。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消防部门每年都分行业召开业主座谈会,征求对消防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并在社会各行各业聘请社会监督员,公布举报电话,用社会监督机制来加强对全市消防工作的监督。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市消防部门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肯定,2004年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中,市消防支队获得了全市万人评议机关第三类第一名的好成绩。

2005年8月份,市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获得了市团委颁发的“青年文明号”称号。

三、进一步完善城市消防功能,提高城市抵御火灾能力早在2001年,市政府通过了由市规划局牵头编制的《某市市消防规划》,并组织各有关部门贯彻实施。

为进一步落实消防规划,市政府在2003年10月9日制定了《某市市2003年至2005年消防重点建设目标》印发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求各县区政府和部门加大消防投入,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部队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

目前,除部分消防站未能与城市发展同步外,该重点建设目标已基本实现。

2004年12月28日,市政府印发了《某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我市当前消防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出了市区消防水源覆盖率要达到100%,县城水源覆盖率要达到80%,有自来水的乡镇在主要街道上安装2至3具公共消火栓的工作目标。

2001年5月,市长办公会议通过了每年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提取5%用于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决议。

除此之外,我市各级政府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优先拨款用于市政消火栓建设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10月,市政府制定了在市区分期安装129具市政消火栓的方案,首期25万元已到位用于安装消火栓,使目前市区的水源覆盖率达到了91%。

钦北区政府2005年在该区每个有自来水的7个乡镇都安装了4具以上的市政消火栓,其中小董镇目前有市政消火栓22具。

浦北县政府一次在县城和各乡镇安装了60具市政消火栓。

目前,全市共有消为栓677具,市区的水源覆盖率达到了91%,水源覆盖率走在了全区的前列。

我市各级政府还高度重视城镇消防规划工作,2005年,除了三个还没有制定总体规划的重点镇外,我市市区、灵山、浦北县城和其余的重点镇都完成了消防规划。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创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2003年以来,我市每年都针对公共聚集场所、商场市场、易燃易爆场所等不同行业的特点组织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元旦、春节、五一等节假日和两会等重要时期也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消防安全大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每年的重要节假日前期都要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各有关部门对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等进行检查,并却每次专项治理都要由政府领导担任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组长,保证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如今年五一黄金周前,市委书记黄道伟、市长汤世保分别带领消防部门人员对钦北区外来投资企业和某市港区的大型企业开展节前消防安全大检查。

2003至2005年,全市共出动警力7800多人次,检查单位5200多个次,发现火灾隐患8360项,督促整改8182项,从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我市还加大对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力度,2003年以来,我市共整改了梦幻世界娱乐城、富鑫桑拿中心、某市宾馆、物资大厦、长源实业有限公司、广西廖氏家禽有限公司、广西桂大置业有限公司等重大火灾隐患。

至2005年底,全市以前所有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都得到了彻底的整改。

我市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的特点是领导重视,部门联合整改措施得力。

主要是通过各部门联合督促整改、新闻媒体曝光、跟踪督促指导等方式,实行单位法人代表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告知制和重大火灾隐患劝诫制度,有效地促进了隐患单位的整改工作。

如某市宾馆原来是市政府的接待单位,采用了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消防设施不完善,消防部门在2004年以前多次发出法律文书要求其整改,但该宾馆一直没有整改。

2004年,消防部门将某市宾馆火灾隐患情况上报市政府,要求将该宾馆停业,市政府领导签字要求某市宾馆停业整改,并指定政府秘书长专门负责落实此项整改。

工商部门对该宾馆营业执照不给予年审,新闻媒体也对某市宾馆隐患情况进行了曝光。

促使某市宾馆投入100多万元对宾馆进行了重新装修和安装自动消防设施,消除了火灾隐患。

几年来,我市积极整治火灾隐患,净化消防安全环境,使全市的火灾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市已连续多年无特大火灾事故。

2003年,全市共发生火灾182起,死4人,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814594元。

2004年,全市共发生火灾85起,死5人,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72.5万元人民币。

2005年,全市共发生火灾94起,死1人,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130.1万元人民币。

除2004年外,我市没有发生过重大火灾事故,全市火灾形势比较稳定。

五、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加强消防部队基础建设(一)多渠道融资,全面提升消防部队战斗力。

针对我市消防站、消防车辆和消防装备落后,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现状,市委市政府想方设法加大对消防车辆装备建设的投入,改变我市消防车辆器材装备落后的现象。

2004年市长办公会议通过了利用奥地利国际贷款498万欧元购置消防装备的决议。

目前我市已经和外国供货商签了购置消防车辆合同,现在正在办理银行转贷手续。

但由于该项目受程序及时间限制,预计项目贷款能最终成功最快也要3年。

为此,市政府决定从国内消防车辆厂家先购置一批消防车辆装备消防部队。

市政府于2006年5月8日召开了市长常务会进行研究,同意财政安排1000万元人民币购置12台消防车并分3年支付车款给厂家。

目前市政府采购中心与和厂家签订了购车合同,预计今年8月份前这批消防车能交付消防部队使用。

据统计,几年来我市财政对购置消防器材装备的投入为:2002年为6.9万元,2003年为13万元,2004年为23万元,2005年为104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72%。

(二)加大消防业务经费拨付力度,确保部队经费得以保障。

某市目前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中小城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财政比较紧张。

而在消防经费方面,市委、市政府始终给予大力支持,每年拨入的消防业务经费总体不断增加,2002年为77万元,2003年为125万元,2004年为118万元,2005年为171万元(某市市财政收入14亿元,可用财力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4%。

各县区政府也根据实际情况逐年增加对消防业务经费的投入,尤其是灵山县政府和某市港区管委,2005年对消防业务经费投入为74万和106万元,有力地保障了辖区消防部队的正常运转。

六、切实解决消防部队办公设施落后难题(一)动工兴建某市市消防指挥中心暨特勤消防站。

为解决市区没有特勤消防站的问题,2005年市政府在金海湾东大街与安州大道交汇处东南侧无偿划拨了40亩土地作为某市市消防指挥中心暨特勤消防站建设用地,并拨款16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现指挥中心工程已动工建设,预计年底可竣工。

(二)新兴中队新营房工程已峻工验收。

我市市区的新兴消防中队原营区占地面积仅980平方米,1965年建队,编制30人,是全国唯一的无训练场所、无活动场所的“危房”、“瓦房”中队。

该中队官兵的训练、生活环境非常艰苦,随着我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该中队已经不再适于继续驻兵执勤。

在总队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地方财政拨款250万元,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46平方米的新兴中队,营房迁移建设工程从2004年4月动工,今年5月1日举行搬迁仪式并投入使用,使新兴消防中队告别了“瓦房中队”的历史。

(三)建设钦南中队、新兴中队沿街商业综合楼。

为了改善我市消防部队官兵的福利待遇,市政府拨款250万元给消防支队,在钦南中队、新建新兴中队的临街闲置土地各建设一幢3800平方米的商业综合楼,其出租铺面收入将用于改善消防官兵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