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教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两部分内容。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本课题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并且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变化”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学情分析
通过日常生活及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有关燃烧的化学知识基础和实验技能,例如,硫、铁丝等燃烧现象和变化原理。

由于缺乏系统的分析,未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不能科学的概括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无法自主设计探究方案;不能准确应用控制变量等科学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理解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原理,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条件探究”增强创新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 激发热爱生活,树立安全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
价值 (3) 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取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怎样运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燃烧的条件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流程图:
课前准备:
1.微课(时长:6
分20秒)
2、仪器:镊子、玻璃瓶、烧杯、试管、坩锅钳、石棉网
3、药品:水、火柴、二氧化碳、蜡烛、白磷、热水、镁带、双氧水、二氧化锰
4、多媒体、自制教具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① 可燃物;① 清除可燃物;
② 充足的氧气(或空气);② 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