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中学物理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大学中学物理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大学学年第学期考试卷
考试科目:中学物理教学论(A卷)(共4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
1. 某中学班级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等知识后,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
应用的学习中,该班多数同学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不透,在课上问答、习题和课后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特别是绩优生李刚同学做题中也有多次错误,如何在光学复习课中组织教学。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和功能,如何利用演示实验开展教学。

2. 前概念有什么特点,如何引导学生摒弃头脑中错误的前概念,科学的组织概念教学。

答案
一、选择题
C D B B B
二、简答题
1.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4分)
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并了解其运用,掌握初步的
实验操作技能、推导演绎技能等。

过程方法维度指学生在教学中观察物理现象,参与科学探究等活动学习过程,
体验物理研究过程和物理研究、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
使学生热爱科学、崇敬科学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态度、正确的价
值观。

(4分)
2.无论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发现、概括,都需要思维的加工。

无论是物理
实验学习形象思维特征,还是物理概念学习模型化抽象思维特征,都必须在大量
感性材料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等思维环节,构成
物理规律学习最基本的思维过程。

(2分)以概念为基本单位,建立理想过程。

反映物理规律的理想过程或理想状态是
对其纷繁复杂内外条件、特性的理想化处理的成果。

(2分)
物理规律思维具有多极性。

自然规律相互联系,一个物理问题牵涉多个过程和环节。

物理问题的解决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往往需要分作多个过程或阶段。

物理思维多极性包括物理思维环节和物理思维模型的转换。

研究对象的转换,物理模型间的转换,与数学模型的转换都是常见的。

物理思维解决问题,必须联系实际。

(4分)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八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

(4分)加德纳认为,另一方面,智力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

这八种智力在现实生活中是错综复杂地、有机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在一起。

这八种智力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即便是同一种智力,其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4分)
4.主要原则: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物理学科特点,注意观察实验原则;注重物理思想方法教育的原则;(4分)注重科学探究原则;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原则。

(4分)
5.课外实践活动是物理课程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

形式特征:发展特长、培养兴趣、丰富物理学习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不受课程标准限制,不受课堂形式限制,形式灵活多样;学生自愿参加、独立性强。

(4分)内容特征:物理知识的应用;课内物理学习内容的延伸;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的应用。

(4分)三、案例分析题
在复习课上先复习光学部分的基础知识点,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知识脉络。

重点复习下透镜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突出强调1倍焦距、2倍焦距前后不同物距下成像特点,区分实像虚像、放大缩小。

(4分)针对性的做些习题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习题。

采用问答法、提问法、习题法组织教学。

(4分)单独就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问题提问李刚同学。

如李刚或其他同学答错要鼓励进一步耐心引导他和全班同学思考,答对要表扬同时面向全班讲解。

(2分)
四、论述题
1. 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实际物理实验表演和示范操作。

作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演示实验所展示的过程能极大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二课堂上以感性直观的演示实验为载体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思考研究方法;第三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来学习知识,能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理论,建立物理认知结构。

第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5分)功能:创设物理情景;提供感性素材;培养观察能力;提供实验操作示范;培养科学态度。

(4分)可以在引入课题时演示实验,也可以建立规律和概念的演示,验证巩固知识的演示及应用知识演示。

演示实验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探究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本质属性。

注意演示实验操作的科学性、成功率,演示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探究。

实际教学中,可以先讲后做演示实验、边学边做演示实验。

(6分) 2. 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之前,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思考,对各种物理现象与物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称为前物理概念。

前物理概念在有些是正确的,多数是很肤浅的、很模糊的、带有片面性的,甚至错误的。

(2分)前概念广泛性,因为学生以具有一定生活经验接触了很多物理现象,前概念的范围广泛;自发性,前概念源于长期的、大量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感知,学生建立前概念主要自发的,凭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构建;顽固性,前概念长期生活经验累积中又强化了,加之儿童思维自我中心性,前概念很顽固;隐蔽性的特点,由于前概念是潜移默化形成的,因此,平时并不表现出,在学习相关物理概念时,学生会联系到头脑中前概念。

(7分)教师要重视前概念的存在及其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在平时深入了解学生存在的前物理概念。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原有概念入手,对正确的概念加以巩固和提高,使其认为真正科学的物理概念。

对于错误的概念,不仅要帮助学生转变原有的前物理概念,也要弄清前概念错误的实质和形成的原因,采用适当的教学措施,通过练习等形式,加深巩固正确的物理概念。

对学生暴露出错误的前概念加以鼓励,不让学生害怕错误。

(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