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小肠病辩证施功处方
(一)心实证
1·心火上炎:舌尖红,舌体糜烂或溃疡,口渴唇裂,心悸,心烦失眠,小便黄、苔黄,脉数。
若心移热小于肠,则小便短赤,刺痛,尿血等。
心火上炎常见于现代医学中的口腔炎、神经官能症及泌尿系感染等疾病。
施功处方:六字真言先练两遍,然后按实则泻其子方法练习,先练呼字十八次,再练呵字三十六至六十次、吹字十八至三十六次。
按呼长吸短方法练习。
配合练习揉按百会与丹田、洗脸、梳头、旋足、平卧调息法等。
2·心血瘀阻:心悸,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或闷痛,痛势剧烈或牵引肩背,或循手少阴心经向左上肢放散,时作时止,严重时疼痛不安,指甲青紫,汗出,四肢厥冷,舌暗红或舌边有淤斑,苔少而润,脉涩或止代。
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可见上述临床表现。
施功处方:六字真言先练两遍,然后练呵字三十六至六十次,再练唏字十八次。
按呼长吸短方法练方,配合练习洗脸、旋肩、旋足、揉按膻中穴(心区)拍打四肢等。
根据经验,发觉心绞痛时马上读呵字,一般读二十次呵字,疼痛症状即可得到缓解。
(二)心虚证
1·心气虚、心阳虚:心慌、气短(活动时加重)自汗、舌淡、苔白、脉细弱而数或结代,为基本症状。
若兼见倦怠乏力,面色白,喜出长气,舌胖嫩,则为心气虚;若兼见形寒肢冷,心区憋闷疼痛,
脉细弱或结代,则为心阳虚;若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症的,则为阳脱。
阳脱与心阳有关外,与肾阳也有密切关系)。
如心脏病、心力衰竭、休克等病可见上述临床表现。
施功处方:六字真言先练两遍,然后按虚则补其母的原则练习,先练嘘字十八至三十六次,再练呵字三十六至六十次、唏字十二次。
按呼吸基本相等方法练习,心动过速者按呼长吸短方法练习。
经常揉按内关穴与神门穴,配合练习揉按百会会与丹田,平卧调息法,效果良好。
2·心血虚,心阴虚:心悸、心烦、失眠、健忘,为基本症状。
若兼见眩晕、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或结代者为心血虚;若兼见低热、五心烦热、盗汗、口干、或口舌生疮、舌红少津、脉细数者为心阴虚。
如心脏病、神经官能症、贫血等病可见上述临床表现。
施功处方:六字真言先练两遍,然后按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先练嘘字十八至三十六次,再练呵字三十六至六十次,再练吹字十八至三十六次,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心阴虚者先按呼长吸短方法练习,待虚热症状基本消失后,再按呼吸长短基本相等或吸略长于呼的方法练习。
配合练习揉按百会与丹田、经常练习平卧调息法、及走滋阴步、搓涌泉等。
(三)小肠气痛
小腹绞痛、连及腰背、下控睾丸、苔白、脉沉弦或弦紧。
如肠痉挛、疝气等病,可见上述临床表现。
施功处方:六字真言先练两遍,然后练呵字三十六至六十次、唏
字十二次。
按呼长吸短方法练习。
配合练习揉按关元穴、旋腰转脊与抗衰功等。
(四)小肠虚寒
小腹部隐痛、痛时喜按,肠鸣泄泻,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脉缓。
如慢性肠炎可见上述临床表现。
施功处方:六字真言先练一遍,然后练呵字十八至三十六次,呼字四十八次,唏字十八次,按吸略长于呼的方法练习。
练呼字时提肛稍用点力。
配合练习揉按百会与丹田、揉按关元穴、旋腰转脊、捏脚中趾小肠区及二脚趾胃肠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