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化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基础达标1.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伴随着对启蒙运动和欧洲革命的反思,欧洲文学中出现了()A.古典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C.现实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答案:B2.(2013·福建会考)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社会生活,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作品是()A.《老人与海》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答案:C3.下列作品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这一主题是()A.爱国主义和民族斗争精神B.反封建残余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三幅作品分别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中国的鲁迅、印度的泰戈尔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故选A项。

答案:A4.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他的作品《等待戈多》“描绘了人类面对永远的、不可料知的等待”。

“他”是() A.雪莱B.雨果C.海明威D.贝克特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答案:D5.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时间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关键信息“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可以判断是浪漫主义文学,故选A项。

注意B项应为19世纪中期。

答案:A6.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据此可知,此文学流派()A.表达了对理想主义的追寻B.着眼于揭露封建主义的罪恶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的渲染D.注重于对现实的审视与批判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信息“(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可知是指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故D项正确;A、C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是揭露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病,B项错误。

答案:D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嫉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

……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材料二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点,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和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

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

问题:(1)材料一中所涉及的是欧洲哪一文学流派?列举两部代表作并分析其主题思想特征。

(2)材料二是法国哪位文学家的作品?他属于哪一文学流派?这一流派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什么?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可以判断出是浪漫主义文学,回忆所学知识可以举出代表人物和主题思想特征;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法国……有它的整个社会”可知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本回答时代背景。

答案:(1)文学流派:浪漫主义。

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西风颂》等。

思想特征: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民主思想、反叛精神、体现理想主义的追寻)。

(2)巴尔扎克。

现实主义文学。

时代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现实主义兴起。

素能提升1.下图中文学作品按流派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认再现。

①、②、③、④分别是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现实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产生于14世纪)、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故选B项。

答案:B2.“他的作品客观地反映了劳动者气喘吁吁,勾勒出当时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画出生活的无奈与潦倒”。

下列文学作品中,与他的作品风格相似的是()A.《离骚》B.《西游记》C.《老人与海》D.《战争与和平》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客观”、“勾勒”和“画出生活的无奈与潦倒”是现实主义的特点,《战争与和平》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D项正确;A、B项属于浪漫主义风格;C项属于现代主义风格。

答案:D3.某校举办文化沙龙,主要内容有:“海涅与《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雪莱与《西风颂》”“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下列最适合这次沙龙主题的是()A.严肃的艺术——古典主义B.审视与批判——批判现实主义C.夸张与渲染——现代主义D.憧憬与追寻——浪漫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所列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选D项。

答案:D4.(原创题)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

其风格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作品()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B.《安娜·卡列尼娜》C.《等待戈多》D.《母亲》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等待戈多》史实语言颠三倒四,想象诡异符合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故选C项。

答案:C5.《十日谈》《红楼梦》《物种起源》《老人与海》四部书在1986年被法国《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

下列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诗歌、剧本、散文、小说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C.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体现现代主义D.抨击世俗王权、叙述爱情悲剧、挑战教会神学、歌颂民主自由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十日谈》《红楼梦》属于小说,《物种起源》属于科学著作,故A项错误;《十日谈》作者是薄伽丘,故B 项错误;《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老人与海》歌颂精神的力量,故D项错误;C项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

答案:C6.(2014·广州一模)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它“既是对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的一种反思和修正,也是对文艺复兴以来崇尚古代的一种反叛”。

这种文艺思潮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再认再现能力。

“对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的一种反思和修正”说明对“理性王国”的失望同时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和特征,故选B项。

古典主义强调对“理性王国”的追求。

现实主义强调对理想的排斥;现代主义强调表达的抽象和夸张怪诞。

答案:B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浪漫主义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

浪漫主义的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

他们汲取了卢梭认为社会和物质的繁荣毁坏了人性的观点,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单一价值,是推动民族主义出现的主要动力。

——唐纳德·卡根《西文的遗产》(下册) 材料二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狂。

尤其是看见他那花布裹头,去助希腊独立时候的肖像……其实,那时拜伦之所以比较的为中国人所知,还有别的原因,就是他的助希腊独立。

时当清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

——鲁迅《杂忆》1925年6月材料三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法)丹纳《艺术哲学》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举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伦诗歌在清末受到中国青年喜爱的原因。

从材料一、材料二出发,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影响。

(3)以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为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从历史角度看,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在当时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

第(1)题要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概括归纳“背景”,“代表人物及作品”结合课本列举即可。

第(2)题原因方面要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拜伦的诗歌宣扬了什么,当时的中国青年需要什么;影响方面,注意分析角度,从民族主义和文艺两方面回答。

第(3)题首先明确材料三主要揭示了文艺与时代的关系,答出1918年的时代特点即可;影响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向欧美各国扩展,法国大革命,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王国”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差;卢梭等人对过度崇拜理性思想的批判。

代表人物:拜伦、雨果。

(2)拜伦诗歌宣扬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艺术水平较高;拜伦本人积极参加希腊民族解放斗争;清末中国民主革命思想逐渐盛行,拜伦诗歌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影响:浪漫主义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文艺创作,促成了一大批文学艺术精品的诞生。

(3)说明:文学作为特殊的艺术,其产生也是时代精神和风俗的反映,鲁迅先生《狂人日记》揭露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腐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命的代表作,体现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