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完整单元教案

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完整单元教案

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重点: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一、复习回顾,引入课题1、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12个一百是()50个十是() 500个十是() 420个十是()2、20×5 30×6 4×70 100×63×200 500×3 200×6 12×4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1)一组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指名学生列式:400×20 得数是多少呢?预设1:根据4×2=8,推算400×20=8000预设2:根据400×2=800,再算800×10=8000预设3:先算4×20=80,再算80×100=8000(2)比较异同,优化算法其实这几种算法都是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算式进行计算。

几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归纳: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预设1、先算21×3=63,再推算210×30=6300预设2、先算210×3=630,再推算630×10=6300(2)优化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3、小结:几百几十数与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相应个数的0。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400×20=8000210×30=6300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相应个数的0。

第二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有谷子、玉米、大米三种饲料,谷子每袋23元,玉米每袋21元,大米每袋29元2.如果各买3袋,能计算出各需要多少钱吗?生口头列式并口算3.如果各买15袋呢?预设: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买114袋谷子需要多少钱?指名列式:114×235、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他们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3、学校组织夏令营,共有412名同学参加景点公园海底世界游乐场博物馆12 46 21 18门票单价(元/人)估算的价钱4、思维训练:小亮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1、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四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后试试三位数乘两位数1 1 4× 2 33 4 2 ……114×3的积2 2 8 ……114×20的积2 6 2 2第三课时、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一、复习导入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出示:60×50 240×20(板书:因数末尾有0)2、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计算的?3.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4.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2、拓展练习:490×80=3、即时练习220×40 106×70 360×25 580×12 450×18重点提醒:360×25的末尾的0的个数,360末尾只有一个0,积的末尾却有3个0?为什么?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340×21=小结: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同学们为了保护大天鹅,购买了许多过冬的饲料,在运输过程中有一些问题系要我们来解决。

(出示情境图)2、搜集信息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每袋饲料46千克,买了250袋,用载重9吨的小货车,一次能运走吗?3、提出问题: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这么多饲料一共重多少千克?预设:这么多饲料大约有几吨?师: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都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习估算方法1、探究估算的方法(1)要知道用载重9吨的小货车,一次能否运走,就是看买了多少饲料?怎样列式?250×46师: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计算?预设:我想用竖式计算;我想估算;我想口算、、、、、、师: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题目只要判断能否一次运走,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算。

(板书:估算)(2)独立探究师:下面我们就开动脑筋,先自己想一想、估一估,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准备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预设:估算方法大约有六种(4)验证,总结方法刚才大家估计出了许多结果,有的认为能运走,有的认为不能运走,到底是什么结果呢?你们认为哪种结果才是正确的呢?或者说哪种估算你认为最合适?谈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师:估算的方法很多,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如刚才一题要判断一次能否运完,我们可以把数看小一些去判断,这样的方法叫“估小法”。

(5)像这样的情况,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吗?预设:仓库里能装多少货物?油桶里能装多少油?......2、感悟估算的规律每袋饲料380元,买12袋饲料大约要带多少钱?(1)交流估算方法(2)引导对估算结果做出判断(3)你认为哪种结果最合理?预设:我认为第二种结果,因为购物时最好要多带点钱,所以我认为第二种结果合理。

师:是的,这样的情况我们一般称之为“估大法”。

(4)总结估算规律我们的判断对不对?可以通过精确计算来验证一下师:看来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先自己想想,然后组内交流,全班汇报(5)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下面的问题应该怎样估算?售票问题怎样估算?(估大法)四年级同学乘车去秋游,车票和门票为每人49元,104人一共大约多少元?买票的问题又该如何估计?(估大法)全球最大的海盗船位于我国大连,该船拥有102人的超大载客量,全天只能运行22次,在没有其他旅客的情况下,我校2000名学生一天之内是否都能玩一把?(估小法)三、拓展应用,体会估算的必要性1、解决坐座位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比如自主练习第6题2、解决购买火车票的问题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3、完成自主练习第13题四、课堂评价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估小法估大法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程理念。

随着问题解决的展开,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估算的方法,而且能对估算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发展了数学思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自主练习中发展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到了学习估算的必要性。

第五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教材41~42页相关链接及自主练习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一规律恰当的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灵活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时间:2014、10、17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妈妈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大米每包8元,妈妈买2包,一共多少元?生:8×2=16课件出示:如果买20包,一共多少元?生:8×20=160课件出示:如果买200包,一共多少元?生:8×200=1600课件出示:24×2= 12×2= 6×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一、研究素材,猜测规律1、独立思考。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长作好记录。

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学习。

3、组间交流。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预设:我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教师结合学生叙述,完成板书。

师:这个小组说明了发现了什么,而且还说明了是怎样发现的,非常好。

哪个小组也发现了这个规律?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1、提出疑问师:通过这组算式,我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原来的几倍。

师:研究数学问题不要匆忙下结论,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算式呢?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该怎么办呢?2、举例验证生: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写一道乘法算式,然后把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再算一算乘积。

然后看,你写的算式符合我们的发现吗?学生独立举例验证师:你举的例子符合发现的规律吗?把你举的例子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学生汇报展示3、总结规律师:通过我们的验证,大家的发现适合所有的乘法算式,所以说是一个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积的变化规律。

师:把什么是积的变化规律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总结、学生交流四、巩固拓展,应用规律师:我们发现了这个规律,你会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吗?试一试练习:教材自主练习1-----5题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8×2=16 24×2=488×20=160 12×2=248×200=1600 6×2=12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就乘几或除以几。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借助情境出示了例题中的两组练习题,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让学生去尝试继续写算式,感知规律,学生经历了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的过程。

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