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ppt课件1
《己亥杂诗》习题 1.《己亥杂诗》的作者_______,字 _______,号_______,_______代思想家、 文学家。 2.诗中的“离愁”具体指什么? 3.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真正用意 是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4.有人说诗的前两句表达的“舍”与 “不舍”情感是矛盾的,你的看法如何?
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 己怎样的情怀? 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 然关心着国家 的命运,不忘报国的 情怀。表现了作者自我牺牲的爱国 热忱和奉献精神。
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 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 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 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 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 的一片痴情。
6、诗中通过抒情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作者曾在另一首,〈己亥杂诗〉中呼吁统治者重 用人才、任人唯贤的句子是: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8、诗中化用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 天涯”两句,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9、表现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愁思 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10、表明作者不甘消沉,愿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诗句 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问题: 1、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 余力的感情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诗中描写诗人辞官离京时复杂心情的诗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表现诗人以落红自比,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 余力之情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歌颂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达自己虽离开职位 也要为国家和人民效力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5、诗中表现要投身于广阔天地去进行新的战斗,为 改革和振兴中华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龚自珍 璱人 定庵 清 2.诗中的“离愁”具体指是作者龚自珍辞 官返乡的愁苦! 3.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真正用意是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他退出官场后 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的思想 感情。 4.答:不矛盾,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 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 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 廷。为此他有些不舍;但如今为了家人,被 迫离开,因此又是有舍的的思想感情!
重点句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花为喻,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表 明落花的生命不会终结,将化作春泥,为培养下一 代鲜花发挥作用,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 求,体现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2、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 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 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 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 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 交融。
吟鞭东指即天涯
一边吟诗,一边扬鞭东指,眼前是天涯路漫漫。 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胸中的忧虑、 怨恨以及失落当然不会少。
• 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 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 是什么
• 诗人想舍的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 不想 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 前途命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 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 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 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 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 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己亥杂诗 h à i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 ),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
以“浩荡”二字, 写出离愁的无穷 无尽。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 的眷恋、怅惘、失 落、孤独的种种情 怀
“白日斜”三字一笔 勾勒景物,以夕阳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 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 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 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 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 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 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 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 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 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 《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 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 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 刻,耐人寻味。
主题意义
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 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 家 的命运,不忘报国的 情怀。表现了作者自我 牺牲的爱国热忱和奉献 精神。
“落红”的形象,就成 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