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解放战争课件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解放战争课件


辽沈战役歼敌47 万,平津战役歼灭 收编敌军52万,淮 海战役歼敌55.5万, 国民党主力基本上 被消灭,基本解放 长江以北地区。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 问题2、这三年究竟是从哪 一年到哪一年?
一、解放战争的背景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
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 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扶蒋反共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 内容: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局限性: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三、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 胜利意义
1、国内意义:结束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 2、思想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3、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 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 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 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想一想:
• 问题1、碑文中的“三年以 来”指的是什么战争?
1、北平谈判: 2、渡江战役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师过大江

江苏 南京 江阴
上海

湖口


江西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百万雄师过大江
辽沈战役
1948年月9月-11月 东北解放军
长 春
(1948.9.12--1948.11.2)
关围
门锦
打打
狗援
黑山、 大虎山
锦州
锦州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塔山
辽 西 走 廊
沈阳
沈阳
地位:共歼敌47万多人
解放东北全境
中共军队增至300万人, 国民党军队减至290万人,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四) 最后胜利
1、北平谈判: 南京国民政府提出 和谈是缓兵之计, 目的是阻止人民解 放军解放全国,企 图划江而治。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四) 最后胜利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三、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 胜利原因
1、国民党:统治腐
败,军纪涣散,不得
人心;
2、中共:战略正确,
官兵英勇善战; 3、解放区人民的大 力支援;
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 达543万人。陈毅说:“淮海 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
推出来的”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四) 最后胜利
1、北平谈判: 2、渡江战役 3、解放南京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中共军队首次超过国 民党军队
淮海战役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 课件(共24张PPT)
(1948.11.7 -- 1949.1.10)
黄百韬
商丘
杜聿明
徐州
共歼敌55万人 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解放
碾庄
海州
陈官庄
1948年月11月至 1949年1月
中原、华东解放军 刘邓陈粟谭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解放军主力渡过黄
河,千里挺进大别

山,成为解放战争
的转折点。

大 别 山
武汉
南京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1947.6)
晋陈冀赓鲁豫 太谢岳富兵治团
刘伯承 邓小平
华陈东毅解放
军粟主裕力 三 路 突 进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三) 战略决战(1948.9——1949.1)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渡__江__战__役__或_占领南京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双堆集
黄维
蚌埠
肢围 解点 敌打 人援
南京
战略决战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 (共24张PPT)
(1948.11--1949.1)
张家口
先后 打 取 大同 两中 头间
1949、1、31
新保安 北平
塘沽
天津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石家庄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一) 战略防御(1946.6—1947.6)
1、内战爆发:
2、我军作战方针
3、粉碎了进攻 (1946.6—1947.6)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二) 战略反攻(1947.6——1948.9)
1947.6,刘伯承、
邓小平率晋冀鲁豫
的寓意是___鼓__足_勇__气__,_乘__胜__追__击__,_把革命进行到底 3)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历史上曾称
“虎踞龙盘”之地.请列举近代曾定都于 此的政权:__太__平_天__国__,_中__华__民__国__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历史人教 版必修 一第17 课 解放 战争 课件 ( 共24张P P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