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纬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及圆机编织工艺

纬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及圆机编织工艺


11
2.垫纱(图4) (1)舌针下降,从导纱器中勾取 新纱线 (2)沉降片向外退,以利垫纱 3.闭口(图4-图5) (1)针下降,旧线圈将针舌向上 拨,新纱线位于针钩内 (2)沉降片向外运动到最外位置 以便在片颚上成圈 4.套圈(图5) 针继续下降,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 将新纱线弯曲成封闭的线圈,沉降 片不动 5.脱圈与成圈(图6) 针继续下降,旧线圈脱圈,沉降片 不动,在片颚上形成沉降弧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6.牵拉
主讲张振 28
2012年2月
(2)直动式
片踵1—沉降片径向运动
片踵4—沉降片垂直运动 (3)斜向式 沉降片以一定角度安装在沉降 片槽中
向下运动:沉降片向前向
直动式

向后运动:沉降片向后向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斜向式
29
(二)成圈过程
1、退圈(图(1)、(2)、(3)):针上升,同 时沉降片向里(针筒中心)向下运动协助退圈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30



2、垫纱(图4):针下降,沉降片上升并摆到最外位臵, 新纱线进入针钩 3、闭口与套圈(图5):针继续下降,沉降片继续上升, 并在径向保持不动 4、脱圈、弯纱与成圈(图6):针下降到弯纱最低点, 沉降片上升到最高点,新纱线弯曲成新线圈。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31
(三)针与沉降片的运动轨迹
D.影响最大弯纱张力的因素
a.摩擦系数μ,影响较大 μ上升,TM上升迅速 b.初张力T1,影响较小 T1上升,TM上升 c.弯纱三角角度γ,影响较大 主要原因:角度小,同时参加弯纱的针数多,∑θM大, TM上升 d.弯纱深度x,影响较大 主要原因: X 大 ,同时参加弯纱的针数多, ∑θM 大, TM上升 e.弯纱张力T1,,影响较小 T1,上升,TM上升
1、针筒运动方向 2、针头轨迹线 3、沉降片铅垂运动轨迹线 4、沉降片片喉水平运动轨迹 线 5、沉降片片鼻尖水平运动轨 迹线 6、针舌开启区 7、针舌关闭区 8、导纱器 9、导纱眼 10、纱线、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32
(四)沉降片双向运动的优点
1、成圈动程减小 1 )三角角度不变,三角宽 度小,路数可增加 2 )三角宽度不变,三角角 度可减小,机速可提高 2 、同时参加弯纱的针数减 少 1)弯纱张力低,破洞少 2)可加工强度低、质量差 的纱线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7
4. 延伸性
(1)特点:横向较纵向易 变性;横向变性大于纵向 (2)方式 a.线圈内弯曲的纱线发生变 化 ,圈弧与圈柱相互转 移 b.线圈内纱线的定向发生变 化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8
二、舌针编织纬平针组织的成圈工艺
(一)成圈机件及其配臵 1、舌针 2、针筒 3、沉降片 4、沉降片圆环 5、箍簧 6、三角座 7、针三角 8、沉降片三角座 9、沉降片三角 10、导纱器
双向运动沉降片与普通沉降片弯纱比较 (1)-双向运动沉降片 (2)普通沉降片
33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五、 台车的成圈工艺与分析
(一)成圈机件及其配臵
1、退圈圆盘(大印光):将旧线圈从 针钩里退到针杆上 2、辅助退圈轮(压线滚姆):将针钩 里没有退下来的旧线圈和纱线退 下来 3、导纱器:将纱线喂入针钩 4、弯纱轮(面子滚姆):将喂入的纱 线弯曲成圈状并带入针钩里 5、压针钢板:压在针钩上使针口关闭 6、套圈轮(小挺):将旧线圈套在封 闭的针钩上 7、成圈轮(脱圈轮、大挺):将旧线 圈从针头上脱下来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35


3. 弯纱 (1)弯纱轮带动新纱线向上转动 (2)新纱线被弯曲成圈状 (3)退圈圆盘继续压住织物 4. 带纱 (1)退圈圆盘继续压住织物 ( 2 )弯纱轮钢片带动新纱线从针 杆上进入针钩里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36





5. 闭口 ( 1 )压针钢板与针钩接触,使针尖 进入针槽,针口封闭 ( 2 )旧线圈和新纱线分别处于针钩 内外 ( 3 )织物开始离开退圈圆盘,旧线 圈向上移动 6. 套圈 ( 1 )旧线圈在牵拉力和套圈轮的作 用下,从针杆上移到针钩上 ( 2 )一旦旧线圈套在针钩上,针钩 就离开压针钢板的控制区(针钩释压)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17
3.弯纱
(1)弯纱方式 A.按线圈的形成过程分 a.单式弯纱:纱线一次弯曲成规定大小的线圈。(台车、单面圆
机、部分罗纹机、提花圆机)
b.复式弯纱:纱线先隔针弯曲成成倍大小的线圈,再抽取一半纱
线给另一部分针。(柯登机、棉毛机)


b.非夹持式弯纱:一次参加弯纱的针数只有一枚。(吊机) 优点:弹性好,织物比较柔软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14
2、垫纱
(1) 垫纱工艺参数 α -垫纱横角:纱线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与针平面之间的夹角; β -垫纱纵角:纱线在针平面上的 投影与沉降片片颚线之间的夹 角; m-导纱器左右位臵,导纱器至脱圈 点之间的距离 b-导纱器前后位臵,导纱器与针平 面之间的距离 h-导纱器高低位臵,导纱器与握持 平面之间的距离
第一节 纬平针组织及其编织工艺
一、纬平针组织及其性质
(一)纬平针组织的结构 1.定义: 纬平针组织(plain stitch, jersey stitch)又称平 针组织,由连续的单元线圈向一个方向串套而成,是 单面纬编针织物中的基本组织。
2012年2月
正面
主讲张振
反面
2
2.结构特点:织物的一面为正面线圈,另一 面为反面线圈。正面光洁,反面暗淡粗糙。
第二章 圆纬机的成圈工艺与分析
知识点:了解纬编基本组织(纬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双罗 纹组织和双反面组织)的种类; 理解各种组织的结构及其性质; 掌握这些基本组织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重点掌握台车、多三 角机、罗纹机和双罗纹机的成圈工艺及其工艺分析; 了解双反面机的成圈原理。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下学期1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5
2. 卷边性
(1)针织物具有明显的 卷边现象。 (2)产生的原因 在织物边缘,弯曲的纱线 力图伸直,从而产生边缘 卷起 (3)卷边方向 宽度方向向反面卷,长度 方向向正面卷。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6
3. 脱散性
(1) 横向脱散:纱线没有断裂,线圈从整个横列中脱出 来。顺逆编织方向都脱散; (2) 纵向脱散:纱线断裂,线圈沿纵行从断裂纱线处顺 序脱散 。
正面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反面
3
(二)纬平针组织的性质
1.线圈歪斜 (1)线圈歪斜:在自由状态下,线圈发生歪斜, 使线圈横列和纵行不相互垂直的现象。 (2)产生的原因:纱线的捻度不稳定,力图解 捻。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4
(3)线圈歪斜的原因p 圈柱1与2: M1=(a+2f)p-ap=2fp 圈柱2与3: M2= ap -(a+2f)p =-2fp 结果:针编弧-顺时针方向扭转 沉降弧-逆时针方向扭转 沉降弧两端a比b弯曲大,所以2 缩短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9
(二)针与沉降片的运动轨迹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10
(三)成圈过程
1.退圈 (1)开始退圈(图1) a.沉降片向里运动到最里位置 b. 针背处于片喉里面,用片喉牵 拉织物,有利退圈 (2)第一退圈阶段(图1-图2) a.针上升,旧线圈退到针舌上 b. 沉降片不动,继续牵拉织物, 有利退圈 c. 钢梭子进入工作位置,防止针 舌反拨,以免出漏针 (3)第二退圈阶段(图2-图3) a.针上升至最高点 b.沉降片向外运动放松纱线以利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垫纱

D.按针弯纱的次序分
a.整列式弯纱:所有针一起弯纱;(经编、柯登机) b.顺序式弯纱:针一个接一个的弯纱。(纬编)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19
(2)弯纱张力
X-弯纱深度 T1-初张力 S1、S2…S8-沉降片片额
N1、N2…N7-针钩内点
T1、T2…T1弯纱时各部段的弯 纱张力
γ –弯纱角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24
(3)弯纱三角的调节
A. 整块式三角:在调节时退圈三角与弯纱三角一起改 变,随弯纱三角上升或下降 a.优点 机件简单,加工方便 三角曲线整体性好,有利高速 b.缺点 弯纱深度越深(线圈长度越长),退圈高度越低, 有可能使退圈不足;可编织线圈大小范围小 针舌开启与关闭位臵及垫纱角度发生变化,必须调 节导纱器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25
B.直调式分块三角:在调节时弯纱三角沿直向单独调节, 退圈三角高度不改变 a. 优点 退圈高度不随弯纱深度一起改变,有利退圈;可编织 线圈大小范围大 针舌开启位臵不发生变化 b. 缺点 三角曲线整体性差,不利高速 机件加工复杂 针舌关闭位臵及垫纱角度发生变化,必须调节导纱器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34
(二)成圈过程
1. 退圈 (1) 退圈圆盘向下压织物,使旧线圈 从针钩里退到针杆上 (2) 辅助退圈轮向里转动压下乱纱 (3) 旧线圈处于针杆上 2. 垫纱 (1)退圈圆盘继续压住织物 (2)旧线圈处于最下位臵 (3)弯纱轮自下向上转动,将新纱线 垫到针杆上
2012年2月
主讲张振
27
三、沉降片双向(相对)运动
(一)双向运动形式 (1)摆动式 沉降片2垂直安装在针筒中织针1 的旁边,

它具有三个片踵。

踵4 —升降运动 踵3—使沉降片向针筒中心摆动 踵5—使沉降片向针筒外侧摆动

改变弯纱深度不是靠调节压针三 角高低,而是通过调节沉降片升 降三角7来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