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重庆高考作文立意分析【篇一:2012广东高考作文题点评及立意参考】2012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点评及立意参考1具有强烈的时代感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思索人文。
这个作文要想写好,学生需要广泛阅读,积累大量的人文素材,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考生更利于自由发挥。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而言,新浪网友评选2012年最坑爹的高考作文题时,广东作文题位列第二也就在所难免了3具有鲜明的思辨色彩,考生需要立足现在,反思过往,探究未来。
这也切合了当前的热点话题:穿越。
4是对考生人生态度、思想境界的考验5是考生展示想象能力的舞台立意参考:1活在当下,珍惜拥有2我想生活的时代(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4过去无法改变,过去不会重现,明日的种种我们无从把握,未来是完全的未知。
我们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只有这一瞬间的现在。
5由于材料一重在谈选择地点,材料二重在谈选择时间,因此还可谈对选择的思考6无论处在什么年代,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总会发光6每个人每件事,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意义,不该瞻前顾后,应该活在当下。
也许我们曾经辉煌过,也许我们未来会更加美好,但是没有当前的努力,一切终将失去意义。
7最佳立意: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附:2012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
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篇二:2012高考安徽卷作文立意分析】2012高考安徽卷作文立意分析【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
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
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
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立意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揣摩一下命题意图。
材料内容很多,我们先要区分一下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无效信息,剔除无效信息,然后从有效信息中抓住焦点立意。
材料中的无效信息有:事件发生的地点——“某公司”,既然没有公司名称,也没有说明公司的性质,那说明命题者不需要我们去关注它,极力避免这个地点对我们产生干扰。
假如这个单位是“学校”,立意时可能就要考虑到单位的性质。
同样,材料里的人物身份也较为模糊,只是笼统地表述为“工作人员”“客户”,显然,这也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梯子”在这里也只是个道具,它的象征意义是个具有危险因素的物体,其他性质特点大可忽略,你换成其他的如“棍子”,也未尝不可。
据说这则材料来自前些年《读者》上的一则小故事:2006年1月青岛啤酒集团生产车间一个小条幅“请留神梯子,注意安全”后被到青岛啤酒厂考察的某外资企业代表团一位熟悉汉语的专家看到,他提议将小条幅修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从作文材料的改写中可以看出命题者的用意所在。
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放在条幅的两句话上——“注意安全”和“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比较一下这两个条幅内容的异同。
共同之处有三点:一、目的相同,都是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人;二、都是防患未然;三都采取了针对性的提醒措施。
不同之处:前者只是提醒,并没有具体的方法措施,并没有消除安生隐患;后者不仅提出了具体的做法,而且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命题者让两个条幅先后出现,显然是要我们注意两者的“异”,所以本题的最佳立意应为“解决问题要从根本入手,不做表面文章”。
其次,解决安全问题有时只是一个细节,只是举手之劳,由此可以立意为“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等。
第三,“注意安全”的条幅,把注意的义务推给的他人,转嫁了责任,由此可以立意“学会承担责任,不要转嫁责任”等。
材料中“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
”这句话也可以做做文章。
“注意安全”的条幅贴出后,本单位的人没有异议,这说明大家对此做法已经习经为常,客户做为一个新人,提出了新的建议。
由此可以立意为“打破习惯思维”“善于变换解决问题的思路”等。
至于有人分析的“做比说好,行动大于空谈” “关爱他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防患于未然”等立意,或多或少偏离了题意。
【篇三:2012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大全】2012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大全第一章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
父亲却老泪纵横。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2、从沉香的角度立意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第二章寓言故事类材料: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妙动听。
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妙的歌,曲终而命绝。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疼痛的巨创来换取。
它的歌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
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概括主旨: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1、从鸟这方面立意:(1)超脱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2)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3)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2、从材料的议论部分立意(1)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疼痛的的巨创来换取(2)以生命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热爱第三章议论性材料:要找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一只蜜蜂与一只雄鹰相比,虽不起眼,可他能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五彩斑斓;一粒沙子与一块碧玉相比,虽然普通,但它可以垫基铺路以成就万丈高楼和平坦大道。
当别人对工作漫不经心的时候,你却能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一丝不苟,丁是丁,卯是卯,恪尽职守,而不随大流,这就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跟着感觉走,追求所谓的潇洒,你却能守住寂寞,认认真真做点事,这就是一种明智;当别人对整个世界愤愤不平,满腹牢骚喋喋不休时,你却能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一番事业,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而当你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揭开新的一页。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具体方法:审题,搜寻中心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内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内涵。
思考角度:找出关键句——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命题意在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摆正自己在学习、班级及家庭中的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去掉自卑、培养自尊自信,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第四章“材料类”材料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人、事、物的共同点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美国校园枪声。
1998年某天,美国阿肯色洲某中学突然枪声大作,年仅11岁的戈尔登和13岁的约翰逊在校园开枪扫射,打死了1名学生和1名教师,此外还大伤了11名师生。
美国前总统谈校园暴力自去年10月以来,美国校园发生的枪杀案导致1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作案人都是11岁至18岁的青少年。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这些学校枪杀案件并非偶然,它们是我们的儿童采取暴力行动的正在演变的文化的反映。
?我国少年暴力现状据报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查获不满18岁的刑事作案成员约15万人,其中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占一半以上,不满14岁的作案成员1万人左右。
十一二岁的孩子杀人、伤害和恶性抢劫等暴力案件,也时有所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或含义作文。
思考角度: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你会想到哪些东西?1.教育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2.文化的问题:凶杀、色情等垃圾文化的影响3.经济的问题:为钱而不顾一切甚至是不顾下一代和国家的前途;有钱而又失控4.管理的问题:口头上、形式上的严格管理,而事实上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落实5.政治理念问题:我们成人到底该干什么?我们的社会走向、教育走向、民族走向——下一代的培养走向等问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