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_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_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环 胞素诱导的高血压以及先兆子痫等患者机体内均存在着不同 程度的 OS 增强。
OS 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即 OS 可以引起并维持高血压,而高血压可增加 OS,前者的机制 可能主要有: ( 1) 过氧化物灭活血管扩张因子 NO〔26〕,生成具有 血管收缩作 用 的 过 氧 化 产 物 如 F2-异 前 列 腺 素〔27〕; ( 2 ) 耗 竭 NOS 合成的重要辅因子四氢生物嘌呤( BH4 )〔28〕,使 NO 生成减 少,O2 - 生成增多,引起 O2 - / NO 间的平衡进一步失衡,形成了 内皮功能损伤的恶性循环〔29〕; ( 3) 损伤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主 要包括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 二十酸代谢的影响,改变氧化还原状态,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 度而调节血管收缩; ( 4) 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 ( 5) 刺激炎症发 生。因此,OS 可促进了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肥厚,导致胶原 沉积,进而导致血管壁增厚和血管腔狭窄; 可损伤内皮细胞以 及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增加血管收缩性; 可诱导血管内皮通 透性增加,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加重血管的损伤〔30〕。
胞凋亡。( 3) ROS 在促细胞生长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ROS 促进 细胞增殖是通过多个位点对信号转导系统进行调节的结果,如 ROS 可以活化磷脂酶而进一步调节下游的细胞信号,调节细胞 的功能〔8〕; H2 O2 激活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酪氨酸激酶等,通 过不同的通路对细胞功能进行调节〔9〕。ROS 也可看作细胞内 第二信使,对细胞外各种不同的刺激在细胞内产生协同或者联 合反应〔10〕。( 4) 参与免疫反应。Hehner 等〔11〕提出: 在机体感 染的初始反应阶段,抗原没有达到激活 T 细胞的水平,单凭抗 原无法激活应答反应,ROS 可通过自身的作用引起 T 细胞内还 原型谷胱苷肽 / 氧化型谷胱 苷 肽 ( GSH / GSSG) 的 比 率 发 生 改 变,进而把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连接起来。同时在感染的初 始反应阶段,巨噬细胞等产生的 ROS 能够影响免疫系统产生 应答反应,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或病毒的蛋白质〔12〕。
2 机体内 ROS 介导的生理功能 ( 1) ROS 对转录因子的活化及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 ROS
通过直接修饰转录因子,或对翻译后的转录因子磷酸化和去磷 酸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调控基因表达〔6〕。( 2) ROS 促细胞 凋亡作用 OS 通过线粒体、死亡受体、内质网应激等途径介导细 胞凋亡〔7〕,也可能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活化核 转录因子( NF-κB) 并诱导其表达、激活 caspases 等途径诱导细
此外,OS 还参与心肌细胞的凋亡。细胞内产生的 ROS 所 引起的继发性 OS 反应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密切联系〔23〕。 ROS 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细胞凋亡,包括直接遗传毒性 作 用。 ROS 是细胞凋亡中的第二信使,细胞接#43; 内流,上调促凋亡因子 Bax 的表达, 破坏线粒体内膜电势,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酶的激活,导 致细胞凋亡。
3 OS 与心血管疾病
3. 1 OS 与 AS OS 在 AS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主要通过氧化作用,促进局部炎症反应,诱导血管基因的改 变等多方面参与 AS 的发生发展过程〔13 。 ~ 15〕
在 AS 的发展进程中,低密度脂蛋白( LDL) 的氧化修饰可 导致脂质过氧化( LPO) 的发生,而 LPO 过程是一个产生 FR 和 FR 参与的链式翻译,是 ROS 对机体造成的最大损害。生物膜 上的许多不饱和脂肪酸对 ROS 的进攻非常敏感,一旦反应启 动,就会以链锁反应方式进行下去,造成大量脂质过氧化物的 产生〔16〕。在代谢过程 中,过 氧 化 物 被 断 裂 成 大 小 不 同 的 醛 类 分子,具有细胞毒性,破坏或改变生物膜的结构,导致膜流动性 下降、通透性改变、运输功能紊乱等。动脉壁中的平滑肌细胞、 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都具有氧化修饰 LDL 的功能,氧化的 LDL( ox-LDL) 与巨噬细胞上清道夫受体高度亲和,趋化单核细 胞至内皮下间隙,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巨噬细胞中胆固醇酯 大量聚积,发生变性、坏死,形成泡沫细胞; 诱导大量炎症因子 的生成,加速动脉硬化进程,且无负反馈机制。因此,ox-LDL 是 致 AS 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 OS 中 ROS 的蓄积而导致大量的 LDL 被氧化修饰成 ox-LDL,进而加速 AS。因此在冠心病心肌 急性缺血、缺氧时,ROS 等大量生成,心肌细胞膜遭到破坏,心 肌细胞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加重了心肌缺血、缺氧损伤。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 系统活性增高及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等参与心血管疾病的 发生、发展。文献报道〔1,2〕,氧化应激( OS) 参与心血管疾病发 生、发展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高 血压、心肌损伤等多种心血管疾病。
1 OS OS 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高活性分子活
高血压引起 ROS 增加的机制目前研究比较少,主要集中 在激活促氧化剂系统并产生 ROS 的刺激物。一些与高血压相 关的收缩血管活性因子如血管紧张素 Ⅱ( AngⅡ) 、内皮素、去 甲肾上腺素以及血小板活性生长因子等在动物实验中可以导 致 ROS 的形成增加,而高血压的机械压力损伤血管内皮和平 滑肌细胞等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这些细胞增加 ROS 生成, 并导致高血压的出现。文献报道〔31〕,在高血压模型中,血液以 及脾脏中的白细胞能够自发活化,产生大量的 ROS,进而引发 OS、炎症反应以及心 血 管 和 肾 脏 的 多 种 并 发 症。以 上 显 示, ROS 在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4 OS 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正常心肌内存在一定量的 ROS,当组织缺血、缺氧时,ROS 清除系统功能降低,生成系统 活性增强。缺血后再灌注时,缺血区大量白细胞被活化,氧耗 量迅速增加,O2 经白细胞还原型辅酶作用,产生 O2 - ,O2 - 经一 系列化学反应,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 OH 和 H2 O2 等。急性蓄 积的 ROS 与心肌细胞磷脂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导致膜 脂质 LPO,引发细胞膜、线粒体膜及肌质网膜等结构改变,导致 其功能障碍。Burton〔32〕发现: 机体内抗氧化酶类,如 SOD,GSHPx 及 CAT 可不同程度地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27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年 1 月第 34 卷
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全伟 凡文博1 王智昊2 吴 扬3 (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心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4) 01-0270-04;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4. 01. 137
3. 2 OS 与心力衰竭( HF) 及心肌细胞凋亡 HF 是指由各种心 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涉及 神经体液机制、细胞因子、OS 和心肌细胞凋亡等,以上各个因素 之间又相互联系和影响。HF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ROS 的主要来 源〔21〕: ( 1) 缺血缺氧,心肌能量供应不足,ATP 降解产物黄嘌呤、 次黄嘌呤 增 多,而 黄 嘌 呤 最 终 代 谢 为 尿 酸 的 过 程 中 产 生 大 量 ROS; ( 2) 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和自由化,促炎性细胞因子合成 分泌增加或直接刺激内皮细胞,导致 NADH / NADPH 氧化系统 激活,心肌细胞产生 ROS; ( 3) HF 时可伴有炎性反应,中性粒细 胞被补体和白三烯激活后释放 ROS; ( 4) 能量缺乏时,线粒体呼 吸链系统酶活性降低,电子传递发生障碍,使利用氧经四电子氧 化还原为 H2 O 的氧化磷酸化过程转变为单电子还原,从而产生 ROS; ( 5) HF 时不但有 ROS 的生成增多,还存在其清除减少,大 量 ROS 在体内积聚,加速 OS,形成恶性循环。ROS 可损伤心肌 细胞膜和改变离子通道,造成心肌细胞损伤; 可促进胶原合成, 导致心肌纤维化,进而促进心室重构; 可引发和加重血管内皮功 能障碍,使内皮细胞依赖的血管舒张作用减弱,血管阻力逐步增 加,最终导致左心室负荷过重和 HF 进展,加剧心功能减退及循 环功能障碍,参与心力衰竭形成发展的不良发展链条〔22〕。
单核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是 AS 病变的起始事件,黏附分子 如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 等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OS 可以诱导多种血管基因表达的 改变,包括 VCAM-1 基因,MCP-1 基因等。而很多种氧化物前体
王全伟 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第 1 期
·271·
可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或平滑肌细胞,上调致动脉粥样硬化 基因的表达,促进单核细胞黏附及炎性分子释放,加重局部炎症 反应。有 文 献〔17〕报 道,H2 O2 可 诱 导 内 皮 细 胞 间 黏 附 分 子-1 ( ICAM-1) 蛋白及 mRNA 表达增加,而抗氧化剂对此有抑制作用。
AS 在病变明显显现之前就会伴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且 程度随病情发展逐渐加重。有文献〔18〕报道,OS 过程中产生大 量的 FR 和 H2 O2 ,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导致其功能障碍,甚至 致坏死或凋亡,还能增加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 黏附性及活 性,增 强 血 小 板 聚 集 的 敏 感 性,引 发 或 加 重 AS。 Kyaw 等〔19〕报道: 抗氧化剂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一 定程度地抑制由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达到预防和( 或) 改善 AS 的作用。有动物实验模型〔20〕证 明,在兔 AS 模型中,血管细胞 NADPH 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主 动脉内氧离子产生增加,给予抗氧化剂超氧化物化酶( SOD) 或 丙丁酚可逆转上述变化。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用黄嘌 呤氧化酶抑制剂可降低大鼠体内 ROS 的生成,促进血管功能 恢复。以上表明 OS 参与 AS 的发生、发展过程,是 AS 的促进 因素,而抗氧化治疗有助于防止和逆转病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