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制: 第一节 学制:学校教育系统 确立与运行的规范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 教育制度的主体, 教育制度的主体,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 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 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 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 一、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
(二)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与特点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 适龄儿童 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地方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 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地方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 受义务教育” 受义务教育
第三节 义务教育
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确立了中国义务教育制度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实施义务教育进行了全面规范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 1903年颁布“癸卯学制”, 1903年颁布“癸卯学制” 年颁布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的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它 以日本明治维新后为蓝本, 以日本明治维新后为蓝本,同时保留了尊孔读经 等封建教育的特点。整个学制分三段六级, 等封建教育的特点。整个学制分三段六级,包含 着从小学到大学的体系,学程长达29-30年,并 着从小学到大学的体系,学程长达 年 有实业教育同普通教育相并行。 有实业教育同普通教育相并行。
• 1922年,民国政府颁布“壬戊学制”
规定小学教育六年,初级中学三年, 规定小学教育六年,初级中学三年,与中学平行的还有师 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大学四至六年。 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大学四至六年。其基本思想注重初等 教育的普及和中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取消大学预科, 教育的普及和中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取消大学预科,使大 学集中精力于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学集中精力于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实行选科制和学校教 兼顾学生升学和教育的两种选择。 育,兼顾学生升学和教育的两种选择。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政治、 (二)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三)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教育思想的变革
现代学校制度的类型
双轨(西欧) 双轨(西欧)学制
分支型(苏联) 分支型(苏联)学制
单轨(美国) 单轨(美国)学制
三、现代学制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重视早期教育,把幼儿教育纳入学制结构系 重视早期教育, 统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重视职业教育, (三)重视职业教育,加强普通中等教育与职业教 育的联系 高等教育多层次化、多类型化、 (四)高等教育多层次化、多类型化、产学合作化 终身教育得到普遍重视, (五)终身教育得到普遍重视,并成为未来教育发 展的主导理念
推行义务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 2 推行义务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 不要搞一刀切
3加强和完善义务教育的行政执法
(二)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问题
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刚性支出制度
1、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保障 、
建立义务教育的最低保障制度
区域义务教育特殊扶助制度 2、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源保障 、
第二节: 第二节:我国学校教育制度 的历史与现实
一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 1、古代、乡设校、党设庠、 乡学:州设序、乡设校、党设庠、家设塾
2 我国近现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1902年 壬寅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现代 学制
适龄儿童, 适龄儿童,是指以法律规定的起始 入学年龄, 入学年龄,到完成法律规定的实施 义务教育年限之间的一个年龄段。 义务教育年限之间的一个年龄段。 方式在这个范围内的儿童、少年, 方式在这个范围内的儿童、少年, 即为义务教育的对象, 即为义务教育的对象,并实行强迫 教育
第一,国家有制定法律强迫儿童、 第一,国家有制定法律强迫儿童、少年在学龄期受教育的义 务。 第二,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 第二,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供应教材等便利儿童入 学的义务。 学的义务。 第三,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受教育的机会。 第三,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家长有送子女入学受教育的义务。 第四,家长有送子女入学受教育的义务。 第五,社会有交纳捐税或集资兴办学校, 第五,社会有交纳捐税或集资兴办学校,发展教育的义务
• 3 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教育制度
1958年的学制改革; 年的学制改革; 年的学制改革 1985年的学制改革; 年的学制改革; 年的学制改革 1993年的学制改革 年的学制改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年的学制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5年的学制改革 年的学制改革——《中国教育法》 年的学制改革 《中国教育法》
1、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段和策略选择 、
第四节 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 • • • • • 一、科学性和民主性相结合 二、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四、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五、普遍性与民主性相结合 六、当前与长远相结合
二、义务教育的普及
(一)普及义务教育问题
1、实施义务教育必须着重解决经费问题和师资问题
经费问题: 经费问题: 财政拨款按比例增长 征收教育附加费 鼓励社会力量及个人集资办 学或捐资助学 开展勤工俭学的活动 师资问题: 师资问题: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 结构合理并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办好各级师范学校 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 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