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同步检测与答案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同步检测与答案解析

1.“如果说16世纪之前,……那么这一时期,至少在大学法律系课程设置中,绝大多数学者都接受了如下的学说,即教会和王权彼此独立,但相互呼应和支持……”文中学者“接受如下学说”主要是受到下列哪一事件的影响()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C.近代自然科技的发展 D.启蒙运动【考点】宗教改革【解析】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硕果累累,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但与“教会和王权彼此独立”不符,故A项错误;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与“教会和王权彼此独立”相符,故B项正确;“大学法律系课程”、“如下的学说,即教会和王权彼此独立”,与近代自然科技无关,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不可能“接受了如下的学说,即教会和王权彼此独立,但相互呼应和支持”,故D项错误。

【答案】B2.马丁路德主张“教随国定”,实际上是利用德意志东北部诸侯的力量推进宗教改革,因此,具有改革的一般属性,即()A.改革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的C.改革必须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 D.改革必须以保持原有体制为前提【考点】宗教改革【解析】材料未体现“社会矛盾不可调和”,故A项错误;“利用德意志东北部诸侯的力量推进宗教改革”,体现了“自上而下”,故B项正确;东北部诸侯不是“全体社会成员”,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保持原有体制”,故D项错误。

【答案】B3.美国学者余英时说:“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上帝和理性这两个最高的价值观念都通过新的理解而发展出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天地。

”下列事件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加尔文的财富观有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B.科学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生C.德文版《圣经》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D.胡格诺派最终在法国赢得了宗教宽容【考点】宗教改革【解析】材料意思是,宗教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有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有利于文艺学术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加尔文先定论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会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显然其财富观有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正确;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理性思维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不是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生,故B项错误;C.D项与材料观点不符,故C.D项错误。

【答案】A4.“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

”他的主张()A.完全否定了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B.逐渐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极大阻碍时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D.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考点】宗教改革【解析】“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说明并没有完全反对神性,故A项错误;“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说明主张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故B项正确;从材料“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说明主张人人有权读圣经,理解圣经,使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故C项错误;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是启蒙运动,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故D项错误。

【答案】B5.加尔文认为:“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这一主张()A.强调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B.否定了个人努力的必要性C.批判了因信称义学说 D.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考点】宗教改革【解析】材料信息“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意志无法改变”,强调神的作用,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故A项错误;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故B项错误;加尔文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故C项错误;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故D项正确。

【答案】D6.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考点】宗教改革【解析】宗教改革没有提出冲破封建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即可得救,倡导信仰自由,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和束缚,故B项正确;C项是文艺复兴的意义,故C 项错误;D项是古希腊人文主义起源的意义,故D项错误。

【答案】B7.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两者主张的共同点有()①都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②都反对信仰天主教③都抨击对罗马教会的迷信④都利于冲破封建思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考点】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比较异同型选择题(精选)【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部分解放,依然服从于宗教,信仰宗教,故①②错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抨击了罗马教会的腐朽统治,对于封建思想也造成了很大冲击,而伏尔泰更是大力抨击封建思想和教会迷信,故③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8.“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这种观点()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考点】宗教改革【解析】马丁·路德只是主张改革教会,并不是废除,故A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故B项正确;材料中马丁·路德提出苦恼,通过思考,解决了苦恼,明白了“那段话的意思”,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针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提出解决方案,并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

【答案】B9.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个主张()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考点】宗教改革【解析】宗教改革并不反对信仰上帝,依然坚持宗教迷信,故A项错误;西欧宗教改革是为了将人们从天主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故B项正确;“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历史事实不符合,故C项错误;“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10.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新的枷锁。

”材料中后一个“枷锁”是指()A.《圣经》 B.新教 C.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考点】宗教改革【解析】前一个“枷锁”是指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宗教改革前后《圣经》本身没有变化,不是“新的枷锁”,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但宣传信仰新教,人们仍然受新教的影响,因此后一个“枷锁”是指新教,故B项正确;人文主义推动人的思想解放,不是“新的枷锁”,故C项错误;禁欲主义是天主教会宣传的内容,属于前一个“枷锁”,故D项错误。

【答案】B11.“圣经的核心信息是,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要使人性摆脱一切危害人生的东西,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

”材料对圣经的认识体现了()A.人文主义 B.因行称义 C.信仰得救 D.理性主义【考点】宗教改革【解析】依据材料“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可知上帝是要人类欢乐,体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心,也就是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只说明上帝的目的是什么,并未说明如何实现上帝的目的,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是上帝的愿望是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并没有说明是靠信仰实现,故C项错误;理性主义反对宗教神学,而材料中是上帝关心人类的欢乐,故D项错误。

【答案】A12.有学者将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所说的“宗教的理性化”概括为“怀着宗教般的热情赚钱、从事商业和经济活动”。

下列教派最能体现韦伯所指的“宗教的理性化”的是()A.天主教 B.路德教 C.英国国教 D.加尔文教【考点】宗教改革【解析】天主教奉行禁欲主义,反对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高利贷和手工业,与题干的“宗教的理性化”相反,故A项错误;路德教主张“因信称义”和“信徒皆为祭司”,主要是否定教皇和教会,肯定正当手艺和职业,没有体现“怀着宗教般的热情赚钱、从事商业和经济活动”,故B项错误;英国国教主要是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成立民族宗教,与题干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加尔文教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先定论”,肯定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财富,符合“怀着宗教般的热情赚钱、从事商业和经济活动”,故D项正确。

【答案】D13.Francesco Petrarca是西方著名学者、诗人。

他说:“我要问:对飞禽、走兽、鱼蛇的特性知道的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我们从何而来,往何而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这段话体现的是()A.人文主义者对人性的思考 B.宗教改革家对信仰自由的标榜C.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阐释 D.达尔文主义者对生物进化的探索【考点】宗教改革【解析】根据题干中“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这到底有什么好处”可知该学者主要是强调对人性进行思考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宗教改革中信仰自由的信息,故B 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启蒙思想中相关的资产阶级理性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生物进化的相关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A14.马丁·路德提出了“惟独圣经、惟独信心、惟独恩典”的三大原则,又提出了“人人是祭司、人人有呼召、人人是管家、人人有圣经”的四大口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宣扬信仰上的个人主义②强调了人信仰中的上帝主权③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④高扬了神权,也高扬了人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考点】宗教改革;排列组合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惟独信心”强调个人灵魂的救赎不能靠教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来实现,惟有个人的信心,这标志着个人主义的诞生,故①正确;“惟独恩典”强调了“上帝的主权”,故②正确;四大口号实质上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故③正确;“惟独圣经”破除了政府、教皇、修士等阶层的特权,让人单单敬拜神,在神之下就是单独的个人,使个体信仰权利逾越了世上一切专制权利的拦阻,实际上这就高扬了神权和人权,故④正确,选项D项符合题意。

【答案】D15.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为自由的斗争是从宗教问题上开始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