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实验一:用放大镜观察晶体实验目的:了解白糖、食盐等晶体的形状如何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实验原理: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4、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实验结果: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
实验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2)学习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的秘密实验器材: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碘酒、吸水纸、滴管、培养皿实验步骤:1、用小刀将洋葱切开,2、先取下一小片,用小刀在内表皮上画井字,用镊子把中间的表皮取下,轻放在滴了碘酒的载玻片上,用盖玻片从右向左滑动放在切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备用。
3、右手握住显微镜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4、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
5、观察: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6、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调节按钮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右眼看图,右手画出细胞形状图7、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8、分组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
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的。
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
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就是在它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碘酒、吸水纸、滴管、培养皿)实验步骤:1、右手握住显微镜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
4、观察: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5、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调节按钮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右眼看图,右手画出细胞形状图)6、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7、分组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
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
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就是在它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实验四: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化学变化可能出现的变化实验器材:烧杯、硫酸铜溶液、铁钉。
实验步骤:1、先观察铁钉的颜色;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3、取出铁钉,再观察铁钉颜色的变化;4、观察硫酸铜溶液的变化;5、做好观察记录;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铁钉颜色变成红褐色,硫酸铜溶液颜色变浅,同时伴有沉淀物产生。
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此处不是铁钉生锈,铁钉上的红色是置换出的铜)实验五:白糖加热实验目的:了解白糖加热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实验器材:白糖、蜡烛、火柴、玻璃片、长柄金属汤匙、手套、盘子。
实验步骤:1、观察白糖的特点,并做好记录;2、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预测白糖会发生什么变化;3、观察白糖开始融化时的颜色和状态;4、继续加热,注意观察白糖的颜色的变化;5、在观察白糖变化的同时还要观察蜡烛的变化;6、当加热结束后,熄灭蜡烛,把汤匙放到桌子中间的盘子里冷却,交流、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7、分组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开始加热时,白糖先慢慢熔化成液体;继续加热,白糖中的水分蒸发变成焦黑状物质。
温馨提示:1、手握勺子顶端;2、放外焰加热;3、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4、加热结束不能用手去摸加热部分;5、加热结束后把勺子放在盘子里;6、在观察白糖变化的同时还要观察蜡烛的变化。
实验六: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器材: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培养皿实验步骤:1、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2、在淀粉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3、填写实验报告单4、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变成了蓝色。
实验结论:米饭、淀粉遇到碘酒后,产生了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蓝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温馨提示:使用滴管时要垂直,滴管前端不能碰到淀粉,滴管吸完碘酒后要盖起来。
实验七:寻找淀粉的踪迹实验材料:菜花、胡萝卜、白糖、苹果、马铃薯、番薯、猪肉等实验目的:利用淀粉和碘酒会发生变化的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实验步骤:1、把碘酒滴在食物上:菜花2、把碘酒滴在食物上:胡萝卜3、把碘酒滴在食物上:白糖……N、整理实验材料。
温馨提示:滴管要垂直、滴管前端不能碰到食物、滴管吸完碘酒后要盖起来、观察要仔细、填写好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把实验结果写在书上31页;实验八: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10分)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玻璃片、细木条、火柴。
实验步骤:1、取一只玻璃杯(集气瓶),倒入三勺醋,再取一小勺小苏打。
即白醋和小苏打的使用比例约为3:1。
(1分)2、把小苏打小心地倒入玻璃杯中,(顺序可互换)。
(2分)3、马上用毛玻璃片盖上玻璃杯。
(1分)4、多角度地观察实验现象(看,听,摸等):有很多气泡冒出,有嗤嗤的声音,杯壁变凉等等。
(2分)5、将燃烧的细木条(或直接用火柴)伸进玻璃杯中,火焰熄灭。
(2分)6、像倒水一样,把集气瓶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燃烧的蜡烛熄灭了。
我们推测,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7、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一种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1分)8、整理器材。
(1分)实验九:“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试验,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测,养成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实验器材: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实验原理:环形山是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来的。
实验步骤: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4、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实验结果: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实验十:日食和月食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地球的日月食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器材:三球仪、(或皮球、电灯、人头)实验步骤:1、转动三球仪,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当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是什么现象?2、转动三球仪,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当月球转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时,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是什么现象?3、做好观察记录;4、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1、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这是日食。
2、当月球转到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射月球的光被挡住了,这就是月食。
实验十一:月相的成因实验目的: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实验器材:三球仪、电灯(强光源)、皮球实验步骤:1、把皮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在“月球”上,此时看到月球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2、使“月球”围绕“地球”地转一周,观察“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
3、填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4、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国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实验抽测细则及计分1. 根据实验课题选取实验器材是否正确齐全(10)。
(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现场计分。
)2.实验操作前须说出实验材料名称、提出合理的猜想或假设并能设计实验方案,操作过程中做到规范操作、细心观察、及时记录,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75)。
(视操作、观察情况现场记分。
)3.实验须小组协作完成(10)。
(视小组协作情况现场酌情记分,若某一选手独立完成该项不得分。
)4.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器材(5)。
(视整理情况现场酌情记分,不整理,不得分。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