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教育学·1语文学科的性质功能与目标精品PPT课件

语文教育学·1语文学科的性质功能与目标精品PPT课件


1 语文学科的性质
❖ 关于语文性质的争论:
❖ 1959年~1962年:文道之争——文道统一
❖ 1963年:语文性质的工具观
❖ 1978年:语文的性质为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 1997年~2000年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大讨论。这期 间,提出的有关语文性质的观点有工具性、人文性、 思想性、审美性、基础性、文学性、知识性、社会 性、言语性、实践性、应用的广泛性和层次的模糊 性等,还有素质论、语感论、二性说、三性说、四 性说、六性说等等,有人统计共有二三十种之多。 这场讨论至今余波未息。
❖ 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 文教学大纲》吸取了这场讨论的成果,提出: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 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12月28日修订)
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话 语+文章、国语+国文等。

❖ 叶圣陶先生:“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 ‘听’‘说’‘读’‘写’宜并重”。可见,“语 文”是一个多义词,它能指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 思考讨论: ❖ 你赞成哪种说法?为什么?
❖ 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 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 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 老师:为什么? ❖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
王后。 ❖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
❖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拟订了《小学语 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 审局出版了全国统一的中学语文课本:《初中语 文》、《高中语文》,以“语文”取代以往“国 语”、“国文”的学科名称,自此“语文”学科名 称的正式提出并开始使用。
❖ 2、语文的涵义 ❖ 语文是什么呢? ❖ “语文”名称出现之后,就有了各种解释:语
一课的课文开头:“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现在
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阶
级,属于一定政治路线的。”
❖ 课文目录:
❖ 一、毛主席词一首 水调歌头 游泳
二、红心永向红太阳 三、诗二首
赞歌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忠于您 四、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前进 五、工人阶级恨透了剥削 六、血海深仇永记牢 ——赖素兰同志苦难的童年 七、阶级斗争这根弦一分一秒也松不得 ——柳州机械厂工人纠察队对敌斗争的故事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样写家史 八、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九、心里只有毛主席 ——记毛主席的好战士年四旺
目的篇
第一章 语文学科的 性质、功能与目标
1.语文学科的性质 2.语文学科的功能 3.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
思考讨论:什么是语文?
补充:语文的涵义
❖ 1、“语文”名称的演变
❖ 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 ——语文
❖ (1903)
(1920) (1949)

❖ 1949年叶圣陶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工 作,将新中国实施听说读写教育的学科正式定名为 “语文”。
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 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 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 哎呀,那就惨啦。 ❖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 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 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 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 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 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
❖ 《灰姑娘》教பைடு நூலகம்实录(美国版 ) ❖ 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
娘》的故事。 ❖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
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
语文“工具性”理论:语文是工具,语文课是工具 课
语文的性质为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 优美散文、励志 文字、革命故事成 为这一时期课文选 择的主流,像《狼 牙山五壮士》、 《谁是最可爱的 人》、《小桔灯》、 《背影》、《荷塘 月色》、《生命的 意义》、《海燕》 等课文成为这一代 人共同的经典记忆。
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 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 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 ❖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 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 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 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 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 学生:是的!
文道之争——文道统一
❖ 1961年12月3日《文汇 报》发表的一篇题为 《试论语文教学的目的 任务》的社论作总结而 结束。社论在强调语文 的工具性的同时,又强 调了不可离开“正确的 政治方向”。语文界得 出了“文道统一,不可 偏废”的结论性认识。
文革期间:语文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60年代中期编写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
1.1语文科的人文性
“人文”一词《辞海》中的解释是:“旧指诗 书礼乐等。《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 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性又叫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 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 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 (教材P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