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优秀启蒙读物
张Zhāng:春秋时晋国贵族叫解张,他的后代用他的名作为姓。
廉Lián:远古黄帝的玄孙叫大廉,大廉的后代形成了廉姓。
孟Mèng:春秋时,卫国国君叫卫襄公,卫襄公的儿子叫公孟。 公孟的子孙有的姓公孟,有的省去公字而姓孟。
了解《百家姓》的意义
首先,认祖寻根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 其次,中国的姓氏文化蕴含着民族文明进取精神。弘扬中国文化 也应当包括中国的姓氏文化。 再次,积淀了五千年的中国姓氏文化,不仅仅融入中华民族的传 统文化之中,而且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为清朝 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 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 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 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 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七个部分。
《三字经》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教育灌输法
《三字经》将包含儒家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的书籍列出,规定出儿 童应该学习的教材"儒家所倡导的仁爱,强调忠孝的政治伦理思想以 及三教合流,外儒内法的政治观点正是通过这些教材的使用得以对 儿童进行灌输。 《三字经》中的教育灌输并不是教师单方面地强制灌输,而是采用 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利用汉语词汇丰富变化的特点,采用一 种三字一句的押韵易诵的形式,将儒家道德规范和常识串联起来, 既起到了识字启蒙的教育功能,又起到了对传统道德规范和社会秩 序思想的教育灌输功能,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
宋仁宗大力倡行教育,培养选拔通晓经书的官吏,下诏州县皆立 学校。从中央到地方涌现出一批儒家学者聚徒讲学,传授孔孟典 籍,自此教育在全国兴起。统治阶级的扶植,使儒学再次成为统 治思想,儒学对维护宋王朝集权统治,起了巨大作用。
内容节选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 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 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 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 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社会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优秀 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 “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 为立国之本。 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 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 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 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 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 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 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 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 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
二、榜样示范法
《三字经》的一大特点是用典极多,举例丰富。全文一共举例二十 一个,用来表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孝悌观念以及勤学刻苦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三字经》中的榜样教育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运用积 极向上的正面榜样进行激励和教育。 其内容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书中典型榜样的选择,既涵盖 了当时社会各阶级,又具有典型性,能够贴近受教育儿童本身,激 励儿童向榜样看齐。其次,既要注意正面榜样的激励教育作用,也 要注意负面教材、反面典型的威慑劝阻作用。
三、熏陶感染法
《三字经》用 <孟母三迁>和 <五子登科>这两个典故分别表现家庭、 环境在教育孩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即父母首先要给孩子塑造一个 良好的教育环境,再者要以自身作为表率,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 样,起到身教示范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对于 子女品德行为的影响特别突出,并且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渗透性、 针对性、亲和性和权威性的特点。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子女的成长 有着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的影响。因而,来自于家庭的熏陶感染对 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具有巨大的影响。 《三字经》中也不断用 事例强调这一点。
其他优秀儿童启蒙读物
《千家诗》——文学的启蒙 《增广贤文》——民间谚语集 《幼学琼林》——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朱子家训》——家训式家庭教育材料 《声律启蒙》 《孝经》 《幼学求源》
《神童诗》
《颜氏家训》 《笠翁对韵》
启示
第一,品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人的立身之本。
第二,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
第三,适当的培养兴趣,以达到修身养性。
社会背景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蒙学教材,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 编著,被誉为“千古一奇书”。宋朝是儒家学说继秦汉、隋唐之 后再一次勃兴的时期。五代十国的社会动荡和生活苦难,动摇了 人们对儒家学说的信仰,人们的信仰自此趋向实用和多极化,使 占大一统地位儒家学说受到巨大冲击。 宋初的统治者以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争霸称雄的教训为鉴,均采用 “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把尊孔崇儒作为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用任用大批儒臣执政,提倡科举,扩 大取士名额等措施来提高儒学的地位。 宋真宗执政时,儒术得到大力提倡。
四、历史教育法
《三字经》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用两百多字,大约全文四分之 一的篇幅,描述了从三皇五帝到明末的历史。作者在叙述历史的过 程中,使用“一字见义”春秋笔法来表现个人所属阶级的价值观念。 《三字经》的作者运用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 在儒家传统道德观念的指导下,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解读。儒家将倡 导的道德观念和历史观表现在 《三字经》中,即让儿童在接受历史 教育的过程中,同时受到儒家主流思想好恶的感染,对于历史事件 形成符合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
第四,培育良好的精神习惯
谢谢观看
古代优秀儿童启蒙读物
翟珣 1312326
目录展示
启蒙读物
三字经
弟子规
百家姓
千字文
其他读物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中国统蒙学三大读物之 一)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 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 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 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五、自我修养法
《三字经》中虽然并没有明确表明自我修养的具体方法,但是文中 列举了众多事例和故事,作者通过优秀事迹的传播和灌输,使儿童 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向榜样学习看齐,并且通过语重心长的话语 劝诫儿童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和觉悟,激励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 机,发掘和引导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帮他们形成以自我发展!自我 完善为指向的动机系统,为自我教育提供不竭动力。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 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创作背景
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编撰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 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 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由于内容与姓氏相关,《百家姓》的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 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 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 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
《弟子规》的德育教育
1.重视伦理亲情的德育教育
2.重视人格完善的德育教育
3.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并重的德育教育
4.重在躬行的德育教育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 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 复姓124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 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 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 要因素。
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
创作背景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 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 《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 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 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急就章》虽然是《苍 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 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 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 下,《千字文》问世了。
内容节选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释】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 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 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解释】 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千字文》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 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 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 —549年)命人从王羲 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 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 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 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