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宋)一、填空题宋初三体:西昆体、元白体、晚唐体。
北宋三体:东坡体(苏轼)、荆公体(王安石)、山谷体(黄庭坚)。
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号清真)南宋初期词坛双壁:张元干、张孝祥。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陆游诗歌的主题是:抗敌复国。
补充:1.隋代诗人有卢思道、薛道衡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3.文章四有: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荣4.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6.“七绝圣手”王昌龄7.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字子美;李贺字长吉8.刘禹锡字梦得,有《刘宾客集》;柳宗元字子厚,有《柳河东集》9.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重写实、尚通俗10.白居易字乐天,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有《新乐府》,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感伤中的《长恨歌》《琵琶行》11.陈玄祐的《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
唐传奇收在《太平广记》中12.苦吟诗人:贾岛、姚合13.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14.词起源于民间,花间派鼻祖温庭筠,南唐词:冯延巳、李璟、李煜15.宋初王禹偁。
柳开、穆修提出复古主张16.欧阳修“北宋倚声家初祖”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17.柳永初名三变,世称柳屯田,大力创作慢词18.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19.王安石号半山,诗称为“王荆公体”、“半山体”20.黄庭坚号山谷道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诗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21.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22.晏殊《珠玉词》;晏几道《小山词》23.秦观字少游,“女郎诗”24.两安:李清照(易安居士);辛弃疾(幼安)25.陆游号放翁,有《剑南诗稿》;杨万里号诚斋“诚斋体”;范成大号石湖居士,诗中有价值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26.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豪放派”27.张孝祥是南渡词人群与中兴词人群的过渡人物,辛派词人的先驱者,陆游是中坚28.姜夔号白石道人;吴文英号梦窗“梦窗词”29.陈起刻印《江湖集》“江湖诗派”30.文天祥晚期诗歌的重要形式是“集杜诗”31.元好问号遗山,比较突出的是“纪乱诗”二、名词解释上官体:指初唐贞观诗坛后期出现的模仿诗人上官仪而形成的一种诗风。
代表人物上官仪,其诗的题材多为奉和应制之作。
上官体的特点主要是“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细腻精巧等。
代表作有《奉和山夜临秋》。
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真正能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诗歌体裁主要是七言歌行体和五言律。
重视抒发一己之怀,作不平之鸣;在内容上丰富了诗歌;语言上清新自然。
代表作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孟诗派:即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及一批诗风与他们很近的田园山水诗人。
他们善于描绘山水风景和田园生活,呈现出明净清逸的诗境,表现恬淡自然、真淳寡欲的心灵状态。
代表作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宿建德江》,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代表作《燕歌行》《从军行》等。
内容主要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离别、思乡、闺怨等情感,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五、七言绝句,是风清刚劲健、慷慨奇伟,悲壮雄浑,足以体现盛唐气象。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
诗歌有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
代表诗人韦应物、刘长卿等,代表作《滁州西涧》等。
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群体,分别是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十人。
诗歌内容主要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乡情旅思。
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语词优美,音律协和,格律归整,字句精工。
体裁多用近体格律。
代表作卢纶《塞下曲》。
★★韩孟诗派:中唐时期追求诗歌新变的第一诗人群体。
他们主张“不平则鸣”和“补笔造化”,内容上重视主体内心的展露,艺术上标新立异,崇尚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讲究炼字炼句。
代表人物有韩愈、孟郊、李贺等,代表作《送孟东野序》《调张籍》。
元白诗派:指中唐诗坛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诗歌特点是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
内容主要反映农民的生活和苦难。
代表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代表作《观刈麦》等。
★★《新乐府》:这是白居易的一组有明确的政治目的、经过严密组织构建的系统化诗作,内容广泛,涉及王乱、治乱、礼乐、任贤、时风、边事、宫女等多方面,最主要的是反映民生疾苦和下层情事,揭露弊政和权贵的丑恶。
特点主要有:一篇专咏一事,形式灵活,语言多用口语或俗语,任务生动,感情浓烈。
徒有乐府之名而不能唱。
代表作《卖炭翁》。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短篇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发轫期、兴盛期、衰退期三个阶段。
内容主要有志怪、爱情、豪侠等,特点是“始有意为小说”,作品具有虚构性,情节曲折,构思新颖;人物描写生动,叙事简练;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文采斐然。
代表作有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等。
俗讲:来源于佛家的一种讲道化俗手段:“转读”与“唱导”,由佛家讲经衍出,讲者叫俗讲僧,内容为佛教的无常、无我、苦空、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
特点主要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内容新颖别致,情节张弛起伏,语言通俗生动等。
如《妙法莲华经讲经文》。
变文:简称“变”,是“转变”的底本。
以敦煌变文为主,题材den为宗教性、讲史性、民间传说、当地当时重大事件人物四类。
特点是说唱相间,韵散结合;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形象生动等。
代表作《降魔变文》。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题材短小精悍。
内容主要是供歌筵酒席演唱的侧艳之词,写女性姿色及其代表作《菩萨蛮》。
词:诗歌的一种。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词是一种合律的长短句,且有固定字数的诗歌形式。
特点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题材内容多言闺情风月。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题材分怀古咏史、咏物、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三类。
风格大多学习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内容贫乏,缺乏真实情感。
代表作刘筠《汉武》,杨亿《南朝》。
晏殊:字同叔,著有《珠玉词》,承袭晚唐词风。
内容主要包括书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以及官僚生活,着重挖掘个人内心情感,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
词风纯净雅致,语言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代表作《浣溪沙》。
王荆公体:王荆公体一词首见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
主要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绝句的诗风。
艺术特色是讲究炼字用词造句,新奇工巧、含蓄深婉;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特征,又体现了唐诗复归的倾向。
代表作《雪干》、《书书湖阴先生壁》。
★★江西诗派:指北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成的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
《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其诗歌理论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前人之意,崇尚冷僻奇崛的诗风,追求创新,讲究遣词造句合法度。
秦观:字少游,“苏门四学士”之一,是北宋诗坛上最能体现内行正宗的婉约派的词手,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淡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
典型地体现出婉约派词的艺术特色。
代表作《满庭芳》《阮郎归》。
★★永嘉四灵:是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各人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合称为“四灵”。
诗歌内容比较单薄,只有少数诗写到民生疾苦与时事,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
他们的创作局限于书斋之中,艺术上精雕细琢。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江湖诗人生活在社会下层,接触的生活面很广,诗歌题材来源比较丰富,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景抒情,他们受到“四灵”的影响,字句精丽,长于白描。
三、简答题(一)简述沈佺期、宋之问对格律诗的贡献(1)沈、宋是武后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其创作限于应制咏物、赠别、标榜风雅,内容贫乏,因此在诗律上精益求精,研练精切,稳顺声势,完成了五律的定型,如宋之问《度大庾岭》。
(2)沈、宋等人在五言律趋于定型后,将律诗的黏对法则应用于七言体诗歌,于中宗景龙年间完成了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
各种格律诗的定型,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简述陈子昂诗歌创作成效陈子昂是对唐代诗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其诗歌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即恢复古诗比兴的传统。
(1)他提倡诗歌创作复归风雅和兴寄,以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情感代替华丽的文风,突破了古诗美刺比兴的传统局限,表现建安诗人的梗慨多气。
如《感遇》38首。
(2)提倡汉魏风骨,用汉乐府民歌与建安风骨的精神进行改造,对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其诗歌创作充满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反映了一个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唐诗风骨。
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气象很大,豪气与孤寂并存。
(4)他在创作中总结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创造健康瑰丽的文学,对唐诗变革有关键意义。
(陈子昂的诗歌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来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成为盛唐诗歌到来的序曲。
)(三)简述刘禹锡咏史诗的艺术特色(1)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和深刻的感慨。
(2)多为登临怀古之作,一般用五七言律诗形式,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借古谏今,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
时空跨度大,体现出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隽永感。
如《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诗咏晋事,而饱含现实意味。
(四)简述柳宗元诗歌的艺术特色(1)柳诗沉重内敛,书写内心的苦闷和哀怨。
如“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表现其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著精神。
(2)以冷峭的格调表现出深沉凝重而又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
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诗歌意象具有凄冷峭厉的特点,如“寒光”、“幽谷”等;色彩偏冷色调,如“凝碧”、“翠羽”等,使诗境阴暗幽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