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9第九章 工程项目费用效益分析
09第九章 工程项目费用效益分析
•
外贸货物影子价格的定价基础是国际市场价格。虽然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 素影响,(如实际贸易保护主义,限制高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等)但总的来 说,在国际上市场上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市场机制,一般比较接近物品的真实价 格。 外贸货物中的进口品应满足以下条件否则不宜进口:
国内生产成本>CIF(到岸价格),否则不如在国内生产同样的货物成本更低。 外贸货物中的出口品应满足以下条件否则不宜出口: 国内生产成本<FOB(离岸价格)
二、经济效益与经济费用
• 经济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经济费用分为直接经济 费用和间接经济费用。直接经济效益和直接经济费用可称为内部效果, 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费用可称为外部效果。 • 1.内部效果 • 直接经济效益是指由项目产出物直接生成,并在项目范围内计算的经 济效益。 • 一般表现为增加该产出物或者服务的数量以满足国内需求的效益;替 代其它相同或类似企业的产出物,使被替代企业减产以减少国家有用 资源耗费(或损失)的效益;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所增加(或节 支)的国家外汇等。 • 直接费用是指项目使用投入物所形成,并在项目范围内计算的费用。 • 一般表现为其他部门为本项目提供投入物;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所耗用 的资源费用;减少对其它项目(或最终消费)投入物的供应而放弃的 效益;增加进口(或减少出口)所耗用(或减收)的外汇等。
• 确定影子价格时,对于投入物和产出物,首先要区分为 市场定价货物、政府调控价格货物、特殊投入物和非市 场定价货物四大类别,然后根据投入物和产出物对国民 经济的影响分别处理。
一、市场定价货物的影子价格
• • 1、外贸货物影子价格 外贸货物是指其生产或使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出口或进口的货物,原则上, 石油、金属材料、金属矿物、木材及可出口的商品煤,一般都划为外贸货物。
•
• • •
1、外贸货物影子价格
• 例:某项目进口设备的到岸价格为16400万 日元,美元对日元的比价为88日元/美元, 若影子汇率为8.2元/美元,求进口设备的到 岸价格。 • 解:进口设备的到岸价格(人民币)
=(16400/88)×8.2
=1528.18万元
1、外贸货物影子价格
• 工程项目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按下述公式计算:
• 产出物的影子价格(项目产出物的出厂价格)=离岸价× 影子汇率-国内运杂费-贸易费用 • 投入物的影子价格(项目投入物的到厂价格)=到岸价× 影子汇率+国内运杂费+贸易费用 • 贸易费用是指外经贸机构为进出口货物所耗用的,用影子 价格计算的流通费用,包括货物的储运、再包装、短途运 输、装卸、国内保险、检验等环节的费用,以及资金占用 的机会成本,但不包括长途运输费用。货物外贸费用一般 用货物的口岸价乘以贸易费率计算。
• 三、影子工资 • 影子工资是项目使用劳动力、耗费劳动力资源而由社会付 出的代价。 • 影子工资由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和社会资源耗费构成。劳动
力的机会成本是指在本项目中使用的劳动力,而失去了在 其他用途中获得的收益。社会资源耗费是指交通运输费用、 城市管理费用等,这些资源耗费不能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 影子工资一般通过影子工资换算系数计算。影子工资换算 系数是影子工资与项目财务评价中劳动力的工资和福利费 的比值。
• ①评价方法相同。都是经济效果评价,都使用基本的经 济评价理论,即效益与费用比较的理论方法。都要寻找 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都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 值,采用净现值等盈利性指标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效果。 • ②评价的基础工作相同。都要在完成产品需求预测、工 艺技术选择、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等可行性研究内 容的基础上进行。 • ③评价的计算期相同。
①产业关联效果。
②环境和生态效果。 ③技术扩散效果。
• 3.国外贷款还本付息
• 要分三种情况处理:
•
(1)评价国内投资经济效益的处理办法。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是以项目所 在国的经济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考察国外贷款还本付息对项目举办 国的真实影响,如果国外贷款利率很高,且高于全部投资的内部收益率, 那么即使是一个全投资效益好的项目也可能由于偿还国外贷款债务造成大 部分肥水外流的局面,必须要进行国内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在分析时, 应将国外贷款视作现金流入,还本付息应当视作现金流出项。
• • •
2. 外部效果 外部效果——是指项目对国民经济做出的贡献与国民经济为项目付出的代价
中,在直接效益与直接费用中未得到反映的那部分效益与费用。
间接效益是指由于项目的兴建和经营,使配套项目和相关部门因增加产量和 劳动量而获得的收益。间接效益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对附近工厂、居民、商 业以及为该项目配套的有关项目的收益。这些收益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可用 货币计量的和不可用货币计量的。除了经济效益外,还可体现为社会效益、 生态环境效益等。 • 间接费用是指社会为项目者付出了代价,而项目本身并不需要支付的那部分 费用。如为新建项目服务的配套和附属工程等相关项目所需的投资支出和其 他费用,还包括商业、教育、文化、卫生、住宅和公共建筑等生活福利设施, 以及邮政、水、电、气、道路、港口码头等公用基础设施的费用。 • 外部效果包括:
率等费用效益分析参数,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 出发,考察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分析 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率和对社会福利所做出的贡献,
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有助于设计和选择能够
对一个国家的福利做出贡献的项目。
一、必要性及其内容
•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特别有助于: 1.确定应承担项目的适当主体; 2.估算项目对财政的影响;
• 二、影子汇率
• 汇率是指两个国家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或交换比率。 • 影子汇率是反映外汇真实价值的汇率,用以进行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 换算。主要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段时间内进出口的结构和水平、外 汇的机会成本及发展趋势、外汇供需状况等因素确定。 • 它通过影子汇率换算系数计算,影子汇率换算系数是影子汇率与国家 外汇牌价的比值。 • 影子汇率=外汇牌价×影子汇率换算系数 • 工程项目投入物和产出物涉及进出口的,应采用影子汇率换算系数计 算影子汇率。 • 影子汇率的形成受货物的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关税、进出 口比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根据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测算,现阶段我国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取值为 1.08。
3.确定成本回收计划是否有效和公平;
4.评价项目的潜在环境影响和对扶贫工作所起的作用。 •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实际上是利用经济学的原理,从经济 学的角度研究考查项目,这一点与财务分析从投资人的 角度、利用财务会计原理研究与考查项目是有根本区别。
市场失灵
• 正常运作的市场是将稀缺资源在不同用途和不同时间 上合理配置的有效机制。 • 市场失灵: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2、非外贸货物影子价格
•
•
非外贸货物是指其生产或使用不影响国家出口或进口的货物,又分为天然非 外贸货物和非天然的非外贸货物。
天然非外贸货物指使用和服务天然地限于国内,包括国内施工和商业以及国 内运输和其他国内服务。
•
非天然的非外贸货物是指由于经济原因或政策原因不能外贸的货物,包括由 于国家的政策和法令限制不能外贸的货物,还包括这样的货物:其国内生产 成本加上到口岸的运输、贸易费用后的总费用高于离岸价格,致使出口得不 偿失而不能出口,同时国外商品的到岸价格又高于国内生产同样商品的经济 成本,致使该商品也不能从国外进口。
工程项目非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按下述公式计算: 产出物的影子价格(项目产出物的出厂价格)=市场价格-国内运杂费 投入物的影子价格(项目投入物的到厂价格)=市场价格+国内运杂费
• • •
• 根据“有无对比”原则,如果项目的投入物或产出物的规模很大,项 目的实施足以影响其市场价格,导致“有项目”和“无项目”两种情 况下市场价格不一致,在项目评价实践中,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测算 影子价格的依据。 • 投入与产出的影子价格中包含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 建设税、资源税等流转税按下列原则处理: • (1)对于产出品,增加供给满足国内市场供应的,影子价格按消费 者支付意愿确定,含流转税;顶替原有市场供应的,影子价格按机会 成本确定,不含流转税。 • (2)对于投入品,用新增供应来满足项目的,影子价格按机会成本 确定,不含流转税;挤占原有用户需求来满足项目的,影子价格按支 付意愿确定,含流转税。
第四节 影子价格的确定
• 影子价格是指依据一定原则确定的,能够反映投入物和 产出物真实经济价值,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反映资源稀 缺程度,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价格。 • 影子价格根据国家经济增长的目标和资源的可获得性来 确定的。如果某种资源数量稀缺,同时有许多用途完全 依靠于它,那么它的影子价格就高。如果这种资源的供 应量增多,那么它的影子价格就会下降。
•
(3)国外贷款指定用途的处理办法。当国外贷款指定用途时,不需要进行 全投资费用效益分析,只进行国内投资资金的评价就可以了,因为国外的 用途已经唯确定,别无其他选择也就没有必要对其利用效果进行评价了。
第三节 费用效益分析参数
• 一、社会折现率 • 用以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参数,代表社会资金被占用应获得的最低 收费率,并用作不同年份价值换算的折现率。 • 社会折现率是国民经济评价中经济内部收益率的基准值。适当的折现率 有利于合理分配建设资金,指导资金投向对国民经济贡献大的项目,调 节资金供需关系,促进资金在短期和长期建设项目之间的合理调整。 • 经济费用效益的时间偏好与社会投资的边际收益率是社会折现率的主要 决定因素,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规划、宏观调控意图等因素对 社会折现率的取值有重要影响。 • 根据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当前社会折现率取值为8%;对于受益期较长、远期效益显著、 风险较小的项目,社会折现率可适当降低,但一般不得低于6%。
第二节 经济效益和经济费用的识别
• 一、识别经济效益和经济费用的原则 1.“有无对比”原则——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应建立在增量效益和增 量费用识别和计算的基础之上,通过项目的实施效果与无项目情况 下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作为计算机会成本或增量效益的 依据,不考虑沉没成本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出发,其系统 分析的边界是整个国民经济。不仅要识别项目自身的内部效果,而 且需要识别项目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单位产生的外部效果。 3.资源变动原则——费用效益分析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从而保证国民收 入最大增长为目标。凡是减少社会资源的项目投入都产生经济费用, 凡是增加社会资源的项目都产生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